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生报告册评语合集(精选34篇)
(三)初中三年的规划
初中三年,要大致规划一下几个方面:在级部的位置(关系到报志愿)、理想高中与大学(大学不要看着长远,实际上高中是因大学而定。不同高中校风不同,有些文静,有些活泼)、大学之后的简单规划。不仅如此,对于一些重点项目,比如英语作文,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数学的计算或大题等一些需要日积月累的内容,大家可以从每天做起,坚持到中考时,必有惊喜!
最好是学生与家长各自在心中打个谱,然后共同交流探讨,一方面可以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目标对学生往往有个激励作用。
做了规划之后,也不要随手一扔不管。家长要带头有一种“目标意识”,从言行举止进行引导,但不要太过刻意,在家中形成一种“为目标而不懈奋斗”的氛围。因为那时,即便孩子压力很大、知识很难,也总不疲惫。我有一段时间也有这样的感觉,每天即便学到十点多也不觉得累(其实比我学得晚的人还有很多,但睡觉太晚不提倡),反而每天充满斗志,感觉随时都能蹦起来一样。
学习方面规划完了,更重要的是规划生活。生活上的规划有很多,小到一天一个周,大到一个月一年,规划内容也有方方面面。比如,这个周我想自己练习叠被子,下个周我想练习自己系好红领巾穿好校服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划就是体育锻炼。大家要注意,体育是中考必考科目,也是实行记分制(20xx届是这样),所以从初一开始,最好每天坚持有十几分钟的锻炼,包括跑步(必考)以及其余抽签的内容的练习。同时不要放过体育课和周末,体育课除了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之外,总会有一些自由活动时间,望大家好好利用;周末时间较充裕,学习累了的时候,可以叫上三五好友,去周围的小公园或者大学里跑步健身,既缓解了压力,又为几年后的体育中考做准备,一举两得!
同时,寒暑假的规划也很重要。但大家对假期的规划,一定不要在放假前做,否则会使自己浮躁。放假后,大家可以与家长一起,盘点一下上学期有什么学习方面的需要提高,在假期集中做一做,并提前预习下学期内容;想一想假期想要做什么平常做不了的,如学唱歌跳舞、写小说、练武术、与同学外出等等,可以合理安排在假期的不同时段完成。总之,假期不要虚度,也不要因为假期就打乱作息,偶尔放松可以,但时间一久对身体并不好。大家可以做一个软性的作息表,规定每天的一个时段做某事,但时间可以浮动,使做事更有条理,还能养成规划的好习惯,对我们以后的人生,也有很大益处。
二. 学习方法
小学时,对于学习的态度更多是“随便”,随便学,随便听,就会有好成绩。但上了初中就不一样了。对于初中,小学学习不好的,初中或许会有很大进步,小学学习好的,也不能放松,很有可能会被别人超过!所以观念从一开始就要形成,形成一种不再随便的意识,学习要主动学,问题要主动问,这就是初中三年学习的一大根基!令一大根基,是要学深,学透,同时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找找联系,再找找不同,以至到初三时脑中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每一个知识都是一棵树上的果子,任意摘一颗果子,都能摸清整棵树的脉络。当然,这些对初一小盆友的要求还有点高,只能是从简单的做起,每天坚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就会了。
(注意:以下学习方法是比较适合我自己的,各位一定不要完全照搬,家长也不要按照学习方法对学生做硬性规定,因为我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他们。)
(一)预习与复习
1.预习
就这一方面,有三个级别。初级,大体看一眼;中级,看一眼后有了较多了解,找出重难点;高级,认真看完并找出自己不懂得,即重点难点,重点听,记下不会的,重点问,提前做好标记。大部分人能做到初级中级,但做到高级的人却并不多。预习与复习一样,都是日积月累的习惯。初一无法养成,初二难度上来,作业都可能是问题。 上述方法是在家中预习,课前也要学会预习。课前可能提前回位几秒钟,就能将在家中预习的在脑中迅速过一遍,对听课有很大帮助。
2.复习
复习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复习要作业前一遍,作业后一遍。作业前一遍,作业就
变成了检测与巩固的工具;作业后一遍,又可以加深印象。所以这两遍复习非常重要,一遍也不能少。到了初三大家就会了解,每天要复习的任务有很多,而且大都已有些陌生,如果每天还只是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然后倒头就睡,不出几周,成绩必然一落千丈。 至于复习的具体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有些人习惯拿着一本书看,那么就看,有些人习惯做成小纸条放在口袋中背,那也可以。我建议大家可以先不看书,大体回忆一下课上讲了什么,这样既可以对只是有个脉络,同时又很清楚地找出自己的记忆薄弱环节(想不起来的或反复背诵后仍然模糊的),之后再认真回顾笔记,并对笔记补充修正,加以巩固练习,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
不仅如此,我们可以自己做几轮复习。比如,每天复习每天,一周复习一周,一个月来一个总复习(一个学期也只有三四个月),在复习过程中找出知识点的联系,逐渐构建知识树。
(二)笔记
很多人对于课堂记笔记有以下几种误区:1.所有板书都要记2.老师要求记的都要记
3.所有重点难点都要记。其中,2和3可能有一定重复。板书是老师为了全班同学而记录下来的,往往比较重要,但重要的不一定对自己重要。而老师有时候尽管点名道姓地指出某某你要记,也不一定就要听老师的指令(当然,如果知识点掌握确不牢固,那也一定要记)。老师认为的重难点可能对于自己就是小菜一碟~
同时,大家一定不要为了记录工整而放慢速度。尤其是到了初二,内容增多,语速加快,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留给你记笔记。你再要记得工整,只怕漏听了很多内容。有时候,常用字都可以用符号代替,如“作者”可以用“作”一个字表示,“安塞腰鼓”可以用“安~”表示,又简单又明了。而且大家还要学会手耳并用。尽管一心两用我不提倡,但到了往后的学习中这是必须的。手头的笔不能停,耳朵还要时刻注意着老师的内容。但仍然要注意分清主次。如果五分钟之内大体听了听都是在讲一件事,而那一件事自己又十分熟悉,索性就大体一听,着重笔头;如果老师讲的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如考试要点或注意事项,即便手头的工作还没记录完也可先放一放再做。
(三)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有两大途径:1.作业2.教辅书和课外班
很多人会惊讶,作业居然也是课后练习的途径!事实如此。我们花费很大力气去买的辅导书,不也是在做题吗,只不过难度可能会比作业大很多。实际上,作业是一个简单练习的手段,但题目简单,背后所蕴含的却不一定简单。试想,如果题目不重要,编教材的人又为何会将它放在同步、配套上呢?所以,练习从这种简单的开始,逐渐过渡到教辅书上的难题。但是,如果作业上内容过于简单,而时间又比较紧的情况,甚至可以向老师提出不做哪几道题,或者做作业时某几道题简单做,只要跟老师说明白并且不是为了偷工减料,老师会体谅的。
下面就辅导书和课外班来说几句。首先说明一点,辅导书和课外班并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课外班!课外班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是一种摧残。它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又压榨地讲着课上的内容或者疯狂做题,甚至于让学生都没有心思上学。有时候,老师甚至会鼓励同学们一定要去报班,也不能全听。所以我的建议是,对于课外班和辅导书,家长一定不要不顾孩子的意愿,自己也不调查清楚就随意做决定。还有教辅书,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也可以提前看看中考题型和期末题型,对照着找合适的。
而辅导书上的题也不会全都是好题,一些难题偏题,一些太过简单或者反复练习过的,就不要在做了,只做自己看似会又没太有思路,或者有思路却觉得方法并不简单的题要精做,多做。这是提分的关键题,是短时间内自己力所能及的题目,啃透了一道题,学会一类题,同时要记得联系课内知识,找找两者之间的联系。
最后,给大家提一个关于如何用课外题巩固的方法:①通过课内题想想某个知识点对应什么样的'题型②将这几类题型做通做透③课外找几个题检验,再找几个题拔拔难度。如果到第③步发现有一定难度就说明②做得并不;好,那么需要再返工。如果发现还是做不好,那么可以暂时放一放,在网上或者第二天找老师请教。或许不是我们做的不好,只是有一层窗户纸还没能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