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安全隐患排查自查报告(精选31篇)
(2)放射免疫检测仪器及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器用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维生素等项目体外检测;
(3)锶-90皮肤敷贴器用于皮肤血管瘤及疤痕治疗;
(4)各种辐射监测仪器及辐射防护用品等配套设施;
(5)伽玛计数器、CO2培养箱、低温冰箱、带辐射防护的净化操作台等部分实验设备用于研究生培养及临床实验研究,有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二、防护设施
(一)环境安全防护
1、机房维护结构的防护:所有核医学机房周围墙体均为24cm红砖+6mmpb,机房顶部为15cm混泥土+4mmpb,地面15cm混泥土。
2、窗的防护:机房和控制室之间的观察窗设置的玻璃窗铅单量为6.0mmpb;观察窗与墙体的缝隙≤10mm,窗框与窗的重叠处≥20mm,窗中逢重叠处≥10mm。
3、门的防护:所有防护门设置合理,机房防护门(受检者进出门)规格约1800mmx2100mm,控制室防护门(医护工作人员进出门)规格约为900mmx2100mm,采用不锈钢板内夹6.0mm铅。防护门与墙体的缝隙≤10mm,门框与们的重叠处≥20mm,门中缝重叠处≥10mm。
4、电缆线孔:控制室的控制台与机房线装置连接的电缆线采用“U”字型管以45°斜角穿墙并用铅板对电缆线孔进行漏射防护补偿。
5、警示标示:机房防护门内外侧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识,并安装醒目的工作指示灯、防护安全联锁及报警装置。核医学工作场所按要求分三区,即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各区标示清楚。
6、个人防护用具: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具:备有防护服、防护颈套、防护眼镜、防护帽、防护手套个人剂量计等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受检者防护用品:必须配备专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以及固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如保护性腺、眼晶体、乳腺等辐射敏感器官的防护用品。
(二)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落实
1、加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设置放射防护管理机构和组织,制定《辐射防护和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辐射监测计划》、《放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放射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仪器操作规程》、《受检者须知》《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等放射防护管理制度,病严格遵守与实施。
2、辐射防护管理人员:医院设有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小组,各部门分工合作,把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省辐射防护相关单位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考核合格才能负责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3、档案管理:档案应登记、分类、编号、专人管理;完整、规范、保密;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定期对档案进行更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年度报告、年度监测工作。
(三)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有防火、防盗、防破坏措施,放射性“三废”标识明晰,有记录可查、去向清楚,排放达标。
三、管理措施
1、健全管理组织。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成立了以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戎院长为组长、各科主任为成员的“放射性安全防护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内部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组织对含射线装置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回收,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检查核医学机器设备及其场所环境,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
2、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PET/CT机操作规则及维护措施》、《SPECT操作规程及维护措施》、《核医学科质量控制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放射源事件报告制度》、《核医学科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核医学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核医学科岗位责任制》、《核医学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核医学科应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3、应急处置。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制定了《发生放射源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等。
四、日常管理
1、为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放射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并承诺医院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市环保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培训。
2、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和检定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正常运行。
3、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一是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二是工作人员上岗必须佩戴个人胸章剂量计,并定期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尽管医院的辐射防护工作有了很大改进,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医院要进一步在防护、监测设施设备上加大投入,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强化监测、防护、安全意识,确保人民群众和医护人员安全。
有关安全隐患排查自查报告 篇4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下,景区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大快严”集中行动开展情况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的通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源头管控,层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委政府责任,迅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突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任务,会同行政执法、公安消防、派出所在行业和辖区内全面开展检查整治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1月份,与市安监局监察支队联合开展安全生产现场执法专题培训,以景区客运公司、小天庭酒店为案例现场检查、现场讲解、实战练兵,在深挖问题、剖析原因的基础上逐一提出整改建议。同时,认真开展生产经营单位摸底排查,强化格化、实名制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档案,集中行动以来,共落实格化实名制管理817家,其中:九小场所744家、较大生产经营单位73家;共检查单位场所1100余家次,发现整改安全隐患327条。
二、当前主要工作
春节临近,为确保实现“安全、秩序、文明、和谐、效益”的假日工作目标,景区超前谋划,研究印发假日工作,合力推进安保措施落实,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组织开展节前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不将隐患带入节假日”。二是针对春节期间祈福游客、香客绕
山逃票闯卡等违规进山行为,建立违规进山查堵机制,执法局、门票处、各属地单位配合联动,引导祈福游客、香客购票进山、安全出行、文明进香,确保旅游安全和资源安全。三是拟定春节假日安全及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全面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稳定、服务、管理、执法、经营、保障等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四是针对客流高峰秩序疏导问题,落实信息发布、车辆调度、分流疏导措施。认真设计分流路线,通过采取循环分流、上下分流、分段截流等方法,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实施最有效的办法疏散游客。五是协调216名警力充实到景区旅游秩序维护工作一线,为旅游秩序和游客安全充分保障。假日期间,按照“以游客需求为第一信号、以游客满意为第一标准、以游客平安为第一目标”要求,余名干部职工全员上岗,与执勤警力混编执勤,24小时不间断巡查、服务,全力为游客创造一个安定、祥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三、下一步
持续开展“大快严”集中行动,树立“查不出隐患是最大隐患”观念,集中整治各类隐患和问题,确保春节及全国两会期间景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深入落实“五个责任”。以生产经营单位格化、实名制管理活动为突破口,落实严格的台账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措施硬、效果好。
二是开展重点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根据冬季安全生产特点,以确保资源资产安全、游客和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按照“行业抓、抓行业”的要求,突出森林防火、文物古建、道路交通、九小场所、旅游安全、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以专项整治为手段和措施,全面强化安全管理,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