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23篇)

2024-10-10 12:51:37报告范文打印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23篇) 1、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发现:学生家中拥有绘本的数量平均在4——8本(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幼儿园时期购买的绘本)。针对这一点,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根据孩子现有年龄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推荐了5本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以引....

  一、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笔者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发现情况都不容乐观。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其课外阅读量非常贫乏,尤其文学名著阅读严重不足,对科技读物也非常不重视。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自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农村初中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课堂内的一些问提因学生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进行讨论,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从调查中还发现,现在的农村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被调查的8所农村学校,均未安排学生在校的课外阅读时间,未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活动,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要求,少数教师建议也只停留在口头上。调查中的一位教师的“他们(学生)能够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读背好,那就好得很了! ”的话,很具有代表性。学生的回答则是“作业多,没有时间读”,“没有书读”,“哪科都要背,懒得读”。问家长,或说“大人忙得很,没有注意娃儿读书的事”;或说“只晓得每晚上都在做作业”等,总之,农村中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处于未开展的状态,课外阅读现状堪忧!其原因主要有: 1、观念陈旧,不重视课外阅读,或者说,顾不上课外阅读多年的应试教育形成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虽然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要求取消了百分制,实行等级制。但百分制并未真正从意识上和实践中消失。“升学率”仍然在左右着对教师的奖惩,仍然在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师生仍然陷在“题海”里而不能自拔。课文后练习,家庭作业书,教师另外布置的作业各科作业加在一起,几乎挤占了学生所有的课余时间。大多数语文教师把完成课本教学内容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甚至仅关注并落实讲读课的内容而忽视自读课,他们只为学生考个所谓“好成绩”而呕心沥血,无暇顾及其他。调查中,与语文教师谈及课外阅读时,大多数的回答是:学生能把该背的读背得就行了。至于什么是课外阅读,它与课内阅读有何联系和区别,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等,被调查者多数叙述不清楚。

  2、阅读资源少,学生无书可读

  这主要表现在: ( 1)学校图书室藏书陈旧并且不足。所调查的8所学校,在接受省级“两基”验收前,由县里统一配发了一批图书,因受资金限制,只为生均图书册数达标而注重所配图书的“量”,而非阅读所需的“质”,大多为工具书或系列知识丛书。从语文课外阅读这个意义上的藏书甚少,个别几本童话或故事,也是“去粗取精”后的简编本,没有原著。已通过省级“两基”评估验收的贫困地区学校尚且如此,未被验收的贫困地区学校藏书之少就可想而知。(2)学生书包中的书,除课本和辅导资料外,个别学生有一两本课外书,且都是《故事会》、《作文大全》等刊物。(3)在走访学生家长中,问及家中有无藏书时,绝大多数家中均无藏书,极个别家中也只有一两本,适合孩子看的书几乎没有。8所学校中,只有及个别学生订报纸,订阅杂志的学生为零。(4)学校订的报纸杂志,大都为地方党政要求订的党报党刊,教学业务刊物甚少。各校都没有订供学生阅读的报纸杂志。(5)有条件的家庭,想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也无书可买。在我调查的集镇中,新华书店或个体书摊上,以学生为对象的书几乎都是《作文大全》、《优秀作文选》、各种辅导资料、练习资料等。总之,学生一天到晚除去休息时间外,只能和课本、辅助资料打交道。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受地理环境、地区差异以及传统教育观念制约,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仍几乎在应试教育的框架内进行。课外阅读基本没有触及,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基本无书可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属语文教学的极弱项。要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搞好课外阅读,还需要做好很多铺垫工作。

  3、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

  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镇上游戏室,网吧遍地都是。于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化在看电视,玩游戏、看通俗读物上。据调查,有70%的学生最喜欢看的书是《故事会》,《少男少女》,武侠小书、言情小书。他们认为文学名著不好看,而且看2了也没用。上表中也可以反映这问题,26%的学生,把“休闲娱乐”为作阅读目的。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作家徐小斌十分感慨地说:“这一代孩子基本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国外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文弃”,并加以抨击,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二、解决农村学校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

  我认为:要使《语文课程标准》得到有效实施,使课外阅读在农村学校得到重视并付诸实施,从现在起,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抓好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继续教育,转变观念,为课外阅读奠定思想认识基础农村由于受经济、文化、地域等的制约,相比之下,教育观念的陈旧落后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思想障碍。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全体教育工作者真正从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去认识教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自觉转变观念,增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在这个前提下,语文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摆正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才会主动地向社会、向家长深入宣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争取社会的理解和家长的支持。有了这个前提,再加上有关改革措施的落实,才有可能把师生解放出来,才有可能使课外“读”起来。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也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奠定了基础。

  2、多渠道采取措施,解决无书可读的问题

  (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是个普遍现象,学校无财力投入图书室建设。因此,解决“无书可读”的主渠道,是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学校主动出击,动员社会力量对学校图书室的支持,动员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有识之士向学校捐赠书籍。(3)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访等方式,向家长讲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动员家长为子女买书、订报刊。( 4)动员学生节约零花钱买书。(5)校与校之间资源共享、通过交流图书“互通有无”。(6)动员条件较好的地区支持农村学校图书室建设。

  3、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了“无书可读”的问题,教师还必须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借鉴有关学校、有关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例如:(1)读物推荐。教师根3据年级特点,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指导学生会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像能力等;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在课内学习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已学到的阅读方法,主动尝试理解课文内容、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中自我展示阅读理解方法;在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自我体验,主动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成为学生方法交流,能力展示的舞台。(4)交流评论。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5)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本身就是在教或渗透阅读方式,如:学会查《无字词典》,《煮书》,《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书莫放拦路虎》,《学与问》,《精读与泛读》等,将这些课文在实验班进行系统回顾,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概括在课内阅读中已学到的一系列阅读方法,并互相交流,从中得到的益处,这样,学生逐渐掌握了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做好读书笔记。教学生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方法作读书笔记。(6)办手抄报。让学生把读书笔记办成手抄报展示出来进行交流。(7)挖掘小语教材中关于培养自主阅读的和语文学习方法的内容,在课内学习掌握多种阅读方式,小语教材中每册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大量语文阅读的策略和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这方面内容,不仅使学生更系统的了解教材所安排的学习习惯即阅读方法,而且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7)学校开展“演讲”、“征文”等读书活动,对课外阅读的积极分子进行表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