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32篇)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政策放宽,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不少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
以地处西南的云南省腾冲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腾冲市的工业通过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__年的19%。初步形成了制药、林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矿业、旅游产品、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改革开放xx年以来,西部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居住地周边的环境改善两方面。
首先,在住房条件方面,xx年前,即使是处在西部的城镇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也比较差,楼房很少,基本都是居住在平房中,而且居住面积小。同时,居民居住的平房大多为砖混结构甚至是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且封闭性差。
其次,在居住环境方面,以前对卫生、绿化等方面的重视度较差,居民居住的周边环境并不是很舒适。同时,由于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也不完备,给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一定麻烦。尤其是在西北地区,xx年前基本没有集中供暖,冬天城镇居民只能自己靠生炉火取暖,这样既污染环境又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而居民用水也很少有自来水,基本都是在院落中间打井取水,有些干旱地区甚至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然而,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上述情况已有所改观。西部好多城镇大都建设了楼房供居民居住,这些楼房以钢架结构居多,住房安全系数大大提高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居民居住的舒适度。由于将城市卫生、绿化等方面的建设提上了足够的重视,西部城镇的环境有了很大进步,日益变得整洁干净。同时,在城镇居民集中的地方建立了许多居民小区,有专门的物业公司维护小区的环境等,也使居民居住环境极大改善。现在西部城镇地区的用水用电问题早已解决,供暖也有了很好的保障。
以对巴彦卓尔市的调查为例:改革开放以前,巴彦卓尔市的居民住房均是一些破旧的砖瓦房,人多空间小,经常是五、六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内。城镇的街道两旁大都是比较低矮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店铺。而如今,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民居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楼房,面积大,居住条件好;而街道两边更是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场等。
4、思想观念方面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喀什地区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整个地区全面落实“两基”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整顿与管理,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和核定中小学机构编制及补充教师工作,推行教师平聘制度,改善教学条件。经过努力,喀什地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86.7%。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观念比较保守落后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也逐渐对外开放起来,进步的思想逐渐进入并被当地居民所接受,居民逐渐认识到改革与开放的必要性,并尝到了实惠。
这点在问卷调查中即有明显的体现。在居民对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所持观点这项调查中,近乎100%的被调查者认为改革开放是一项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国策,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有着重要意义。而在对居民认为改革开放xx年中变化最大的方面的调查中,80%以上的被调查的城镇居民认为是家庭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达到小康水平。另有60%—70%的城镇被调查者认为是市场经济发展,商品多样化,购物更加方便以及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周围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社会和谐发展。
除了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接受与支持,西部地区居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还表现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方面。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居民接受新鲜事物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居民逐渐对饮食、着装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喜欢追求时尚。
农村的变化和发展
改革开放xx年,西部地区城镇日新月异的同时,乡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本次调研中体现的甚至比城镇更为明显。
1、基础设施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并不完善,西部的乡村地区就更差了。乡村内部以及与外界沟通的道路主要是土路,遇到阴雨天气出行十分不便。乡村的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备,阻碍了农民的生产,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严重。
如今,西部地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突破。经过多年的改造,乡村的道路状况有了极大改观,许多地方铺设了宽阔的柏油马路。道路的畅通,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在西部地区的乡村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在西北干旱地区,许多水利工程尤其是调水工程的建成极大提高了西北地区农业的生产力,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现象。在西部地区城镇的中,几乎100%的受访者认为居住地的交通环境有所改善,同时水利等方面的建设也有较明显的效果,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问题均得到较好解决。
2、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xx年前居民的收入普遍较低,而对于西部地区的农民来说,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景的好坏。但即使收成好的年份,由于技术等条件的落后,农民的收入仍然很低。
一组针对甘肃省天水乡村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年代初,该地区60%以上的农村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xx元,15%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元,1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100元,只有4%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上,甚至还有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元以下。
而目前,该地区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xx00元,只有1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1000元,8%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甚至有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已达到5000元以上。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受经济条件制约,二xx年前,贫困的西部地区乡村的住房条件非常差,大多村民居住的房屋为土坯房甚至茅草房,居住舒适度及安全系数极低。而村中的卫生条件也不好,“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低矮、危险的土坯房、茅草房被宽敞、明亮的平房取代了,甚至部分村民已经建起了小别墅,村民住房的面积明显扩大。而农村的卫生状况也有很大改观,以前随意堆放的垃圾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乡村小路。
云南腾冲的调研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腾冲乡村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xx年间,每户都换了一套新房。在当地,每户人家都盖一架木架结构的正房,每栋耗资2万元左右,装修大抵也需要2万元左右。而在腾冲地区的广大农村,已有60%的农户住房条件达到这样的水平。
4、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以前,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类似,由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没有建立,以及医疗设施较差等原因,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普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而如今,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已经在农村普遍建立起来,村民每年只需缴纳10元的保险费就可以享受医疗补贴。这项政策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看病问题,有病不去治疗的现象几乎不再存在。农业补助方面,由于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国家给农民直接补发粮食补助款,减轻了西部地区农民的负担。
5、教育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教育发展也很快。以前,由于观念落后,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即使有少数人希望求学,也因为教育资源的限制而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现在,农村的教育观念已经转变,加上国家对乡村教育的大力支持,这种情况大大得到改善。
以甘肃天水某村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改观。现在的统计结果显示,该农村25岁以下的村民,80%为初中以上学历,其中50%是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25—40岁的村民,有60%是初中以上文凭。从这些数字当中可以看出,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人们对待教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农民深刻意识到知识对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符合了时代的需求,促进了当地农村与时代接轨,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