高二第一学期工作计划(精选24篇)
三、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一)、阅读:
1、要求学生准备两本笔记本,一本用于课内阅读,一本用于课外阅读。
2、课内阅读:采取所用教材篇目(有一定选择)和新教材部分篇目相结合学习的原则。对于重点篇目要精讲,并要进行配套的训练。要重在以教材为载体教会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
3、课外阅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如教师推荐佳作、学生推荐佳作、摘抄作业、图书馆阅读、写读书笔记、阅读检测等。要通过专题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学期保证学生有15篇以上的课外现代文训练。
推荐报纸:
《青年报》《参考消息》《文学报》《杂文报》《文汇报》《中学生知识报》《e时代校园》等。
推荐杂志:
《读者》《新读写》《中文自修》《萌芽》《收获》《视野》《小说月刊》《散文选刊》等。
4、指导和训练重点:课内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认真踏实,还要肯花时间,教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和训练要贯穿整个学年,并要由浅入深加大训练难度,扩大训练量。教师要精选题并精讲题,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每周课外文言文拓展至少两篇。一学期保证学生有20篇以上的课外文言文训练。
在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渗透古诗词的教学和训练。结合课本中“唐诗”“宋词”两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能自如应对简单的古诗词鉴赏。
※一学期内,学生背诵古诗词20首,诗词名句50句,要求做到人人过关。每周一次小测验。
(二)、写作:
1、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作文本,分别用于随笔和作文写作。
2、进行分类训练:
(1)随笔:
◇养成每周动笔的习惯,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乐于表达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2)作文训练:
首先,要掌握一般体裁的文章写作:
记叙类:
◇在叙事中有意识地增强内容文字的起伏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了解几种常见的联想方式及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正确加以运用。
◇懂得细节描写的作用,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要领。
◇初步掌握描写场面的要领。
议论类:
◇懂得议论要紧扣题旨的重要,掌握几种常见的突出议论中心的方法。
◇懂得“引证、假设”在议论性文章中的作用,并能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认识层进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层层深入地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说明类:
◇能在写作实践中根据内容需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增强文章的条理性。
其次,要掌握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基本写作技能:
话题作文虽说降低了审题要求,内容和范围也相对宽泛,但并非不需审题,并非可以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如果忽视了对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就迈错了作文的第一步,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把握材料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是保证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3)应用文:
◇了解并能初步掌握专用书信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懂得调查报告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4)作文的训练次数与训练目标:
除随笔外,我们将平时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总共安排8次,并将考纲要求及各项训练点穿插到这8次指导与训练中,这样可以使作文指导更具有操作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强化认识,掌握要诀,提高能力。
训练体系安排如下:
次序体裁训练点要求
1议论文审题与立意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2议论文议论文结构掌握议论文的各种结构方式,使结构完整。
3议论文论证的方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议论文内容充实。
4记叙文审题与立意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5记叙文构思与表达学会选材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充实内容。
(不限)深刻透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预感事物发展趋向。
(不限)生动形象学会运用各种手法使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6(不限)有文采学会运用修辞使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7话题作文审题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把握材料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正确审题。
8话题作文立意如何使文章的立意高远
(三)其它:
1、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后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诗词名句的积累。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
成语、熟语的积累。
佳作精彩片断的积累。充分利用摘抄本。
2、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
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
每周一次去图书馆阅读课外书。
每周安排小测验至少一次。
课前可开设三分钟小演讲。
高二语文备课组:走出单调,走向生趣,渐入深刻
高二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虽然我们使用的高二语文教材还是人教版(必修),但是高一年级已使用按《新课程标准》设置的新教材,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课程改革形势。既要贯彻执行《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独立深入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情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保障学生的学习。用研究的态度、科学的理念制定科学、有效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创造性的利用教材,以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彻底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有研究意识,力求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方法展开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富有个性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既重传道,也要授“术”,更重教“数”;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充分开掘新的教学资源,使自己的教学行之有效,富有特色。创立自己的教学品牌,打造教学精品。
二、教学要求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在高一基础上,瞻前顾后。统观高中三年语文教学的全局,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中安排高二语文教学。每一个目标、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环节与高一的内容做好衔接、延展,又要为高三教学打好基础,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全局。
1、古代诗歌教学
古代诗歌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教学一、二单元,让学生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及唐宋诗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理解、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与规律。整体把握诗歌形象、借助诗歌的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欣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感受诗歌的思想与艺术魅力。提高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单篇入手,以点带面,以一当十、举一反三。诗歌鉴赏以诵读为主要手段、理解诗文的思想内容为基础、鉴赏诗歌的情趣与艺术手法为目标,力求对诗歌产生个性化的感悟。
2、现当代散文教学
在高一学习的基础上,认识本册散文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思想内容丰富多彩,情理交融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立足文本,掌握现当代散文的.阅读规律,整体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理清作者思路,鉴赏文章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训练语感。提升学生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3、文言文教学
诵读为主要手段,积学有素,学以致用。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为立足点,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加深对字词、句式的理解。词语与句式学习统观全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落实,各个击破。注重诵读、涵咏,咀嚼文言文中思想与艺术精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认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价值,
第2页共4页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升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了解本册中所选的唐宋散文与明清散文的特点,理清其发展线索,以更好的理解鉴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