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2篇)
(二)气象灾害防御服务措施缺乏。近年来,政府制定了很多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但是应对农村气象灾害的措施不多。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抵御气象灾害风险,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响应及时的可行性较强的规划和预案。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多数农民只能望天兴叹。
(三)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过去由于需求简单,预报准确率不高,气象信息的发布主要通过广播电视、96121声讯电话定时发布。近几年,在农用天气预报上也做了许多尝试,但针对性、实用性还不强,不能及时向基层农民传递。因此,如何最好最快的将实用的气象信息及时的传递到广大农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手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农村气象科普率不高。多年来,我们通过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周、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气象科普活动,但活动的地点大多集中在县城、集镇,覆盖面有限,绝大多数农民不能直接接受气象科普教育,急切要求气象科普进村入户。
三、“三农”工作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通过调研和分析,就气象服务工作而言,我县农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高产稳产意义重大,要求气象预报精细、准确。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方式由粗放型、零散型向精细化集约化不断转变。虽然粮食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粮食高产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气象部门做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评估工作,提供精细而准确的农业气象服务,确保农业高产稳产。
2.设施农业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需求迫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应用服务,以满足作物引种、区划等所取专业气象的需要,为农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供及时的气象保障服务。
3.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体系急需完善。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甚至比较偏僻,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仍然较少。切实做好为百姓的气象服务,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体系,提高气象信息覆盖率,使广大农民最方便地获得气象服务信息。
四、我县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措施和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气象部门为农村的服务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优势,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依托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的能力;依托社会的电视和通讯科技发展能力和现代通讯技术,把针对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用气象信息无缝隙的及时送到农民的手中,帮助广大农民防灾减灾。
2.着力加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农业气候年景预测和预估技术研究,积极支持针对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技术方法研究,进一步增加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3.气象部门负责收集气象灾情并直接上报政府,这样有利于帮助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当地发生的气象灾害情况,帮助领导在指挥抗灾和减灾时科学决策。同时,气象部门对气象灾害现场拍摄的资料,作为灾害资料予以保存,以便在以后的科研中进行分析和利用;气象部门通过电视等传媒以实时报道的形式加强科普宣传,对提高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气象部门要把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作业,不定期组织对当地人工增雨和防雹的效益进行科学评估。
5.气象部门应当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特别通过气象手机短信向农民用户及时发布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气象信息。
6.积极推广气象预警大喇叭建设,及时通过大喇叭广播的形式把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通知到每一个农民家庭,使广大农民群众对突发的气象灾害提前做好预防,把气象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7.加强农村气象科普教育工作。加强乡镇气象协理员培训,将协理员培训成气象科技的行家里手,再通过协理员,培训村信息员,信息员将气象科普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也可通过免费发放气象信息明白卡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
五、结语
通过调研和分析,气象部门更加认识到“三农”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和完善大气综合监测体系,细化为农服务产品、提高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建立各类气象预警服务系统,为经济发展需求开发各类特色气象服务。天气预报要在时间和空间上提高精度和准确率,利用各种渠道使广大用户及时收到天气预报和气象科普信息,让广大农民能用、会用、及时用到实用的气象信息,并结合自己的需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做好防灾减灾,使气象服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7
一、项目名称
互联网企业人力资部门用人需求状况——以xx市为例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xx市
四、团队名称
团队
五、团队成员
六、活动行业
互联网行业
七、活动对象
xx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软有限公司、x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部门相关专业地大学生
八、活动背景与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毕业人数也逐年增加。但用人单位所需岗位数量与毕业人数并不匹配,“就业难”问题愈发严重。同时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也导致“用工难”现象逐渐凸显,就业问题得到社会普遍关注。
通过此次活动可以了解互联网科技公司人力资部门的用人要求,用人现状并获得更多用人需求信息,以此为相关专业大学生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就业需求,并从企业招聘方式,学校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侧重点提出建议,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贡献一份力。
九、调研成果
(一)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1、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潜力较大。
2、互联网行业处于发展升级阶段,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3、互联网行业发展更加综合全面。
4、民营企业占据互联网行业主体。
5、大多互联网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大城市。
(二)互联网行业招聘人才要求
1、对于高校学习优秀的同学会择优录取。
2、强调学习态度和能力。
3、并非一味看重学历,十分注重实际能力水平和实践经验。
4、看重人才的道德素质。
(三)招聘时毕业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1、实践经历少,社会经验不足。
2、眼高手低,自我定位不明确。
3、部分毕业生对于薪资待遇要求过高。
4、缺乏契约精神。
5、综合素质能力不够全面。
(四)调研得出的建议
1、对大学生的建议
(1)大一大二:认真学习,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多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身实践活动能力,培养兴趣爱好,进行大量阅读,拓宽视野,多与人沟通,提升综合能力。
(2)大三大四:保证专业知识水平,争取提升丰富履历,做好面试技巧,招聘要求等准备工作,制定明确未规划,把握实习机会,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与社会接轨。多渠道收集信息,了解职业方向定位。
2、对学校的建议
(1)丰富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提升学生实践经验以及综合素质水平。
(2)开设与就业相关程及讲座,向学生传授技巧,丰富学生对于就业及社会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自我认识与定位。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形成联动,共同培养学生。
(3)建立健全的诚信机制,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反思能力。
(4)利用学校企业资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与企业无缝对接。
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篇8
一、 项目介绍
(一) 项目背景
为贯彻《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市委提出的学习香港社会服务经验的精神,响应市扶贫办及市民政局关于帮扶失业群体脱贫以及再就业的方针,进一步创新就业工作新模式,顺应新形势下失业人员的新需要,为失业群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力求通过政府行为和市场经济手段,探索一条社工就业辅导服务产业化、网络化带动劳动就业社会化、市场化的新路子,以点带面,对全市社工就业服务工作起示范与辐射的作用。并在辖区内建立一套较为完善和系统的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机制,在全市范围内起示范作用。现拟在天河区车陂街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