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精选33篇)

2024-10-14 18:34:21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精选33篇) 一、所任教班级学生情况分析:x级初中生已经进入中学生活一学期了,经过调查了解,其总体情况如下:七(2)班学生:51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39人;通过并根据上学期末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高分段学生少,低分段....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是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运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通过数概念教学培养数感是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的最直接途径。

  3、教学表内除法计算,应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优化计算与能力的培养。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有步骤的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八、学困生辅导措施:

  1、分析每个学生,指出缺点,使其明确不足在哪,同时发现优点,树立信心和上进心。

  2、在日常的教学中,提出严格、明确的要求,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当天必须完成的学习作业量等。

  3、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多关注学困生,视当堂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多给予他们回答问题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了解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课后多加以督促,利用空余时间对课堂所学内容查漏补缺、加以辅导。对于自控力差,不够主动、自觉的学生要求定时、定量完成。

  5、发动小组内同学还有小老师的力量。

  6、与家长保持联系,交流沟通,让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一起来监督孩子的学习,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10

  一、总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围绕xx市教研室和幼儿园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坚持求真务实、求精创新的工作作风,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推进我园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具体要求与措施:

  (一)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有效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环境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所以,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适宜而适度的环境。

  1、环境创设能体现幼儿园特色、班级特色,充分利用教室的三维空间,呈现给幼儿更多立体的、富有时代感的装饰物,以此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探索欲望;并且多运用各种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环境创设的作用除美化教室外,还能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2、创设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活动区角,并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更新区角的材料,把更多的半成品材料投入其中,让幼儿时常保持一份新鲜和变化,通过教师有目的性的引领和启发,开启幼儿更为开阔的思维。

  3、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又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

  4、在满足幼儿的物质环境需求的同时,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平等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敢于表达、愿意参与,与成人和同伴能和谐友好地相处。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

  1、重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幼儿的实际活动为基点,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性格。

  2、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各领域的教学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旅游、竞赛、故事会、演唱会、运动会等,激发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寓教育于各项娱乐活动之中。特别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因地制宜地创设并营造游戏的良好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促进幼儿个性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4、社会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各班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有关节日及一些大家关注的大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达成园内外教育力量融合的最佳途径。使幼儿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社会,初步理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激发对家乡、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