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暑假调查报告(精选35篇)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有关暑假调查报告 篇6
经过10天的调查,我发现我们的小区在环保方面存在这问题,暑期实践调查报告。我发现是从两方面来的:
1、在早晨,我发现自行车上有许多白色粉末状的颗粒,据说是第2化工厂、化肥厂、面粉厂等化工厂生产的工业垃圾。
2、骑自行车从北向南,发现空气越来越差。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老年人,他们身体较差,这十分危害他们的身体,导致死亡等一些状况,根据我调查有40%的人无所谓环境的好坏,有58%的人对环境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有2%的人拒绝回答问题。总体来看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好似位于一个比较清晰的状态,这和国家的政策有密切关系。根据以下的报道的山西的变化过去以黄土高原的黄色和煤炭工业的黑色为主色调的山西省,如今开始换上绿色新装,出现了绿色大增、景色大变的喜人景象。
这是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的评价。他说:“不懈造林使山西成为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幅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数据显示,目前山西省的森林面积已发展到33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12%,比新中国成立初提高了11.72个百分点。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26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授予山西省“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位于中国中部的山西省每年的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然而,由于战乱及过度毁林开垦等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全省仅残存森林551万亩,覆盖率仅为2.4%。
“绿色”的缺乏令山西生态环境一度脆弱、恶化。风沙肆虐、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生态灾难时刻威胁着全省民众。为改变这一状况,山西省于20xx年提出了建设“绿色山西”的发展战略,力争20xx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8%,20xx年达到26%以上。随后,山西相继启动了十大省级工程,以年均投入50亿元以上人民币、栽植400多万亩树木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
山西省省长王君说:“通过造林绿化,全省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数据显示,山西省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由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3.67亿吨减少到现在的2.7亿吨,境内三条河流基本变清;林区降雨量增加了1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5%以上。
山西民众的生活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林业收入进一步提高。去年全省1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天数平均达到334天,监测的103个地表水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由20xx年的11.6%提高到15.5%。去年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15%。
这件事震撼了我的心灵。我看来环境的形势大好。
有关暑假调查报告 篇7
—关于当地环境形势现状与思考
摘要
众所周知,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此迅猛,但在这种令人欣喜的同时,带来了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环境污染。
为了发展经济,为了快速的改变中国贫穷的现状,中国改革开放,修了很多的厂房。然而为了迅速发展起来,环保方面的建设几乎忽略,厂房连续不断的释放未达标的烟尘,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排放的污水导致水质下降,严重地影响并威胁着各种生物的生存;还有各种化学物质、重金属物质被大量排放在土壤中,土壤结构严重破坏。当然还有诸如汽车尾气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等等物理化学污染,同时还有人们不良的卫生习惯,到目前为止所造成的危害实在令人堪忧。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大家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各个部门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情况仍不容乐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了这次暑假通过问卷、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对相关环境问题展开调查,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简单分析和相关的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字
发展 环境 污染 治理
导语
调查时间:20xx年8月17日
调查地点:彭州市致和镇
调查目的:深入基层,发现并分析环境问题
调查对象:致和镇百姓
调查方法:问卷、实地考察、查阅资料
正文
一、环境相关问题的数据资料统计
在我们所调查的人群中,认为环境污染轻度的频率为0,认为环境污染中度的为29%,认为环境污染重度的为71%。从数据来看,目前本地的环境状况已经十分严峻。在我们的映像中,曾经的家乡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天蓝云白、河水清澈、物种很多。在岁月匆匆中,我们见证着家乡的变化,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也一天天变得恶劣起来。厂房中的污水排到河水中,已经看不到水中有鱼儿,空气也恶劣起来,到了今天,时刻都可以闻到空气中的恶臭;土壤结构的改变使得庄家的收成减少;平时经常可见的动物也渐渐地销声匿迹。目前环境污染主要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还有一些物理污染,包括光污染、噪声污染等。
就空气污染而言,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飞机、轮船排放的废气,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含有很多有害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空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很大。烟尘、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能刺激人体各个器官,并引起疾病。在我们所调查的人中有11%人群因空气污染遭受不同程度的疾病。空气污染对农作物、树木的危害也很大。例如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能使农作物、树的叶子变黄、枯萎、脱落。二氧化硫与云中的雨滴化合会形成酸雨,目前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临界值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使大片农作物、森林死亡。全国各地的空气指数普遍偏高,本地的空气质量指数也在200左右。土壤污染也很重,例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又名POPs)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积聚性、
流动性大的特点,这些物质难以在短时间内降解,通过食物链对生物、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潜在性危害。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有很多土壤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而且土壤五颜六色,很多农民反应粮食因受污染减产,有些坐落在有土壤污染的地方的村民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水污染更为严重,众所周知海水约占地球的四分之三,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2.7%。但污染极其严重,主要包括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天然污染源一般系指暴雨迳流冲刷屋顶,街道,坡地,沟渠等所带下的污泥或有机质;人为的污染源则来自人们各种活动及厂房所释放的污染物。这样使得水中含有大量的粪便、油脂、厨余、化学药剂、工业废水,各种有机物、病菌留在水中,同时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SOx )或氮氧化物(NOx),在大氧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悬胶,或为云,或雨雪,或被雾捕捉吸收,频频形成pH值小于3的强酸雨流入河中,这样使得河水中的动植物大量死亡,同时间接地危害人类和陆地上的动植物。在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内,和以前一对比,现在的水质量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而且周围物种很少,除了几只鸟,很难见到其他生物。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的污染,当前已经迫在眉睫,如噪声污染,调查表明,机动车噪声占城市噪声污染的85%,现在的交通如此发达,分贝超过80以上的噪声在城市之间来回反射,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休息和睡眠,长此以往,会造成各种生理、心理疾病,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就我们镇就有不同程度的噪音,人们时刻活在烦躁与惊吓中;又如光污染,据调查,世界上大约有60%的人生活在光污染中,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0-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数为82-88%,特别是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纸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倍左右,这些数据超过了人的生理承受能力,人的眼睛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像我国学生的近视度已经达到60%以上,据我们所知,本地已经有70%多的人有着不同程度的近视,在晚上有一部分人因为光污染而休息不良。
以上即是环境相关问题的调查。
二、问题的分析
从以上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目前的环境状况十分恶劣。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知度上没有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就我们所调查的地区,从生活中来看,虽然大部分人认为现在环境污染程度较重,但是在谈到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认知时,有27%的人选择只重视经济发展,有51%的人重视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有22%的人只重视环境发展。从数据来看,人们的认知度问题还是比较严重,本地环境已经到达这种程度,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只重视经济发展。这部分人主要是在40岁以上,所受文化教育程度比较小,家庭经济不是很富裕,因此在认知度上比较扭曲,即使他们也认可现在的环境状况比较差,但是他们也承认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太好,并且一致认为发展经济可以不管环境,因此在环境保护上难以形成呼吁的力量。有少部分人只重视发展环境,有的是因为环境污染给自己带来了严重疾病,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比较富裕,但对周围的环境极度不满;有一半多的人重视同步发展,通过了解发现这部分中大部分是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基础,认知度比较高。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老百姓中的认知度会有这么大的分歧,主要是因为政府在宣传方面做得不够全面,将一些小地方忽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