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调查报告(通用21篇)
课程多层次评价体系可分为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和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两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又可分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和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评价。但是,目前这种评价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偏差。调查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多数学校忽略了同伴教师、教师自我及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在评价对象上,多数学校重视对有形成果,即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产品──“文本化”校本课程的评价等,而忽略了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考查等。
要克服以上不足,首先应该把校本课程开发看成是一个民主、开放的动态过程,体现参与、互动、对话、合作、民主、多样性的原则。这就需要在评价过程中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评价。
其次,动态的课程开发过程需要过程性的评价,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而且要关注过程,要力求评价的动态化、连续化、日常化。一是关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准备、编制和使用三个阶段。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要进行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和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等。例如,对开发校本课程过程的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参与程度,了解教师的知识能力能否保证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了解教师在开发过程中所获得的专业发展,了解开发校本课程的程序步骤是否完整和规范等等。二是关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特别是学生的成长发展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否满足,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体验与收获等。
再次,校本课程评价的功能要突出激励功能、反馈功能、改进功能。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社区特色资源开发及本校师生的成长上,所以课程评价应该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和社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要避免用唯一的标准对不同学校的校本课程作简单的“优劣”划分,而应该以“适宜性”为原则,把切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办学思想和特色、教师愿意承担并能够胜任、学生欢迎并有实际收获等,作为衡量校本课程质量的标准。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工作,对校本课程的评价重在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以使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真正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一个“亮点”。而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舞台”,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不断更新课程观念、充分课程知识、提升课程实践的能力,从而促进其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础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崔允氵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版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5.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6.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版
7.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取向与实做[j].课程.教材.教法..5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2
今年1月,我局根据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32、20xx号文件精神,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学校,调查中小学校务公开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是教育政策的透明度、“三事”(政务、教务、财务)公开、教师代表大会建设、中小学收费公示等。通过座谈会和走访群众,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肯定了成绩,找出了差距,为新形势下开展校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
一、基本信息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在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同时,把校务公开作为促进学校发展、加强民主管理的核心工作。目前,乡镇以上中小学在加强校务公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村级小学的公开推进缓慢,有些地区甚至是“盲点”。
20xx月,我局下发《关于推进校务公开的通知》,市教育局调整更换校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继续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工作机构,全市中小学校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校务公开工作顺利实施。
二、我市学校事务的成绩
(1)校务公开的基本内容
我市中小学校务公开的内容包括“三明”、“三服务”、“三点”。
“三明”是:
1、政策透明,即把有关教育政策法规、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重要文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向学生家长、广大教职工公开。
2.标准是透明的。也就是说,涉及教职工利益的相关标准,如先进模范标准、工资标准、晋升标准等的评定,对教职工是公开的;所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收费,以及学生对贫困生的评价和推荐标准,均向社会公开。
3.财务透明。学校经费和各种收费的决算向教育工作者公开。
“三项服务”是:
1、政务公开,即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相关政策的落实。
2.开放教务,开放学校教学运行,教育日常检查。
3、财务公开、学校财务、工会财务、会费、团费和中小学收费。
“三点”是:
1.“重点”是指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都是公开征求教师意见。
2.“困难”是指学校在一定时期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并寻求解决办法。
3.“热点”,即不同时期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关心的敏感话题,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征求相关意见。
(2)教师代表大会建设
近年来,各中小学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师代表大会工作,将教师代表大会建设作为实现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大多数学校可以定期召开教师代表大会,并将相关的学校改革计划、发展规划和财务决算提交教师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学校制度、干部选拔、职称评定、奖金发放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经教师代表大会同意行使否决权。
(3)建立干部民主评议制度
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每年的年终评议都是通过民主评议产生的。广大教师根据政治思想、廉洁自律、业务能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成效等进行综合评价,加强了对教师的科学合理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
1.我市学校事务进展不平衡,城市中小学进展顺利,教师代表大会制度;一些村级中小学的校务公开没有得到真正的推进,教师代表大会没有成立,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一些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流于形式,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校事务透明度不够,学校行政领导缺乏民主监督和约束。
四、对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务公开制度,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
2.推进校务公开,应以教师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和主要方式,进一步落实教师代表大会的职能,实行学校行政领导可以由教师代表大会民主评价和监督的制度。
3、教育行政部门在今后工作中,对教育“听证制度”和“评估制度”的热点、难点问题。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3
一、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二、调研情况介绍
三、课题考察归纳总结
1.课题存在的突出问题
2.课题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
四、主题思想定位
五、参考文献
调研报告
导 言 “西点”是中国人对西式甜点的统称。英文名词为Baking food,主要的意思是烘焙食品。它同中华烹饪一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受西方文化影响,如今,在快节奏生活方式中面包牛奶已经代替豆浆油条出现在中国人的早餐桌上。但是,中国西点消费的市场远远没有饱和,随着国外知名烘焙企业的大军压进,带动了国内烘焙市场品牌化方向发展。西饼、蛋糕房如雨后春笋般地越开越多,其中的一些连锁品牌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稳定客源。西点市场的发展,必然会促使烘焙企业加强西点品种和西点屋环境、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挖掘研发适合国人的西点美食,即营养又丰富并且适合各个层次西点爱好者的口味,店内环境优雅,装饰简约而浪漫,成为休闲短歇的理想之地。同时引进世界先进的快餐管理模式,从餐品制作到店面管理,每个环节都实现,系统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