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学生调查报告集锦(通用32篇)

2024-08-18 19:48:44报告范文打印
学生调查报告集锦(通用32篇)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

  第四,社会、家庭、学校应该互相协调,共同致力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家庭因素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行为。社会及政府要重视对家庭、社区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增强家庭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帮助父母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从而在生活中再次影响孩子。同样,学校也可以利用与家长的交流机会,加强家长对于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影响下,学生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需要大学生去继承和发扬,在社会、家庭、学校的支持下,大学生要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朴.加强高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xx,9(2):20-22.

  [2] 王冠,司雁龙.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J].文学界(理论版),20xx(11):241-242.

  [3] 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4(1):113-116.

  [4] 何家义.论传统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xx(3):18-20.

  [5] 覃萍.走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J].梧州学院学报,20xx(4):74-77.

  [6] 魏媛媛,杜瑞平.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汇总的现状及价值实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xx(5):75-77.

学生调查报告集锦 篇22

  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10日

  调查地点:

  09电信班级

  调查目的:

  减少或消灭错别字,提高同学们的作业质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调查材料分析:

  错别字,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现在我们提倡要"改正错别字,人人都写规范字。"因此,我们查找了几个同学作业本中有多少个错别字。结果查对错别字最多是43个,最少错别字是7个,平均错别字是24个。

  通过讨论,我们认为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同音字混淆,如:在——再动——冻已——以等;(2)形近字混淆,如:既——即人——入等。(3)多笔少画,主要有以下现象:①多横少横,如:洒——酒蒙——蒙等。②多竖少竖,如:侯——侯胸——胸等。③多撇少撇,如:式——式诫——诫等。④多点少点,如:贵——贵犬——大等。(4)对字义不加分析而出错,如:及——急向——象等。(5)由于心急而出错,写着前一个字,却在想后一个字。(6)对字形记得不牢固而出错。

  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建议:①把错字写到一个本子上,再经常记忆。②把字记牢固,较难字编成一首小诗。③把同音字、形近字进行组词和造句训练。

  最后,呼吁大家:"改掉坏毛病,来写规范字。

学生调查报告集锦 篇23

  [摘要]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代表,本调查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情况,了解他们的读书目的、方式、习惯等现状,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建议。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类型多样,传统读书渠道是主体,新兴电子阅读方式发展迅速,提高修养,充实生活,扩展知识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个人兴趣成为其阅读的重要驱动力,读书意识淡薄,读书习惯欠佳,阅读速食文化和浅阅读趋势明显,读书观念有待改善。因此,应培养更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氛围,指导大学生科学读书,增强阅读意识,注重阅读的深层次文化熏陶,树立科学合理的阅读价值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

  从表面上看,读书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读书目的、读书方式、读书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青年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阅读趋势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影响整体国民素质;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对学生个人而言,这一时期形成的读书习惯、读书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读书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读书问题,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读书行为,了解他们日常的读书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读书价值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主要对海南地区的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和安徽、上海、江苏、浙江、黑龙江、广东等省份的理工、文史和综合性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匿名网上问卷调查,对海南地区三大高校部分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150人,男生占37.01%,女生占62.99%。平均年级为2.7年级,文史类占61.5%,理工类占38.5%。

  2、方法:一是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读书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47份,有效问卷47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填写网上问卷调查的人数是8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 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读书习惯和阅读价值观。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23人。 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站统计分析导出word文档格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说散文受追捧。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种类是小说散文,阅读比率高达62.99%。小说一般通俗易懂,情节丰富,散文一般意境深远,感情丰富,这种特点适合大众阅读口味,大学生也不例外。(见图四)

  2、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调查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文史类还是理工类,都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小于1小时,而日均阅读时间超过3小时的更是都低于10%,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每学期读书数量少于4本。大学生读书意识不强,读书氛围欠佳,这是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特征的。大学生爱上网,课外活动多,学习忙,班级、团学、兼职工作繁忙等是影响大学生阅读的一系列障碍。(见图十三、图十四)

  3、手机和纸质书籍是主要阅读工具。调查显示,以手机和纸质书籍作为日常阅读工具的学生比例都超过了40%。新一代90后大学生仍然注重阅读的真实性、体验性。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图书馆、阅览室的全天候开放,当当、亚马逊等线上图书销售平台的发展与便利,都成为这一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见图三)

  4、从图书馆借阅是获得课外读物的主要方式。调查发现,有超过45%的大学生都从图书馆借阅课外读物。大学图书馆便捷的借阅方式,几乎为零的阅读成本,丰富的图书种类吸引大学生前去借阅。(见图五)

  5、提高修养,充实生活,扩展知识是阅读的主要目的。调查显示,各有超过20%的大学生阅读的目的是提高修养,充实生活,扩展知识,其中旨在提高修养的更是超过三分之一。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的发展。现行大学教育体制下相对缺乏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加了大学生的空闲时间,而阅读就成了可能的选择。(见图七)

  6、个人兴趣是阅读的重要驱动力。调查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选择课外书籍的依据是兴趣使然。其中,女生更关注娱乐消遣,男生则更关注哲学历史和科普知识。男女生不同的性格特质引发的不同兴趣点使得他们选择相应种类书籍的人数存在明显差异。(见图六)

  7、阅读层次浅,无计划。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做笔记写心得的不

  足六分之一,制定过读书计划并严格执行的不足5%,其余的要么制定过半途而废,要么制定过但没执行,要么干脆从没制定过,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快速阅读。阅读习惯关系阅读的文化功能的发挥,一本好书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的体验需要好的阅读习惯。(见图八、图九、图十一)

  8、要上网和学习忙是影响阅读的两大障碍。调查显示,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他们阅读的障碍是要上网和学习忙。现如今,大学校园网络普及率高,大学生大部分空余时间都与电脑为伴。而大学期间的四六级备考,职业技能考试则从另一侧面压缩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见图十)

  9、新兴电子阅读方式悄然成风。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工具是手机,超过30%的大学生获得课外读物的主要方式是从网络下载或其他多媒体上获得。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4G和无线WiFi网络的发展,移动终端上的电子阅读成为可能。大量电子阅读APP的出现更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一次巨大冲击。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电子阅读方式彻底替代传统阅读方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