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下乡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2篇)

2024-06-28 02:58:24报告范文打印
下乡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2篇) 为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我县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根据县教研室工作计划精神,从3月16日~6月15日,对全县小学进行重点调研的工作方式,深入各小学开展进课堂听课、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2 调研过程

  在这个暑假中,通过“重庆市暑期三下乡—万名大学生走进巫溪”活动,我们走访了塘坊镇村子的农业大户和部分个体农户,针对当地农业种植状况深入田

  间进行实地调研,主要参观了烤烟、生姜等种植基地,了解基地的主要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农产品的销售及收益情况。同时我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农产品种植方面遇到的问题。此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但是考虑到部分农民文化程度的问题,我们最后决定采用问卷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调查方式得到了村民的欢迎,也使得我们的调查得以顺利进行。穿巷进户,一问一答,调查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着。由于此次调查方式我们采用的是走访调查现场进行,因此,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是100%,即共发放五十五份问卷,回收五十五份。

  3 调研数据

  近年来,塘坊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烤烟,生姜,脱毒土豆,辣椒,南瓜等农产品。据调查,塘坊镇1445村户中大部分从事种植业。

  20xx年~20xx年,政府鼓励农民大力种植烟叶,塘坊镇总种植面积2600余亩,在全县60000亩烤烟种植面积中,塘坊镇占4.33%。该镇现共有125户农民种植烤烟,其中有65个是规模大户(种植面积在40-120亩的为规模大户),占52%。烤烟每株平均纯收益3.5元,全镇烤烟纯收入可达208000元。烟叶的纯利润高达50%,玉米的收益是10%~15%,烟叶的收益比玉米等其他非经济性作物的收益高出3倍左右。

  我国是一个马铃薯生产大国,20xx年世界马铃薯产量为2.9亿吨,其中我国年产0.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马铃薯单产量较低,国外平均亩产2.6吨,而国内平均亩产仅为0.86吨,世界排名93位。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均马铃薯消费量是74公斤,我国是35公斤。且国内马铃薯等薯类的深加工开发利用较晚,年产量的约78%被鲜食,8%烂掉,4%饲用,而用于深加工的马铃薯不足年产量的10%。马铃薯加工增值能力强。据了解,其加工成淀粉可增值1倍;加工成乳酸可增值3倍;加工成食品可增值4倍;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可增值8倍;加工成变性淀粉可增值15倍;生产生物胶增值在60倍以上。马铃薯精淀粉经过发酵或采用其他方法可生产300多种变性淀粉,可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铸造、染料等多种工业。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马铃薯淀粉需求量高达300万吨。但是普通的马铃薯容易受病毒侵害,现已发现,造成马铃薯退化的病毒有30余种,就巫溪县来说,晚疫病是最影响马铃薯收成的病毒。基于此,巫溪县政府引进了脱毒马铃薯,它具有早熟、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大田平均增产30%—50%。

  巫溪马铃薯有“三好一放心”,即“巫溪洋芋种好”、“巫溪洋芋好吃”、“巫溪淀粉好卖”、质量安全放心。20xx年马铃薯巫溪县播种面积40多万亩、鲜薯产量近40万吨,均居粮食作物第一位,占全县粮食结构比重近40%。20xx-20xx年,巫溪政府巫溪县工业园区建成巫溪县脱毒马铃薯深加工,该项目总投资20xx万元,投资回收期3年。在工业园区新建脱毒马铃薯深加工厂房10000 m2,仓库20xx0 m2。项目建成后,一是经济效益明显,产业年产值20xx万元,实现年利润750万元;二是社会效益显著,农民新增收入来源5000万元;三是辐射带动力强,带动淀粉加工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塘坊镇梓树村是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千余亩,通过采用专业合作社的形式,预计20xx年可达20xx0亩。脱毒马铃薯产量是普通马铃薯的2.6倍,净重最高产可达6500斤/亩。脱毒马铃薯也是一种生态马铃薯,100%利用农家肥作为肥料,不使用农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马铃薯,使消费者可以放心、安心的食用马铃薯。20xx年马铃薯的展览大会将在梓树村开展,这无疑是将巫溪的马铃薯推向其他各个地方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有力的营销手段,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巫溪马铃薯的品牌价值,为巫溪马铃薯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塘坊镇与外企合作发展生姜种植,实验面积50亩左右,预计每株产量可达3~5斤,每亩产量可达3吨左右,市场价格一般在3元/斤,春节期间最高可达4.5元/斤。因此,由种植生姜带来的收入可达1350000元左右。

  近年来,塘坊镇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又推出生态经济这一新型理念,实现“五个万”工程,即“万袋烟,万亩菜,万只羊,万只生态猪,十万只土鸡”,有规模、有效益的发展农业经济。

  4 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塘坊镇特色农业的调研,我们发现塘坊镇农业发展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通过采用“一寸一品、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三个模式,即一个村做一个品牌农作物、采用专业合作社形式种植特色农作物、采用直接流转和缓组打包形式发展规模农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点带面的推广特色农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土地的价值,使农民的收入翻了几番。

  但由于巫溪县交通不便,环境闭塞,农产品输出成本价太高,大部分农产品依靠内需。整个调研过程中有近80%的村民是把自家地里的农产品拉到集市自己出售,只有不到20%的村民的农产品是商家订购。同时我们还发现,大约有70%的农民是亲自到当地镇子的市场去了解有关农产品价格、销量等等一系列情况的,甚至还有98%左右的村民对互联网进行农产品销售仅仅是听说而已。到目前为止,巫溪县还没有农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产品交易。

  塘坊镇规模大户主要是采用专业合作社形式,以公司带农户,集中发展特色农业。以生姜为例,塘坊镇的生姜是与韩国的一家企业合作,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并让农民根据韩国公司的需要确定种植的数量,等到生姜成熟,由韩国公司统一收购,统一收购这一方案无疑给巫溪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在交通不便的巫溪,提供这种新型的销售渠道,就好比给巫溪农户打了一支定心针。相信在全镇人民的努力之下,不断探索致富新型道路,在不久的将来,生姜将会扎根于巫溪,并走向中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目前,塘坊镇农业科技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着眼点和立足点没有完全找准,农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更加统一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三农”十分重视,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兴农方面没有制定出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投入只偏重基础建设开发,各乡镇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够清晰,涉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资金难以整合,各自为战突出,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目标,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举步维艰,基础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巫溪县农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重传统产业生产,轻科技提升,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薄弱,加之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增收增效。全镇大部分土地可谓旱涝保收,但种植单一,传统耕作方式占主导地位,产业发展滞后,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龙头企业只能维持现状,扩大再生产能力较弱,小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生存困难。

  (三)农业生产组织经营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尽人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和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入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开展的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够,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农技推广体系与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被“转、并、撤”,乡级农技推广“网破线断”状态,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县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短缺乏、老化、青黄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