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通用30篇)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四、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八、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教学进度课时备注
9.3-9.11开学教育、海底世界——数数
一、 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12-9.18一、快乐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119-9.25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9.26-9.30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0.4-10.7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10-10.16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17-10.23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24-10.30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2+2
10.31-11.6复习4
11.7-11.13课堂教学成果检测
11.14-11.20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3
11.21-11.27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3
11.28-12.4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4
12.5-12.11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4
12.12-12.18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4
12.19-12.25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4
12.26-1.1八、我换牙了—统计3元旦放假
1.2—1.8九、雪山乐园——总复习4
2024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篇25
现将具体计划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学校数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依托新课程的深入推进,积极探索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师、学生的可持续成长,以课堂教学与训练的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继续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学校提出的九字方针.即三主四导五勤三程式.
二、工作重点与措施
1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论,优化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阅览,做读书笔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每周二下午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踊跃发言并做好业务笔记。
2 .加强数学课改组成员的研究意识,把"怎样在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作为本学期的研究重点,并能把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思想及时辐射到各学校,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抓好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
3 .在教师认真学习、深入教改实践的基础上,让教师在教育理论、个人观点与教改实践的对话中进一步激活思想,不断总结。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评比活动,组织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4 、加强"同研一节课"的研究力度。组织全组教师参加学校的三轮听评课活动,共同研究,共同成长,让学生得到实惠。组织本组成员开展"坐庄式"教研。当次主持教研的教师要将自己在"同研一节课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产生困惑进行提炼,事先做一定的研究,(如: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到图书室借阅有关书籍。)然后再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力争通过自己主持的教研活动能解使问题得到解决。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认真领会新标准、新理念,汲取优秀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组内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继续开展学习听课、上研究课观摩课、课堂教学评价,并结合学科带头人的展示活动,促其发展,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数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5 .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重点,让学生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每一堂数学课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起点。
6 .做好课堂小测的实验。加强训练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其实效性、针对性和反馈性。认真研究新的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加大改革的力度,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过分注重结果的做法,对学生的发展过程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辅导学习困难学生,使他们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认真做好毕业班的总复习工作,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避免繁杂、无效、重复的练习,减轻学生负担。有条不紊,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实现"有效训练出成绩"。
7 .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小班化教学",收集、整理对实验教材的评价意见与修改建议,总结教改经验。
8 、做好数学思维训练课,发展学生的思维。
我们把数学思维训练当成一门课程来开展,一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弱项。我们教研组提出了"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四个方面的要求。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富于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后重反思总结。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五月份:
1 、同研一节课,共同备课。
2 、继续听课、评课,写反思和评课报告。
3 、继续开展学习学科素质教育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工作。
总之,本月我们要实实在在的把课备好,把课上好,把学生辅导好,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要坚持一手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一手抓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