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调查报告(精选32篇)
有关调查报告 篇6
目前在我校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爱国意识问题。我们的调查证明,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人都表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有一定爱国意识的,但是有部分学生的爱国意识相对还比较淡漠。
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是表现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场合。可是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够严肃,有人在升旗时左顾右盼.我们就大学生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有20%同学认为参加升旗仪式是一种崇高使命感的体现。有40%的同学同意参加升旗仪式有好处。但还有不少同学把升旗当做走形式。有的同学认为唱国歌没感觉,还不如唱流行音乐带劲.更有写同学因为贪睡而不参加升旗仪式。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明显淡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缺少革命传统教育方面书籍,学生在思想意识里对祖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缺少爱国意识。现在一些青年人不清楚“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甚至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其次,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力度还不够。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重视考试的分数。学校开的思想政治课,大多数学生不愿去上,感觉枯燥无味.家庭教育也常常忽视爱国主义教育。第三是教育的方式不够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作战。但现在一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少人认为主要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责任。
针对这些问题,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爱国教育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英雄,介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来增进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我们也可以通过旅游娱乐方式大力进行爱国教育。古人尚且讲究寓教于乐,例如我们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记一些关于革命纪念地的导游词,给大家当当导游,讲讲祖国的历史,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英烈,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巨大成就。现代教育技术为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投影教室时常放映有关爱国教育的影视节目。另外可以在晚自习专门组织学生看中央一套的新闻、焦点访谈、科技博览、军事天地等节目,让同学们分析当前局势,以激发出强大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去奋斗,将来为祖国效力。第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渗透在各学科教学当中,应该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各学科教育都可以而且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义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有许多政治老师在转变学生思想方面很有经验。日常生活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开展我为祖国做好事活动。应当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爱国主义感情。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映
一个人的品质。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小事出发。要想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栋梁,就要从小事做起,了解祖国的历史,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从我国历史发展的状况来看,积聚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基本特征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自秦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华民族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形式。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虽也曾多次发生过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乱,出现过短暂的分裂和割据局面,但总体来说,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是在统一的国家内发展,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积淀。
从爱国主义的特有功能来看,它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韧,靠的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诗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倾诉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热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心声,正是这种真切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去进行忘我的奋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中华民族承担的现实使命来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既宏伟而又艰巨的事业,
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用爱国主义来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
(一)抓住契机,深入开展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国民心态
(二)把爱国情感与公民意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公民的爱国行为
(三)激发公民理性爱国的内在动能,把公民的爱国情感提升为公民的素质.
同时,应把公民的爱国情感提升为公民的素质。爱国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朴素的自发情感,理性爱国却是一个人理性的表现和整体素质的反映。爱国情感来源于内心,理性却来自于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和思维活动。只有把理性的分析判断与朴素的爱国情感相结合,才会在表达爱国情感的同时提升整体素质。
有关调查报告 篇7
一、调查目的
当今的农村小学生由于他们在生活中不会留心观察,不会积累写作素材,所以作文选材视野狭窄,题材老套,千篇一律,甚至东拼西凑、胡编乱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本调查研究围绕农村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开展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农村小学生作文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寻找差距,提出改进对策。
二、调查研究方法
(一)调查工具: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信息。
(二)抽样:中高年级学生为主,随机选1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作文状况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现将调查结果归纳分析如下:
1、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从调查来看,只有18%的学生觉得写作文轻松愉快,有82%的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别人的作品,你才能自己学到巧妙的写作的方法,才能积累好词佳句,才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不会留心观察生活,不会从生活中选择写作素材。 调查表明,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将有意义的事记下来的学生只有8% ;写作很有激情,充满创作的欲望仅占8%;在写作时用平时观察积累的真实材料的占19%;借鉴中的材料的占36%;胡编乱写占45%。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4、没有掌握观察方法。
(1)观察没有目的
(2)观察没有顺序
(3)观察没有重点
(4)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对策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顺应儿童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1)把作文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他认为合适的体裁抒发自己的情感。
(2)把课堂放手给学生。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项目、写作要求,放手让学生讨论怎么写,不怕干得不完美,不怕偏激一点,不怕产生矛盾,老师表面放手,暗里使劲,不露痕迹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2、语文课前,开展一分钟新闻活动 语文课前,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开展一分钟新闻活动,让他们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用简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给大家说一说,促使他们用心去观察、感受生活,让学习活动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3、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奠基石。我们每天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