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走访调研报告(精选22篇)

2024-09-26 06:52:52报告范文打印
走访调研报告(精选22篇)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相关要求,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近期我乡在11个村范围内开展了精准扶贫摸底调查,通过广泛走访农户,深入交流,实地查看,对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查找出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全面理清了扶贫工....

  (四)产业发展不优。两峪乡全境山地居多,目前虽然全乡有烟叶、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发展,但是部分农户致富能力依然不足,主要表现:一是部分农户在家务农没有主导产业,外出务工没有劳动力;全乡2314户,烟农534户,菌农484户,两产业交叉累计发展110户,还有1406户无主导产业,占总户数的60.7%;二是外出务工人员1938人,占全乡劳动力人口的37%,务工虽然增加了收入,但是也造成了劳动力和人才的外流;三是商贸、物流不畅,缺少第三产业发展,无法促进本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五)民生保障不足。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基层民生保障的力度,但是还不能够达到基层群众的需求。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保障能力还比较弱。低保户、五保户基本上得到了保障,可是一些因病因残致贫的农户,虽然新农合报销一定比例,但一遇大病,个人承担部分仍然是一笔很大数目,导致部分农户因没有得到有效帮扶,致使脱贫之后再次返贫。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通过调查两峪目前有338户群众不通公路,有372户群众用电质量差或用电困难,有521户,1781人还存在饮水困难等问题,行路、饮水、用电等民生难题还相当突出,也成为摆在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一道鸿沟。

  (六)项目资金有限。根据两峪乡的实际来看,近年来开展的扶贫工作主要集中在“脚疼医脚,头疼医头”的层面上,缺少具有支撑性的扶贫项目和项目资金,没有有效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门路,近三年来,两峪乡争取到的扶贫项目30个,项目资金218.2万元,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但由于资金额度小,项目比较分散,发挥效果不明显,与实际要解决的民生难题差距比较大。

  (七)时间紧任务重。根据整体的摸底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乡确定为贫困户的有1177户,共计3273人,占总人口的44.9%,可以看出贫困人口的基数大,群众住房改善难,劳动力人口短缺,人员素质偏低,产业发展不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还相当突出,与市、县提出的xx年脱贫任务差距还比较大,扶贫任务相当重。

  四、下一步计划。

  在今后扶贫工作中,立足两峪乡实际,牢牢把握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精神,抢抓保康扶贫开发和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县建设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措施,全力推进两峪乡扶贫工作。

  (一)明确目标,细化任务。

  按照省、市、县委提出的关于在xx年实现全面脱贫的要求,以及“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结合两峪实际,对全乡确定为脱贫对象的1177户,3273人,实行分类管理,分步实现脱贫,力争在今后三年内顺利实现精准脱贫,与全县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此次精准扶贫工作,我乡按照三类标准制定脱贫计划:一是基础条件差致贫。就具体调查情况来看,我乡人均在3000元以上,但是收入不稳定的人员还有543户,1738人,他们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通过争取政策,加大力度改善饮水、交通、用电等方面的难题,明年底可以脱贫。二是无劳动能力致贫。这类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此类人群还有317户,614人,他们脱贫的方式就是通过争取国家政策,实现政府供养,帮助其xx年完全脱贫。三是因病因灾致贫。此类对象有317户,921人,本身有发展能力,但是因病、因残或因灾致贫,主要通过争取政策资金,在生活上给予扶持,在生产上帮助谋划产业发展,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确保以前完全实现脱贫。

  以上贫困户将根据年度逐步实现脱贫,按照XX年前脱贫235户,766人;XX年脱贫283户,839人;脱贫361户,1074人;xx年脱贫298户,594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顺利实现“精准脱贫,不落一人”。

  (二)分类施策,分步实施。

  实施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千差万别,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应从实际出发,因村因户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实行扶贫对象全覆盖,做到每位干部都参与帮扶贫困户,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服务。

  1、产业帮扶。充分利用“三万”“五联”和扶贫工作队驻村机会,制定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在稳定本村烟叶、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驻村干部和工作队联系农户的方式,积极鼓励群众发展新型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力争实现“一村一项主打产业、一户一个致富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

  2、基础设施帮扶。积极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有效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重点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村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3、移民搬迁帮扶。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施移民搬迁。重点推进村内居民点建设,力争每村规划建设1-3个新居民点,积极引导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加快推进弱势群体居民点建设速度,着力改善困难群体和留守老人的生活条件,力争三年内建成两峪片、麻坪片、芭桃片3个弱势群体集中居民点,彻底解决群众住房难和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4、结对帮扶。坚持以“三万”“五联”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制定好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和乡直单位干部帮扶计划,确保每名干部帮扶3-5户贫困户,各村定补干部也要结对帮扶贫困户1-2户,对于帮扶的贫困户,要有计划有措施,确保规定时间内实现脱贫目标。

  (三)强化领导,保障有力

  1、组织领导上给予保障。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乡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为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单位和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实行专项专人负责抓落实。坚持落实党政“一把手”精准扶贫责任制,明确各单位精准扶贫的任务分工,将精准扶贫作为全乡的中心工作来抓,逐步将精准扶贫成效、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和减贫数量作为各单位、各村考核的工作重点内容和新指标,形成精准扶贫人人有责的共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财力上给予保障。加强政策资金整合力度,特别是对公共服务体系财政奖补的支持力度要逐步加大,促进基层民生工程建设。同时,乡政府还将在今后三年的工作中拿出本级财政收入的可用财力大部分用于精准扶贫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在扶贫过程中,要建立扶贫到户资金使用管理公开、公示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做到公开透明、程序规范、手续完备、发挥效益,确保扶贫到户资金用于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上。

  3、建立考评机制。为抓实抓好扶贫到户的实施,应建立健全扶贫到户考核评比激励机制。一是督促检查机制。建立对工作专班、乡直单位和村督促检查机制,做到“半年检查、年度考核”。二是考核评比激励机制。制定考核评比奖励办法,将精准扶贫纳入到村和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各村、各单位应把实施精准扶贫的资金落实、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等进行细化分解,逐项落实,综合评比,奖惩激励。对组织实施完成任务好的给予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五、建议对策

  (一)政策给予倾斜。建议省、市、县在政策制定上,应充分调动各方面政策资源,把项目、资金向基层倾斜,特别是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在住房上,对重度危房和土坯房,加大对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和弱势群体居民点建设等政策进行整合,提高扶持力度,鼓励农户改善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对边远乡镇、村组农户的水、电、路、小流域治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改善基层生产生活条件差的现状;在产业发展上,利用政策导向,鼓励一村一品,一户一个致富项目,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二)集中优势力量。在加派工作队的力度上,对于基础条件差、扶贫任务重的村应加大扶贫力度,把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工作队,选派到边远贫困村组,帮助谋划经济发展和脱贫计划。在过去的选派驻村工作队上,例如两峪乡芭桃、王家坡、麻坪、长河等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安排的工作队均是单位小人员少,甚至是一单位挂多村,尽管工作队非常努力,但毕竟财力、人力、物力有限,支持力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基本上很难实现预期的扶贫任务和目标。

  (三)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建议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农业技术等单位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从提升身体素质、受教育程度和农业技术上入手,逐步改善基层的发展环境,帮助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和精神等各方面全面脱贫。例如,卫生部门应对农村卫生室就医环境改善、药物配备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大病救助报销种类,提高报销比例,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加大农村高中生、大中专以上学生的帮扶力度,解决农村贫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从“扶智”下手,改善农村发展人才匮乏的困境;农业技术方面,应加大基层一线农技人员选派力度,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改善目前基层农技力量薄弱问题,增强农村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能力,帮助贫困户找项目谋发展,为实现精准脱贫做好产业发展保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