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通用23篇)
另外,食堂卫生环境条件不好、教学区及食堂厕所环境差、宿舍传单多、师生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多等也是同学们反映较多的问题,各占7.20%、4.16%、4.99%、4.16%。
走访及实地考察结果:
1、校园存在较多的垃圾,如二饭门口宣传板的位置、垃圾桶旁、绿化带里、路边、宿舍楼梯口垃圾多等,影响美观。
2、食堂的环境较为恶劣,很多同学反映二饭一楼靠近里面的位置臭味阵阵,且餐具(如勺子等)洗得不够干净,所以应加强对食堂及周边环境的卫生管理。
3、靠近饭堂或垃圾池的宿舍鼠患严重,影响同学们的休息。
4、教学楼的厕所环境差。特别是A、B区使用较多的厕所常常出现恶臭且经常停水,给同学们造成很大的不便。另外,厕所出现越来越多乱贴广告的现象,增多了学生上当受骗的机会,甚至可能对学校的学风造成影响。
5、单车乱摆乱放的现象严重,常常将堵塞过道,使后来的自行车得绕道甚至践踏破坏草坪,影响整个校园的绿化及秩序。
六、意见与建议
学校方面:
1、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量多增几个垃圾桶,方便学生丢弃垃圾。
2、应加强校园卫生环境的管理,及时清除厕所、垃圾桶、垃圾池的垃圾和广告,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进行除臭、除“四害”等工作,以保障师生生活、学习环境的干净卫生。
3、应加大管理,对乱贴广告、派发商业传单、乱扔垃圾的人进行教育处罚。
4、应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监管,对卫生欠佳的地方要求食堂方面进行整改,才能确保全校学生的.饮食安全。
5、推行环保教育课程,增强广药学子的环保意识与素质;多举办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在校园里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6、应设立相关部门或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总体校园环境的维护,使同学们在发现校园环境问题事有地方可以反映情况并促使解决问题的解决。
学生方面:
1、校园的环境需靠大家共同来维持,同学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要乱扔垃圾、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在规定区域内自觉把单车把摆放整齐等,共同维持广药的整洁,树立母校的良好形象。
2、同学间应互相监督,营造起讲卫生、护环境的校园氛围。
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14
一、 关于校园
校园是学校环境的灵魂,也是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优美安静的校园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校园学习的氛围。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如下:
1壁报栏的管理不够规范,常常被贴得面目全非有些手抄报掉了也没及时粘好。
2休闲木椅版的满校园跑。
二、关于教室
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同样,安静、卫生的教室环境可以让同学安心学习,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反之,乱糟糟的教室只能让同学远离而不想学习。可见教室的卫生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仍发现了教室卫生存在着很多问题:
1)随地乱仍纸屑、瓜子皮等现象严重,不能及时打扫卫生。
2)桌洞内有较多的杂物,很多同学吃完东西之后便随手往桌洞内一塞,而不丢进垃圾筒,因此桌洞内随处可见营养餐、口香糖、卫生纸、零食袋等废弃物一大堆,俨然成了废弃日用百货
3)课桌文化”盛行。文化分好的和坏的,看来“课桌文化”只能属于第二种了,有85%的同学表示反感厌恶,10%的无关紧要,5%的随波逐流。文化的内容无非是打油诗、无聊之语及一些学科答案。试问:为何身为一个县城实验小学竟仍创下“课桌文化?一则无心学习亦或上课无聊,便随手涂鸦;而则本身缺乏环保意识,认为无关紧要,只是画上几笔而已。可见,身为小学生环保意识竟如此缺乏,看来呼唤每一个人保护环境,保护美丽的校园迫在眉睫。
4)窗台、窗帘太脏,很多同学往往是什么东西都往窗帘上碰,包括湿手、粉笔灰而黑板亦是乱涂乱画严重。
5)课堂的气氛较差,同学们普遍都比较随意,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吃东西,旷课的较多,而认真听讲的很少,发短信、打游戏、看小说、听音乐、睡觉等现象随处可见,而且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每个课堂,看来,如何保证上课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教育问题不由得人深思。
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15
调查地点:
校园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老师的要求,我对校园的环境了调查。
调查情况如下:
1、几个大垃圾桶内经常有废液流出。
2、花草不经常修剪、浇水,显得杂乱无章。
3、池水太脏,水不流动,脏物浮在水面。
4、有些地方杂草丛生,废物堆积,打扫。
5、校园内出入的车辆较多,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
6、厕所卫生打扫的不,的洁厕工具。
7、窗台太脏,同学们往往东西都往上面撞。
8、黑板上乱涂乱画的严重。
我的建议:
1、几个大垃圾桶换成分类垃圾桶。
2、请的人修剪花草。
3、换池塘里的水。
4、让扫地的同学清扫杂草。
5、禁止与学校我关的车校园。
6、打扫厕所。
7、购买的洁厕工具。
8、让各班请同学清扫窗台。
9、定点擦黑板。
我的结论:
1、美化校园,要对工具。
2、然后,对学习的事。
3、最后,对教室每周大扫除。
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16
一、调查时间:
20xx年3月2日~10日
二、调查地点:
西流河一中校园及周边摊点
三、参加人员:
初二环保小组成员及部分教师代表
四、调查方法:
考察与调查相结合
五、调查内容:
校园周边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
六、调查要求:
正确评价我校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
七、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评价
我校范围广,面积较大,达4XX平方米。绿化面积基本达标,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道路已全部硬化,教学区、教师生活区、学生宿舍区依地形和功能布局,各得其所,非常合理。整个校园。
环境优雅,林木葱葱,草地、鲜花盆景遍布。人文景点错落有致。校园内洁净优美,空气清新,校园周边环境较好,是个理想的育人场所,称为“花园式学校”。同时,我校环境教育初显成效,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师生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环境法律法规观念得到了加强,学校同社区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义务活动,助人为乐,保护环境蔚然成风,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学校环境虽好,但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概括起来讲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污染等。
2、我校环境教育尽管有了很大进步,但有些问题还不能令人乐观,具体表现在:
⑴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统筹计划,部分老师有应付心理。
⑵学生户外、课外和校外环境教育活动不能持之以恒,有随意性现象,没有充分调动全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⑶教师环境教育培训没有全员到位,致使有的教师兴趣不高,对“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⑷教师的环境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不够。
(三)解决方案
1、成立校园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织教职工学习《环境保护法》,提高教职工环境保护意识。
2、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爱我校园,保护校园环境的自觉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多学科渗透,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开展环境教育。
4、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以学校的橱窗、广播等宣传工具,邀请环保方面的专家来校演讲,开展环境教育。
5、利用读书周并结合环保知识竞赛,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绿色校园”“绿色生活”等主题活动。
6、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多层面、全方位地使环境教育深入家庭,进入社会,并建立环境教育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