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学的安全工作自查报告(精选35篇)
有待解决的贫困人口素质
一是依赖型等、靠、要思想严重,抱着政府不会让人饿死的思想,过一天算一天。
二是观望型一些失地农民守株待兔观念固执,只盼社会援救,集体分红,国家提高救济标准。
三是盲动型缺技术、少资金,又好盲动,养猪发病,养鸡发瘟,负债经营,因债返贫。
有待改善的精准帮扶方法
一是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有些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扶贫资源整合不够一些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量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是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合,但没有一套长期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三)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存在的困难
武穴属插花贫困县市,全市12个镇处中,有7个镇被评定为贫困镇,46个贫困村,贫困人口57596人,是一个大的群体。近年来,我们采取的扶贫方式一方面是每年由35位副市级以上领导,驻点帮助35个贫困村。另一方面是每年整村推进7个村,以及不定期的连片开发,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要想实现三年脱贫目标,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必须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
一是必须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我市扶贫办有7名在编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司机。全市12个镇处均未设专职扶贫机构,更无专职扶贫干部。人手紧缺是制约更好开展工作的瓶颈。充实扶贫力量已刻不容缓。
二是必须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扶贫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党委政府应当把扶贫攻坚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重中之重,像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三大行动一样抓扶贫开发。同时要关心扶贫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素质培养,让扶贫干部有为、有位。
三是必须加强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支持由于我市属插花贫困县市。上级每年拨付的专项资金仅300万元左右,不及麻城、红安等重点贫困县市的一个零头。重点项目如彩票公积金项目、脱贫奔小康项目等,与我市无缘。因此,地方财政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必须有的放矢地大抓扶贫项目建设,构建大扶贫格局,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落实三年脱贫任务。
四、精准扶贫的努力方向与建议
通过认真分析此次专题调研对象产生贫困的原因,比对当前的工作,我们认为,应当认真学习黄冈市扶贫办主任方荣同志撰写的《精准发力扶贫攻坚》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精准规划发展目标
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一是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实际,与大别山试验区规划、十三五规划以及行业部门规划相衔接。二是积极完善村级规划按照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原则,结合村级发展实际,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大力发展产业增收项目。三是实现规划帮扶到户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因户施策,了解贫困户需求,制定帮扶方案,相互配合,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定每个贫困户扶持发展内容,实现规划帮扶到户。
(二)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针对不同贫困环境的村和不同贫困状况的农户,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帮扶政策,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的有效落实。一是单位帮扶到村将三万工作队、扶贫工作队、脱贫奔小康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资源进行整合,分期分批帮扶全市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帮扶。二是干部帮扶到户建立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一直是我市优良传统。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将全市行政以及企事业单位干部派驻到贫困村帮扶贫困户,确保每一户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动员社会帮扶积极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建立帮扶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个体工商企业和个人等主体参与社会扶贫,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物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步伐。
(三)精准管理扶贫资源
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重点要从三个方面抓好管理。一是项目品牌化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培育和打造扶贫品牌,为精准扶贫构建平台,多种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增收,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做好小额信贷、扶贫搬迁、雨露计划三大品牌建设。二是资金精细化管理要严格执行《湖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突出扶贫资金使用重点加强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对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系统化管理。在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及时将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帮扶效果等登记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并根据贫困对象的扶持和增收变动情况,及时对已脱贫对象进行调整,对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扶贫对象予以帮扶。
有关中学的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篇28
学校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一些学校学生伤亡事故频发,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暴露出学校安全教育应进一步加强。
学校认真学习了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分析研究发生事故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校园,营造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按照教育局安全工作的要求,制度化、经常化地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为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自查中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学校领导班子立即召开安全专题会,逐项逐条学习贯彻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县校园安全工作大检查的通知》精神,决心进一步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逐室、逐间、逐墙进行检查,检出问题立即整改,为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会议作出决定:
1、“通知”精神立即传达到全体教职工,学文件促落实,明确安全责任,按照学校“关于对教室、办公室专用房屋安全检查表”所列项目逐条进行检查,保证自己所负责的区域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
2、各班立即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强化常规安全教育。班会要求做到内容充实,效果显著,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3、启动安全演练预案。
二、加强学生上下楼梯管理。
学生上下楼事故时有发生,与管理工作跟不上防范措施不到位,护导不利有直接关系。为此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楼梯及扶手等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做到完好率100%,在教学楼上下楼梯设立了安全线,使学生一目了然,确保楼道楼梯畅通,杜绝了拥挤现象的发生。
2、学校与老师学生签定安全责任书,课间和放学安排教干教师在各楼梯口值班,护导疏散学生,值日老师要求到位及时,责任明确,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管好放学路队,加强交通安全。
1、班级校外活动,必须书面报告学校,未经允许严禁外出。
2、设立了安全警示牌,不准乘坐农用车、报废车等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车辆。
四、加强用电和消防管理。
1、加强了用电管理,对用电线路作了规范化检修,特别对教室内的开关、插座、接头作了重点检查,实行“一把钥匙、一把钳子”制度,坚决杜绝私拉乱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