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调查报告(精选34篇)
B. 不需要吧
C. 无所谓
问答题:
1. 校园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不文明现象是什么?
2. 大学校园中最常出现的不文明现象是什么?
3. 应对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文明调查报告 篇3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
党的__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
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
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
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1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由于生态文明理论还处于不断成熟、完善的阶段,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关于生态文明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中的“生态文明”是指生态文明中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研究意义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现代文明体系。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与之相比,生态文明更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人类就不可能有好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环境安全,人类就会陷入生存危机。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大多数居民都生活在农村,大多数的.自然资源开发也在农村,因此,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农村地区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农村的环境质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农村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空去污染都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等渠道影响城市居民。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一下3点:
(1)、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物质文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体现的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物质文明的基础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农村作为全国人民的粮食来源地,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有这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如果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提高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识与理念,自觉形成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即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3)、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政治文明的功能实质就是通过制度的安排和国家公共权力的运用来维系社会秩序,通过公平分配社会资源来保障个人的权益。2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必然会对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民主和人权等政治文明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想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就需要切实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而建设生态文明即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新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1
文明调查报告 篇31
调查名称:
关于校园文明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
工程大学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20日
调查人员:
10级动画1班
调查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学生形象,创建文明的校园。
调查对象:
工程大学全体同学。
调查形式:
问卷形式(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9份。)
调查内容简介:
调查大学生自身的文明礼仪程度和对本院大学生整体文明礼仪的看法。
调查过程:
①确立调查主题
②确定调查人员
③撰写相关调查内容
④向校内发放相关调查问卷
⑤回收调查问卷,并总结调查内容
⑥叙写调查感受
⑦撰写总结性调查报告
人们常说大学校园是“象牙塔”,“净土”,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时代精英”,而一些大学生却因多元文化的“污浊之气”的窒息而感到迷茫和消沉,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带进了大学校园。石河子大学举办了一场“污损图书展”活动,共展出了200多册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如油浸、水浸、乱涂乱画、撕页、“开窗”等。据介绍,污损图书现象在各大学很普遍。根本原因是缺乏公共意识。面对着眼前一本本破烂不堪的图书,任何人都会问,这种毁书的不文明行为为什么会发生在大学校园中?反省与审视一下自身,应当肯定,我院的绝大多数同学是积极进娶要求上进的,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可贵品质。但也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言行等方面还存在较为不足,有一些不文明的陋习甚至恶习还存在,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修养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我们的校园里也确实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因此,我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关于校园文明的调查。
以下是问卷调查统计:
1.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所,你会注意小声说话吗?
(很注意90%,有时会忘记10%,经常忘记0%,从来不在乎0%)。
2.碰到老师会不会主动问好?
(总是35%,熟悉的老师会60%,偶尔会5%,不会0%)。
3.上完课或下自习后自己的垃圾会不会带出教室?
(一直是55%,有时会35%,有人提醒会5%,不会0%)。
4.离开图书馆的座位时会主动将椅子和取下的书放回原处吗?
(总是会80%,记得时会10,有人提醒时会8%,没这个意识2%)。
5.对于大学生普遍的在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你的看法如何?
(反感,认为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25%,无特别感觉,但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60%,比较认可他们的行为0%,无所谓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