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精选5篇)
三.实习情况
(一)植被
1.豆科荚果类:中国台湾相思、仔树;
2.象草:生长在后山入口小道的两边。象草又名紫狼尾草。原产于非洲,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一种多年生高产牧草。种子发芽率很低,实生苗生长极慢;
3.日日新:一种逸生植物,花期很长;
4.紫草:一种整个植株都是深紫色的植物,逸生植物;
5.薇甘菊:叶对生植物。植物杀手,世界十大杂草之一。生命力顽强,种子类似于蒲公英的种子,有高达90%的发芽率;
6.五爪金龙:原产热带非洲和亚洲。掌状叶,生长于全日照以及排水良好的环境,有很强的攀爬能力。危害很大。花为淡紫色,授粉了,逐渐变白;
7.三叶鬼针草:又名毛鬼针草、细毛鬼针草。一年生草本,叶对生,头状花序,具长柄。花杂性,管状花两性。生长于荒地及路边。分布长江中下游各省及广东、广西、陕西、福建、中国台湾等地;
8.金盘银盏:形态与三叶鬼针草极相近,惟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两面均被稀疏小柔毛。花期秋季。分布我国南部;
9.牛筋草: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一年生草本植物;
10.山菅兰: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序顶生,花青紫色或绿白色。浆果紫蓝色,球形,成熟时为蓝色宝石;
11.菟丝子: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以维生,更进一步还会储存成淀粉粒于组织中;
12.后山的植被可分为如下三个类型:
乔木:马尾松(是我国南部主要材用树种,经济价值高。马尾松是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樟树(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为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
灌木:野牡丹(叶子交互对生)、桃金娘(果可食,花有
两种颜色,红色为没授粉,白色为已授粉即将凋谢,野牡丹和桃金娘是姐妹群)、白花灯笼(直立灌木。幼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聚伞花序腋生,花萼红紫色,花冠淡红色或白略带紫色。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深蓝绿色);
草本植物:芒萁(三杈分枝);
13.食虫植物:猪笼草(雌雄同株,东南亚特有,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猪笼草因原生地土壤贫瘠,而通过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所以其为食虫植物中的一员)、茅膏草(长于潮湿的岩石上)。
(二)主要地理现象
1.花岗岩:后山的岩石多为肉红色的花岗岩,主要构造矿物为长石;2.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由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高温多雨气候、岩石多节理和显著的构造条件,后山具有风化壳。其中,微风化带位于低下,主要是石英;中风化带网纹红土,含Fe量高;强风化带位于上边,主要为高岭土,颜色棕红,代表性矿物为铁铝氧化物。
3.断裂构造:节理一般为垂直节理,方向平行于河沟;存在正断层和逆断层;主要在造山运动时期形成的;
4.红壤:后山的土壤多为破红壤、红壤。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跌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疏松、孔隙较大;红壤潮湿,发育良好,中度分化壳。红壤的特点决定了后山的主要植被类型,以马尾松和芒萁为主要代表;
5.常绿阔叶林: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具有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性质的森林类型。土壤类型在低山丘陵林下的主要是红壤。常绿阔叶林树木都是常绿双子叶植物的阔叶树种,种类丰富。后山有许多樟树,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
6.地表(下)水:后山沟谷地貌为V字型河沟,主要靠地下水、降水补给河流。山上光秃岩石表面有黑色流路,说明有一段时间该地区降水不能及时供给坡面漫流,造成断流。
四.总结
虽然实习当天下着雨,但两位老师仍然尽职尽责的耐心的给我们讲解,让我对地然地理和生物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事实说明,书本的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得更好。最后,感谢陶老师和胡老师冒雨带领我们实习,这次特别的学习经历我将永生难忘。
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 篇4
实习人(报告人):11303133
实习时间:20xx年6月9号
实习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校道及后山
实习目的: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睹大自然神奇的风采;更主要的是观察校道上主要树木,后山的主要植物;地质地貌,了解其形成过程。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使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