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学校的调查报告(通用21篇)

2024-04-04 02:15:49报告范文打印
学校的调查报告(通用21篇) 摘要: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活动的数量及质量。根据我们的统计,成员对社团举办的活动看法如下:认为是活动少、质量低的成员占总数的25%,认为是活动多,质量低的占13%,认为是活动多、质量高的占26%,认为是活动少,质量高的占21%;认为活动多的成员占总数的39%,认为活动少的占46%;认为活动质量高的占47%,认为活动质量低的占38%。所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社团的活动都没有达到一半成员的要求,各社团应该高度重视这种情况,提高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3、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影响成员积极性的原因。成员是社团活动的基石,成员的积极性如何,将对社团活动的开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成员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有35%的成员认为自己对社团活动是积极的,50%的成员认为自己是比较积极的,10%的成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对社团活动不积极。此外,从问卷主观题答题的情况来看(有超过50%的成员答了主观题,而且答得比较仔细),成员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很多活动组织者抱怨成员不来参加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对此作了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成员自身有一定原因,但更多的是社团的原因。68%的成员反映他们没能参加活动的一个原因是时间冲突,25%的成员反映他们没去参加活动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觉的活动没特色、不够吸引人,25%的成员根本不知道有活动开展,此外因为对活动不感兴趣、活动无实际意义、活动质量太低等原因而没参加活动的分别占15%、13%、13%。从上可以看出,参与活动的成员少,其关键还是社团活动各方面的工作没做好。所以,要将成员的积极性转化为成员的高参与率,关键还是要做好活动各方面的工作,使活动能够吸引成员的参与。

  4、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可否认,社团举办的活动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社团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此次调查,我们对社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76%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成员参与度不高的问题,38%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37%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组织松散的问题,33%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31%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通知不到位的问题,26%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流于形式、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对于社团活动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社团必须高度重视,不要在同一个地方犯两次错误。

  5、成员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因为成员不是社团的管理者,所以各社团成员对活动的参与程度都不高甚至根本没有参与。但是,成员要求参与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30%的成员希望参与活动策划、实施的全过程,50%的成员希望部分参与活动的策划、实施过程,50%的成员希望能够参与活动的总结。所以,各社团应该重视成员的要求,给成员提供必要的机会,提高成员对活动的参与程度,使成员得到更多的.锻炼,使活动能够做的更好,也为社团的传承做好准备工作。

  6、促进沟通交流的活动。良好的沟通交流,对促进社团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是成员强烈的愿望。根据我们的调查,有93%以上的成员希望社团多开展一些加强成员交流沟通的活动,对此他们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理由:1、能够增进成员间的感情、友谊,打破管理层与成员的隔阂,使大家对协会有归宿感,使社团更具凝聚力。2、大家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且能锻炼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3、扩大成员的交际圈,能够找到好朋友。4、有助于做好社团工作。在今年,某些协会已经举办了加强沟通交流的活动,如就业协会、英语俱乐部等,但并不是所有社团都有此类活动,希望没此类活动的社团能够开展此类活动,已有的将活动定期化,尽可能做到一月一次。

  六调查体会

  活动是展现社团风采最直接的窗口,是社团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社团最关键的工作。希望该调查报告能帮助社团开展好活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只要我们把握好方向,社团的活动将会越办越好。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13

  根据县教科所有关教育教学调查工作通知的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1、从管理层面来讲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和方法总结提炼出研究成果,再将成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学校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校发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所以首先应该让教师明确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学校应该拿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可行性的方案,计划。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方案和计划。

  2、从教师层面来看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职业倦怠,有的教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但是不愿意研究。要真正解决一些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的问题,需要下一番功夫。发现问题绕道走,轻松一会是一会。⑵有的教师想研究,但由于水平有限,研究不出成果。

  ⑶教师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较差,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本教研不仅仅是坐下来开教研会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共同互相探讨,资源共享。所以说没有一个好的团队,不能够很好的合作,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3、从研究层面来看

  研究对象不确定,研究程序杂乱无章

  今天想研究这个,明天又研究那个;头绪不清,程序混乱、措施不具体,对存在的问题搞到茫然,研究方法陈旧,究方式单一。

  【对策一】: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体现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真谛,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确定的问题确是教师在教学中生成的,而不是外来的;要体现客观性,不能凭少数人的主观臆断闭门造车而确立。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首先要让教师进行搜集、整理,在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进行筛选、甄别,最后再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与对象。确立的研究项目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好。

  【对策二】:开展校本教研到底要遵循哪些程序呢?我认为这几个环节是必须到位的。

  首先要选择确定研究的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活动才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道程序应该是动员全体教师搜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学校(或教研组)再进行梳理,选择确定要研究的项目、对象。

  其次拟订实施方案。对象确定之后,如何开展研究要一套周密地、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它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校本教研“有序性”的体现。方案中必须凸现出研究对象(问题)、人员分工(职责)、期望效果(目的)、活动步骤(过程)、活动管理(指导与评价)、成果提炼(归纳总结)与推广等这几个基本的构件。

  再次就是抓落实,在有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之后,只有按计划一步一步地狠抓落实,校本教研工作才可能取得实效。

  【对策三】:将教与研存于同一体,教中有研,寓研于教;将有形的活动转化为教师的“隐性”的研究,让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思考、反思;将集体行动转化“单兵”作战,让给教师自主研究的时空。是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⒈抓自我反思。针对已确定的研究对象,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在教学中对问题所解决的程度,用“课后记”形式归纳出自己新的体会、见解和观点。这种方法对于第一线广大教师(特别是片小的教师)来讲是最实际、最可行的“校本教研”。

  ⒉抓案例分析。抓住自己或他人的某一典型的课堂教学或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地评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解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种方法对于解决已确立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大有裨益的,是最有效的“校本教研”。

  ⒊抓同伴互助。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某一个问题通过相互听课,议课把解决的方法梳理出来形成新的模式,再用新的教学行为去检验所产生的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促使新一轮问题的滋生和新方法的产生。这种瞄准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不断使教学方法更为完善、教学行为更为优化的研究方式,是最实在的“校本教研”。

  以上所讲,是根据工作中所掌握的信息,对当前开展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简而言之,只要深刻领会校本教研的真谛,牢牢抓住其“对象、主体、程序、方法、目的”这五个核心要素,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才能走出误区。只要我们来真的、实的,莫来假的、虚的,校本教研是绝对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