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总(通用31篇)
总之,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提供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中提供辅导和帮助,调动参加社会实践的兴趣;同时,大学生还要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社会实践并不是简单地付出与劳动,而是让实践更加有价值有意义,能根据实践经验大致的了解社会,为真正踏进社会铺路;最后,大学生本身要学会留心,留心观察身边事物,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社会实践中学到课堂上没有的社会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争取早日成为知识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超群的优秀大学生。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总 篇29
一、引言:
(一)调查时间:
20xx3.11——20xx.4.3
(二)调查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小学部
(三)调查对象:
一(六)班全体学生
(四)调查方法: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比较低,不易实施问卷调查,所以我选择的调查方法是访谈法(于教师)和观察法(于学生)
(五)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上课效率较高年级而言比较低,所以教师大多采用奖励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但经过观察我发现不管什么形式的奖励,都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
1、“奖励效应”维持的时间很短,时间过后,小学生还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
2、小学生为了获得奖励,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导致课堂纪律混乱,经常导致预定教学目标不能达成。
所以,我确定了我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的选题——“关于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奖惩机制应用的调查报告”。
二、材料分析:
本次我实习的班级是一(六)班,所以我所面对和接触的小学生是比较年幼的,平均年龄6——7岁。对于这些刚入学不足一年的小孩子来说,让他们上课认真坐着听讲是很难的,在我第一周实习听课时,我发现任课教师在上课时,都会以在书上扣印章、贴星星等方式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有了奖励,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也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所以我在第二周实习讲课时,每节课都会准备一些各不相同的小东西作为奖励,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希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课堂。
经过观察和与老师的沟通,我发现的问题是:由于我的经验不足,课堂控制力还很弱,这种奖励虽然能帮助我短暂维持课堂纪律,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可它维持的时间很短,作用并不大,而且,小学生为了获得奖励,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导致课堂纪律混乱,预定教学目标未能达成。
所以,在此我想就“如何让奖惩机制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三、对策和建议:
“奖励机制”源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强化理论,即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映概率。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操作(R)——强化(S)连结的过程,强调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而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在凡是能增强反映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映概率。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我提出的建议如下:
(一)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
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物感兴趣,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种类的强化物。如: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填写一个问卷:“在课堂上你喜欢通过什么方式学习?你希望收到怎样的奖励?”等等,当然,这些问题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加以修改。
(二)在低年级学生学习新功课或新技能时,对学生进行奖励的几点建议:
1、在学习的早期阶段,奖励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发展,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奖励,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奖励。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即“塑造”,教师通过奖励每一步的成功以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2、进行即时奖励,不要进行延缓奖励。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的多。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它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的价值。
3、可适当提高奖励频率。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所以当他们学习新功课或新技能时还是比较吃力的,在此,为了鼓励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奖励频率,并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收到奖励。
(三)定期与不定期奖励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因为奖励的实施似无规律,学生并不知道何时将得到奖励,他们对奖励的依赖较弱,并且偶尔的获奖还使他们体验到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在奖励完全停止后,他们仍能保持相当长时间的正确反应。因此,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某些积极行为予以忽略,给学生的积极行为以部分的间歇性的鼓励。
当然,奖励要与惩罚结合使用,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的同时,也要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实施惩罚,惩罚力度视情况而定。
(四)采取小组竞赛奖励制度。
让小组派代表比赛,这个时候小学生都格外积极,评比还包括了坐姿、发言等各个方面,在保证课堂常规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更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采取评分制度,纪律最好的小组加十分,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小组加十分等。
(五)将奖励融入到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如果在教学设计时,每个环节都设计一个小评比、小奖励,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课堂气氛也会比较活跃。
在课堂中,不仅可以进行大组比赛,还可以有个人评比。对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筋的小朋友给予个人奖励,颁发兑换券。累积到5张兑换券的学生,就可以获得一个小红旗,贴在班级评比栏中。
(六)奖励和教师期望效应结合使用。
教师期望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如果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如:教师可以通过表现出某一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期望,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关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总 篇30
前言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目前,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社会保障的群体而言,可以分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对大学生的社会保障的问题。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日渐增多,不仅加剧了当前的就业形势,而且暴露出大学生社会保障的缺位。立足我国大学生当前在医疗、基本生活及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现状,完善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上述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面对逐年增多的贫困生这一特殊教育弱势群体,国家,学校经过积极探索,在立足我国国情和教育状况,保证整体平等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救助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因而取得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不可避免。如何保障未就业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协助他们就业,成为举国探讨的话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在保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我此次社会调查的内容是大学生参与社会保障的实际情况,所调查的参加保险的项目是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险、商业保险等等。大学生对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满意度及意义等及当前大学生社会保障的困惑以及大学生对社会保障的看法。
本次的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以问卷方式进行,样本总量为120 份。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险、商业保险等方面,以及大学生对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认知度及意义,参加保险的项目,当前大学生社会保障的困惑,大学生对社会保障的看法等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