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集锦(通用30篇)

2024-06-19 00:55:01报告范文打印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集锦(通用30篇) 内容摘要: 经济独立意识是指个体希望从物质生活来源方面摆脱对他人依赖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经济问题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对每个社会成员包括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7、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也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精彩的游戏内容,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升级”、“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渐成瘾。许多孩子因此而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网络聊天”是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与一般的社会交往相比,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虚拟性。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时空性。天南海北,男女老幼,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无拘束的交往。四是符号互动性。“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mm”,闭口“美眉”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中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友谊,网络聊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许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色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有些青少年有意或无意闯入了“美女世界”,在一阵触目惊心的浏览之后,有的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法制意识

  1、法制、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最多”,占40.9%。可见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忍气吞声”的学生仅占2.8%(其中农村3.2%,城市2.5%),现在孩子的维权意识大大超过前人,用一位接受访谈的家长的话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一点亏也不愿意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愿意吃亏是一种进步,尤其在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排在第二位的是“看情节大小而决定”,这应当是一个很理智的答案。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小学占26%,初中36.7%,高中43%。可见学生越大,考虑问题就越理智。

  2、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选择“求助父母、老师”的比例仅占10.5%,在人们的观念里,学生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求助与父母、老师是最正常的,但孩子们却选择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选择“不知道”的人数最少,仅占1.6%,这都是新一代学生独立与个性的充分体现。

  3、近一成的学生选择以牙还牙

  这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现象,这说明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受人欺负之后,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愚蠢的,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八)两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尺度和比例

  调查显示,城、乡初中生和乡村的高中生都把“异性交往过当”的底线放在“拥抱、亲吻”上,此项的选择率最高,分别为38.2%和25.5%。只有城市高中生观点不同,有52.2%的人认为“有性行为”才算是异性交往过当。这一方面说明城市高中生受环境的影响,在异性交往的问题上表现的更为开放,不少同学的性意识已经萌芽,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当老师、家长还在对孩子们的某一封火辣辣的信耿耿于怀时,孩子们的所思所为,可能已经早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大家总觉得很多中学生早恋的报道、调查有些言过其实,也有人认为那是开放的大城市才会出现的事情,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内陆地区,我们的性教育通过生物课的几节生理卫生课应该可以解决问题,虽然也有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女生课堂这样的形式作过一些这方面的探索,但推广的范围和重视程度都很有限。

  在调查中大多数同学把自己周围异性交往过密或过当的比例定在2%-5%之间,这个比例看上去并不高,仔细算一算呢?以一个班50人计,大概每班有5-6个人有异性交往过当的问题,他们到底过当到什么程度?在这些孩子中又有几个真正掌握了必要的相关知识?出现紧急情况时他们知道如何避免可?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2、对异性交往过当的看法

  在对周围同学出现异性交往过当或过密的现象时,半数左右的孩子都选择“可以交往,但要注意分寸”,这在不同年龄(初中53.4%,高中44.9%)、不同地域(城市51.9%,乡村47.3%)的孩子身上非常的一致。这道题无疑反映出学生比较健康的心态,赞成正常的、有分寸的异性交往,这本来也是青春期教育的方向和目的。但除此之外,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还是出现了差异:在人数第二的选项中,城市孩子(初中21.8%高中21.7%)认为“那是别人的自由,与我无关”,农村孩子更多则选择“不赞同,认为是不对的”。这道题的统计结果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城市孩子自我意识强,对别人的关心少,有的孩子对别人的事情从来不放在心上,农村孩子的还是受到学校的正面教育的影响较大,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异性交往过密还是持排斥和反对的态度。

  这种不同就要求进行青春期教育时,要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城市的孩子,传授的内容不妨更科学、更直观些。要让他们知道,青春期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美好的一页,过好自己的青春成长期,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样既会为一生留下美好的记忆,也会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矗而对乡村的同学,教育的方法则要讲究一些策略,不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一些农村学生的问卷中常常看到“不知道”“不感兴趣”等答案,甚至在问到“你认为如何在学校进行性教育?”时,有个学生气愤的回答:“没必要!我也没时间回答这个无聊的问题!”可想而知,如果单刀直入的开展“性教育”,有很多学生恐怕还没有这个心理承受能力。

  3、性知识的来源

  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学生们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来自网络或其他的一些非正当的渠道,结果依次是:从课本中(37.8%),从电视上(26.5%),与朋友、同学交流中(19.8%),从小说中(8.6%),从网络上(7.5%)。可见,不管周围的信息渠道多么畅通,孩子们可以通过多少种方式去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归根到底,相当数量的同学最信任的还是课本。该给学生什么样的课本?该传授他们一些什么样的知识?怎样去组织这样的教与学?老师自己的心态如何?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及性道德的教育。调查显示,好逸恶劳,缺乏责任感、敏感脆弱是当今学生的三大弱点。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感情,形成正确而又现实的劳动观念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道德、性道德的教育虽然刚刚为人们所重视,但可以预见,如果不以负责的态度去落实这些工作,很可能就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掉入成长的陷阱。

  5、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坦诚、务实、负责的态度去研究新时期中小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应当经常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教育者应当更加虚心,对学生思想中的新动态,要报有宽容的态度。在新的教育氛围里,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评判者,而是新旧道德对话中的一方,而胜利永远属于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新道德的缔造者。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不意味这悲哀,在师生双方的矛盾斗争中,学生成长了,教师成长了,教育也就发展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