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精选25篇)
2、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传说、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印染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中国结等),用以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活动。
3、幼儿健全人格:人格是做人的品格,宗教、道德、科学、艺术是人格的构成要素。健全人格包括与人相处的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自尊和自信、责任心、良好的心理。作为人格开始形成的幼儿,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艺术。幼儿健全人格指幼儿表现出来的热情向上、纯真活泼、好学好问、有个性特点、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较好对待自己及周边的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林德的“艺术派的人格教育学”为理论指导,积累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方式,挖掘适合本园特色的幼儿素质教育中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资源,建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探索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形成发展幼儿健全人格的方法。
2、以自由愉快和富有情感的民间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3、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教师从民间艺术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丰富教师的民间艺术理论知识,扩展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全面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建设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注意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以实现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开发幼儿民间艺术活动课程资源。
幼儿民间艺术活动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体系的起点,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前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综合考虑时代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期望和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民间艺术活动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并有肋儿童健全人格形成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如:(1)民间美术——民间绘画,包括民间色彩、民间装饰、传统水墨画、民间年画、剪纸。民间工艺,包括剪纸、折纸、编织、撕纸、泥塑、刺绣等。(2)民间音乐——民间歌曲,包括儿歌、游戏歌、劳动歌、问答歌等。民间舞蹈包括汉族“秧歌”、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等。民间器乐,包括二胡、古筝、琵琶等。民间戏剧,包括湖南的花鼓戏、安徽的黄梅戏、北京的京剧等。(3)民间文学——民间童谣,包括数数歌、问答歌、谜语歌、绕口令、颠倒歌等。民间神话故事,民问叙事诗、包括“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民间传说故事,包括“八仙过海”、“阿凡提的故事”、“鲁班造桥”等。民间故事,包括“兔子三瓣嘴”、“葫芦娃”、“老鼠嫁女”、“刘家五兄弟”等。民间寓言故事,包括“守株待兔”、“坐井观天”、“铁杵磨针”等。
特别要在本地发掘筛选有水乡气息的民间艺术。如民间美术中的农民画、灶壁画,民间工艺中的与窑业瓦当文化有关的泥雕,民间音乐中的嘉善田歌、庙会小调、十二月花名,民间舞蹈中的荡湖船、打莲湘、挑花篮、窜马灯、蚌壳舞,民间文学中的民间故事、谚语童谣。将其纳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努力构建幼儿民间艺术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各领域教育目标、各年龄段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开展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a、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园内教学、园外教育活动途径是幼儿园实施民间艺术活动的保证,只有找到民间艺术与现代教育方法、手段的结合点,拓宽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才能使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穿越时间和空间,取得成功。
b、特别要把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促使幼儿产生积极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作为实施课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以幼儿为中心,让每位幼儿感受到关爱、感受到尊重、信任,体验到成功也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方法。
C、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对幼儿园、家庭、周边、社会环境中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对民间艺术活动开展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
3、研究幼儿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身份、作用、地位。教师是朋友,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教练,而不是宗师、教师爷和判官。教师不民主,民间艺术活动开展不好,幼儿健全人格形成发展更不用说了。
4、研究开展民间艺术活动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民间艺术中各个领域的形式特点实施方法,研究幼儿健全人格的各个表现和深层因素,研究各项活动对幼儿人格某方面的影响的对应性。
5、对实施民间艺术活动的幼儿进行人格形成发展的监控、记录、反馈、调整、评价,了解课题实施的实际效果和不足之处,在日常反思中不新推进民间艺术活动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的研究。
四、研究对象:
嘉善县魏塘镇第四中心幼儿园小、中、大各一个班的幼儿
五、研究策略:
1、美术、音乐、文学是艺术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其内在的审美要素是一致的,按照“以一个教学内容为主题中心,多种教学形式横向同构,小中大班教学内容在同构的基础上纵向螺旋上升的方法。将三种艺术活动加以横向组合,从而达到审美直觉、通感、情感等相互迁移、渗透和沟通的作用。
2、保证每周正常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下,穿插民间艺术活动的教学内容,“突出一个中心,协调三个活动。”
3、行为观察。在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在参加活动时最真实、最典型、最一般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个案观察记录、事例观察记录)
4、作品分析。收集幼儿的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染纸、编中国结等作品,在与幼儿的交谈中,了解幼儿创作时的体验与想法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用色、创造想象、表现技能进行认真的分析。
5、调查访谈。收集来自家长、孩子对于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教育评价信息。(个别交谈法、问卷调查法)
6、建立《幼儿活动档案》。对幼儿进行个案跟踪,收集幼儿在开展的民间艺术活动中的作品和典型的表现记录,以图文的表现形式描绘幼儿人格的发展过程。
7、课题组已与嘉善文联副主席韩金梅、嘉善文化馆吴东杰副馆长、金天鳞研究员议定,聘请三位民间艺术专家和嘉善教科室主任贾靖华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并以文化馆为校外民间艺术活动基地。
2024年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篇24
一、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1.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有关〈〈中小学教师理论学习材料选编〉〉,〈〈新课程标准〉〉和有关创新理论和创新课题研究性文章,认真研讨分析,寻找借鉴经验,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2.邀请资深教师作有关理论和课题研究方法的讲座,通过对本课题研究现状分析,进一步明确下阶段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从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3.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相互吸收,相互探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
二、明确方向,积极研究,努力实践
1. 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课堂教学的试验目标。
2. 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各学科开展试验课活动。试验课活动要求以三河口中学课堂基本要求为主要指导思想,实施目标教学,认真处理好教材,课堂教学要围绕目标创设情景,教学过程要新颖,要有创新意识,要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试验。
3. 全体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听课、上课,相互研讨,认真评议,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并进行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直到有所成效。
4. 定期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指导并督促各成员完成试验任务,相互交流研究进展情况,共同探讨研究存在的问题,发挥集体的智慧,探讨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