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有关扶贫调研报告(精选34篇)

2024-08-22 22:17:32报告范文打印
有关扶贫调研报告(精选34篇)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本人就丁家营镇xx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一、基本情况xx村是丁家营镇最为偏僻、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我市建档立卡的重度贫困村之一。....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有关扶贫调研报告 篇11

  南城县位于赣东中部,县域面积1698平方公里,辖10镇2乡150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全县有耕地面积30万亩,先后被评为全省第一个“吨粮田”县和粮食高产创建县,林地面积170万亩,水域面积14万亩,自古为鱼米之乡。生态环境优美,生产资源丰富,属于一方山水能养好一方人的好地方。全县现有农业人口26.4万人,经精准识别贫困后,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03户7319人,约占农业人口的2.8%。为了确保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小康,县委、县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着眼“三年决战同步小康”的战略布署,瞄准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的工作目标,切实担当起让贫困群众共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的历史责任,现就我县如何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府兜底,保障扶贫到村到户

  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每个成员,民政部门都要纳入低保范畴。根据我省规定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70元/月(国家规定的贫困标准是262元/月)的农业人口都可列入低保对象,我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03户7319人,全部符合列入低保对象的条件。目前我县低保人口是89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约有2300人,也就是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还有5000多人未纳入低保。如何解决这5000人纳入低保对象。建议:一是对现有的低保户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进行清理,从中空出低保指标3000人,二是省里再追加我县低保指标20xx人。按照现有政策低保金的资金来源由三级财政负担,中央负担60%,省财政负担20%,县财政负担20%,补助标准是平均195元/人/月,即县财政负担39元/人/月。这样全县增加20xx人纳入低保补助对象,那么中央和省里每年要追加374万元,县财政追加93.6万元。

  二、产业扶贫到村到户

  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结合我县贫困户发生率低和绝大多数贫困户家庭无正常劳动能力的特点,在产业扶贫上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县尚未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自然村,有计划地分年分批实施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实施贫困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推进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确保贫困户用电的安全、可靠、稳定;加大村组公路建设,改造中小危桥,提高贫困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解决好贫困户的行路难问题;帮助贫困户改善农田水利设施,解决农业生产灌溉难题;2、结合各乡镇产业发展的特点,重点扶持产业基地的做大做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努力打造以万坊、洪门、徐家、建昌为中心的蛋鸡养殖基地,对符合条件的蛋鸡养殖贫困户,利用项目资金为他们交蛋鸡养殖保险费和筹建鸡舍;打造以株良、沙洲、天井源为中心的畜禽养殖基地,对符合条件的养猪、养牛、养羊等特种养殖贫困户利用项目资金筹建养殖场;打造以上唐、新丰街、龙湖、里塔为中心的果业种植基地,对符合条件的种植贫困户利用项目资金解决灌溉设施和储藏库建设。3、针对性地扶持有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的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他们以土地流转、山林权租赁或入股的形式出让给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业主,利用项目资金扶持合作社和企业主做大做强,让贫困户获得不低于项目资金的10%的受益率,从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搬迁扶贫到村到户

  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对生态条件差,不宜居住在原地的贫困自然村进行有序地引导贫困村整体向集镇、中心村进行搬迁转移。对于生态条件好不愿离开本土又居住在危旧土坯房中的贫困户进行就地搬迁安置,帮助贫困户改善居住条件,确保全县贫困户居住安全。20xx年我县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申请,全县扶贫搬迁293户10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642人,同步搬迁非贫困户76户360人。具体措施如下:①整体搬迁的两个组共计85户3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26人,按照每个补助2万元(省级0.8万元/人,信贷资金补助1.2万元)同步搬迁的非建档立卡对象76户360人,按照每个补助0.8万元/人,安置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所需资金由信贷资金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万/人进行实施。②对于不愿离乡离土,仍居住在危旧土坯房中的,又不符合入敬老院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在村组建设保障性安置住房,实施交钥匙工程,全县共208户616人。各村根据贫困户的意愿,采取集中建安置房或在原址拆旧建新的两种办法进行安置。建房资金按2万元/人(省级补助0.8万元/人,信贷1.2万元/人),对于集中安置点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信贷资金补助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所需经费。

  四、教育、就业扶贫到村到户

  根据精准识别后,全县贫困户有在校学生1046人,对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酌情减免学杂费。每所学校要对贫困学生进行摸底、造册登记,把贫困学生全部纳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重点救助范畴,同时对贫困学生寄宿生要适度提高生活补助标准,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优先给予政府资助金。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行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在帮助贫困户就业方面,积极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大力培养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军人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当年资金计划内,对凡自主自愿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技能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上,实行凭证直接补助。力争使每户有发展潜能的扶贫对象至少掌握一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