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自查报告1500字(精选34篇)
四、采购结果确认情况
通过卫生厅招标挂网平台将药品采购情况上报,并在线进行确认,配送企业通过用户名和密码上到采购平台进行配送确认,标志该次药品采购确定。
五、处理质疑及配合财政部门处理投诉情况
医院处理投诉流程清晰明确。医院由督察办、审计科、纪检部门专门接受投诉,药剂科也专设投诉意见本,认真对待每一次投诉和质疑,做到有投诉必答,一旦查实问题将按规定严肃查处。
六、采购档案管理
采购文件和资料由专人管理,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做到需要文件和资料时随要随到。
七、医院所有药品均在卫生厅药招办采购目录范围内采购,无任何超过采购目录范围内采购。
药品自查报告1500字 篇16
根据20xx年2月门诊、病区药房药品过期目录表分析,得出药品出现过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平时少用,但又不得不备的药品。
这类药品通常使用量小,医院相对购进量也少,多因用不完又不能退回供货公司而造成过期报损且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即使反复过期报损,医院也不能短缺。
二、由于临床用药习惯改变而造成报损。
一般来说,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但医师在某些药品上的用药习惯,其改变机率却较大,这类药品主要有抗微生物及循环系统用药,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这两类药品种类较多,临床选择性较大;
2当一种药物临床效果较好时往往使用量都很大,药剂科药品采购员应该根据临床使用而计划的购买量相应也较大。例如像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减少临床因药品批次变动而做皮试的工作,每一批号的购买量都较大,一旦由于不良反应发生或抗菌药物出现耐药等因素,临床上就会大幅度减少该药的使用,如果处理不及时,最终极有可能造成库存药品过期报损。过期报损的原因主要就是临床用药习惯发生变化后最终未能用完的少量药品。
三、由于药剂科工作人员的粗心造成不必要的报损有以下几个因素:
1、未按先进先出原则发放、贮存、调配药品造成远效期药品先用完而近效期药品留存下来,导致最后过期报损。
2、住院药房与门诊药房近效期药品未能及时调换,一般来说住院药房使用注射剂的比例较高而门诊药房使用口服剂型的比例较高,如果是住院药房出现了近效期的口服制剂,应该及时调出到门诊药房使用,以避免造成过期报损,同样,门诊药房的近效期注射剂应及时调入到住院药房使用。
3、专科用药近效期时未能及时通知该科医师。例如我院20xx年分别报损的2中滴眼液就是因为与五官科医师沟通不及时造成的。对近效期药品,药房如果提前告知医师而医师尽量使用该药,是能够避免药品过期报损的。
整改措施
针对药品过期报损的主要原因,依据对近效期药品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可用以下方法降低药品过期报损的`几率。
1、根据临床用量采购药品,用量大的多采购,用量少的少采购(但是最大采购量一般不宜超过医院2—3个月的总使用量),为精确药品采购量,也可以制定药品经常储备定额的办法采购,药品储备经常定额的制定,一般以年度最高2季度药品的实际消耗的金额为计算基础,结合发展需要等因素,求出平均每日需求量,然后乘上确定的药品储备期,就是药品储备定额,按以上方法采购药品的同时,还应注意临床用药习惯的改变,对已出现使用量减少的药品应及时减少采购量,特别是以前用量较大而突然用量骤减的药品,也可更具临床反馈意见,决定采购量。
2、根据药品效期采购药品,效期远的多采购,效期近的少采购。一般都应与药品供货商签有协议,对采购的药品基本按照“有效期在1年或1年半以内的,所供药品不低于有效期6个月,有效期在2年或2年以上的,所供药品不得低于整个有效期的12个月”来执行采购计划,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临床急需,而供货渠道又不满足采购合同对药品效期的要求,这时就应减少采购梁,采购数量以能满足临床短期内使用为准。
3、平时使用很少而不得不备的药品因其特殊性(急救、备用),这类药品的过期报损较难避免,但可对医院年使用量做个统计,最后依据年使用量确定采购量,从而减少过期报损数量,该类药品可按年使用量/年采购量≥60%这个比例采购。
4、落实责任,加强检查我院在20xx年以前对效期药品的管理主要是定期集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种方法虽然收到一定得效果,但由于责任未落实到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
5、加强注射剂药品效期的管理,根据调查,医院过期报损的药品多集中在注射剂型上,其原因可能与注射剂型的有效期比口服药剂型较短。
药品自查报告1500字 篇17
任丘麻家坞镇留村竹保诊所是一家民营营利性医疗机构,为做好合格药房工作,我们依据《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品质管理规范》等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在把相关状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门诊自成立以来,即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诚信为本、依法经营、所经营药品无质量事故发生。药房在岗执业人员1人,从事药品质量管理、验收及日常养护工作。药房使用面积为十五平方米,布局合理,设备完善,达到了药品分类储存的要求。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二、主要实施过程和自查情况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药事从业人员的整体质量管理素质。
(1)为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我诊所除积极参加上级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外,还坚持内部岗位培训。其中包括法律法规培训、本门诊制度、工作程序、责任制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药品分类知识培训及从业人员道德教育等业务学习。所有培训均进行考核,取得较为明显的培训效果。门诊对直接接触药品的从业人员定期安排体检。
(一)设施设备
我门诊力求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依照相关要求,提升和改造药房。配备和更换温度计。药品货架、冷藏箱。更换或维修中药橱,购置必须的中药粉碎机。改善药房通风和恒温设施。达到环境明亮、整洁、布局合理,并配备必要现代化办公设备,对进销存实行电脑化管理。库房做到合理布局,地面平整,门窗严密,无污染源,具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防虫、防鼠、防鸟、设备、设施,具符合要求的防火安全设施。
(二)进货管理
严把药品购进关。认真执行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审核制度及其程序,药品购进制度及其程序,重视供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情况调查,确保供货单位及采购药品合法性100%。执行"质量第一,规范经营"的质量方针,药品购进凭证完整真实,严把药品采购质量关。验收人员依照法定标准对购进药品按照规定比例逐批进行药品质量验收,对首营品种、针剂、各种剂型首次进货药品均进行药品外观性状的验收检查,保证入库药品验收合格率100%,对不合格药品及假劣药品坚决予以拒收。
(三)储存于养护
严格按照药品的储存要求存放,首先按照药品的所需要的储存条件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和冷藏库内,其次,将近效期药品报表每月按照规定时间填报,确保在库药品质量完好。
三、自查总结及存在问题的解放方案
一直以来,在市局的关怀指导下,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了自身建设。经过自查认为:基本符合药品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
1、门诊药房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院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销售活动,认真核对医师处方、药品的规格、有效期限、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患者姓名等必要信息,确保药品准确付给。
2、坚持依法经营,不与无药品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发生业务关系,
3、做到药品付给均符合相关规定。保存好医师处方,建立完整的销售记录。
4、具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
5、无违法经营假劣药品行为
6、质量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均持有证上岗;
7、改善药品储存条件和温度调节设施,满足药品储存温度要求。同时,我们对发现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整改。主要表现:一是对员工的培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各岗位对质量管理工作自查的自觉性和能力还有待加强;三是售后服务工作的力度还需要加强,要进一步做好药品质量查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