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调研报告(通用11篇)
不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品位不高的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影响学习的现象,高雅文化已经被挤兑到边缘,这样的倾向不得以改善将会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针对这样的不良阅读倾向,要透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教他们懂得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潜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必要时候图书馆还能够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阅读上进行引导。透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能够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引导大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效果是大学生透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能够透过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控制好阅读的速度,有层次、有针对性、有个人特色地进行阅读。如有理论特长的学生能够阅读资料精深独到的专著以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的完整性等知识;而智力较高的学生可阅读多种参考书加快学习进程或接触其它学科领域谋求文理相通或理工相结合,以调节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合理利用网络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潜力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潜力和阅读潜力为宗旨,正确引导大学生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获取技能以及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知识,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效的获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献信息获取手段,并利用网络来培养其阅读潜力,指导大学生用心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透过网络阅读书籍、购买书籍、查询资料等。
高校要用心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大学生读者带给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同时带给便捷及时地网络阅读导航,在校园网上实现书目导读,把那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优秀书籍推荐给大学生,有意识地对大学生的读书方向给予引导,避免大学生盲目浏览,节约其时间,提高其阅读效果。
近年来,随着大学课程的增加和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校学生阅读率普遍偏低,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这与我们建设和谐校园是不相贴合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够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构成成熟的性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这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期望借此能引起校园更为广泛的关注,期望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克服缺点,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好处,更好的指导大学生们读好书,好读书!
阅读调研报告 篇5
一、调查方式:
为了使调查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于调查前精心设计了四张调查表,分别从“阅读兴趣”、“读书类型”、“读书时间”、“读书方法”、“家长重视程度”等方面,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即先设计好调查表,再分发到同学们及家长的手中,填写完毕后回收汇总。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透过本次的调查状况总体上看,自开展“振兴阅读”活动以来,学生的课外阅读潜力既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存在着种、种的不足现象,具体状况从以下几点分述:
1、阅读兴趣统计(单位:%)
调查显示:班级中只有50%的学生喜爱课外阅读,20%的学生不喜欢读书。在调查中我又走访家长了解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不高,多数是在家长的督促下才读书的。
2、读书类型统计(单位:%)
调查显示:44%的同学读的书籍集中于童话与科普类,26%的同学喜欢读漫画类书籍而阅读作文类书籍的同学只占了20%其中多数是在家长逼迫下才阅读的。透过采访我还了解到40%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去书店,25%的家长从没有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家庭的藏书量也不多。
3、读书时间统计(单位:%)
调查显示:60%的同学平均每一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24%的同学那经常坚持2小时左右,只有16%的学生平均阅读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调查得知,大部分同学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因而总的阅读量较少。
4、读书方法统计(单位:%)
调查显示:同学们的阅读方法不是很科学的。只有24%的同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写读后感,做笔记的同学较多,占40%,能够看出同学们是对好词好句的积累还是比较注重的。
5、家长重视程度统计(单位:%)
调查显示:只有半数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仍有半数的家长对子女阅读不够重视,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潜力和阅读潜力的提高。
三、调查后的思考与推荐。
针对同学们的阅读兴趣、阅读面窄、时间的不足、方法的不科学等问题,我推荐:
(一)培养阅读兴趣
1、循序激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必须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地思考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
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合理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于认知发展的水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要拾级而上,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查中可知44%的同学读的书籍集中于童话与科普类。因此,教师在介绍读物时,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并尽量带给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对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阅读物介绍课,中年级多开阅读汇报课,高年级多开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2、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的环境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授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将知识内化。调查显示:25%的家长从没有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家庭的藏书量也不多。个性农民家的孩子,想看书可家长并不乐意去买书给孩子。于是,我组建班级“图书馆”,将学生的图书资源“共享”。学生手里都有几本甚至十几本的课外图书,但是据调查,由于受电视动画片的冲击,多数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有的让家长读给自己听,有的干脆只是一种摆设。于是我就想,何不将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组建一个班级“图书馆”,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让全体学生都来关心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构成一种“群体阅读”的风气。在班内做好了动员,同学们兴致都很高,纷纷把自己的各种图书都“贡献”了出来。为了便于管理,我规定,图书还是由自己保管,只要将图书的名称报上就行。这样,我把学生的姓名、图书名称列了一份清单,用电脑打印一份,贴在了班级的一角,图书角。同学们只要到那里找到自己想读的书,就可到书的主人那里去借。作为老师,我也和同学们一齐借书、看书,班内构成了浓厚的“群体阅读”的风气。在这种风气的感染下,每个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有了进步。校园还可把走廊及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经常出读书专刊,譬如“历史上的这天”、“历史名人与变法”、“我心中的一本书”、“祖国五十年”、“爱国人物传记”悬挂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画像;书写名人语录,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久读能够治愚”等,要求班级按规定的主题和资料定期出黑板报,并由校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组织评比。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旨在充分利用校园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把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另外,还可在班级中举办能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如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评选“金钥匙———读书用心分子”。组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学生带给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在校园或班级中构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