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调查报告(精选24篇)
我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他们,而让他们再背诵一遍《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针对第二句“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我问他俩,做到了吗?我明确地指出:有不同意见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言论,亮出自己的观点,但一定有礼、有节,要友好交流而不是靠语言侮辱、贬低别人来衬托出自己水平的高低。上网时要做一个有文明、有修养的小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那两位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班里再也没有出现胡乱发表评论的现象。
四、以“学”为主,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德育力量,为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以教师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影响学生。
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不断学习网络操作技能,不断地提高网络运用能力,成为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只有掌握好计算机技能,熟悉网络,才能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才能有条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网络意识和心理变化,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从而针对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品德问题及时发现闪光点,进行表扬,及时捕捉不足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进行德育教育,使网上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在全面推行科教兴国的今天,德育仍是一面重要的旗帜,在网络世界里,只有正确引导祖国的未来,网络德育工作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学生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拥有今天,才会拥有灿烂的明天。
文明调查报告 篇21
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校园文明,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正处于青春美好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应该是一个国家营造文明风气的榜样。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自己这个群体文明程度的看法和认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校园文明程度,我们设计了这份份调查问卷表,内容主要为调查大学生对在现今大学校园里经常能看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的看法。题型为单选题,古诗大全共15道题目,采用不记名调查形式,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121份,回收率为93.1%。调查人群为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六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通过整理调查数据后,得出以下结果(除第5题为a、b两个选项外,其余均为a、b、c三个选项,被选最多的选项用加粗标记):
1、你_____在教室吃早餐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你对在教室吃早餐行为的看法______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
3、你______在上课时听到手机铃声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4、你______在课桌上涂画写字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5、当你正在上课时,外面走过的人会______ a压低声音走过 b仍是大声喧哗
6、你______看到占位现象 a经常 b有,但不多 c没有
7、你觉得在自修教室大声讨论、打电话的现象______ a经常发生 b有,古诗词大全不多 c没有
8、你______看到下课后垃圾留在课桌里的现象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9、熄灯后在宿舍内大声说话吵闹的现象______ a严重 b有,但不多 c没有
10、你对运动时赤膊赤脚的现象怎么看?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
11、你______从草坪上走过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2、你觉得在食堂买饭插队现象______发生 a经常 b很少 c从不
13、你______看到校园内自行车乱停放 a经常 b很少 c从不
14、当你在路上要吐痰或要扔拉圾时,你会______ a直接乱吐 b包起来扔掉 c有垃圾筒吐在筒内,没有拉圾筒就随地吐
15.你对校园手机等物品失窃现象的看法______ a怪不得别人,只怪自己没放好
b是小偷太猖狂了 c没被偷过,无所谓
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有九道题目(1、3、6、7、8、9、11、12、14题)反应情况比较好,有四道题目(4、5、13、15题)反应情况不容乐观,对两道题目(2、10题)大家觉得不无所谓。总的来说,大学生校园文明情况还较好,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第五题,在走过在上课的`教室时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教室里老师的上课情绪和学生的听课注意力;第13题,自行车乱放,既涉及到同学的遵守纪律的问题,又牵涉到学校车棚是否设置合理和车棚数量是否与学生自行车数配套的问题;第15题,大学生偷同学手机的事已经屡见不鲜,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偷手机的同学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被偷同学自身的防范意识的提高。
当然,做的比较好的几点,也是大部分同学做的好,仍然有小部分同学的行为有待改进。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校园文明的真实情况。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在我们身边,都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如果人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严以律己;如果学校能根据同学的实际困难,设身处地地学生考虑;如果大学生校园文明能够在点点滴滴中得到提升,那么我们的“象牙塔”就会变得更美丽,更和谐,更纯净!
文明调查报告 篇22
大学校园文明虽然没有什么统一的概念,但大体上就是指大学里的办学精神、培养目标、管理特色、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文明风气等内容中所体现的总体价值观复合体。校园文明建设是一所大学为了实现其办学宗旨而精心创造并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员工思想和行动的所有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注意发挥人的潜能为着眼点,以追求人和科学技术、环境、设备相结合为中心环节,以实现办学目标为最终目的的一门科学。
一、大学校园文明的内涵及作用
校园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环境建设、道德情操和法制观念的树立,浓厚的学术氛围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新人新事模范事例不断涌现,文明礼仪尉然成风,信息网络顺畅等等。校园文明实质是一种文化形态,它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具有三层表现形式:表层、中层和深层。表层形态,主要是表现在物化环境、设施设备方面的文化形态。大学的表层文明通常是体现在拥有面积较大的校园,建有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和数量众多的教室、实验室等建筑物,建有比较密集的师生住宅区和规格标准的运动场馆,体现出明显的科技文化气息的雕塑、亭台、园林、绿化点缀,拥有水平较高、数量众多、较为齐全配套的仪器设备等。中层形态是指主要表现在文字、语言方面的文化形态,大学校园里的以教学、科研等为主体的交流活动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到处可见可闻的读书声、歌声、多国语言的交流情景等。深层形态是指主要表现在师生员工自身文化气质方面的文化形态,严明的法制纪律观念,人人富有团体精神,充满自豪感、荣誉感、言行彬彬有礼,仪表整齐雅洁,思维深刻敏锐等。
大学校园文明是一种独特的群体文化意识形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它自身的特色和魅力。特色之一,大学校园文明作为一种群体精神和文化,其内涵是十分宽广的。首先,是因为大学是全社会知识文化的集散地。大学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社会组织机构,既有保存社会知识文化的功能,又有传播知识文化以及增进和应用知识文化的功能。其次,大学自有的高等教育职能决定了其具备着宽广的内涵,高等教育是一种全面素质和专业技术相并重的教育,由此形成了大学学科门类较多,即使是专科类院校,也同样设置多种学科和课程,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第三,大学是知识分子也即文化人群的聚居地,文化交往与传播十分频繁和便利,文化共生互补功能很强,有利于促成大学校园文明的深化和拓展。大学校园里,成员人数众多,绝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加上长期聚集一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同学派、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冲突、融合,,要比其他社会组织频密复杂得多。众多的学者文人相聚,频繁交往,强烈的互补效应,这些都是群体精神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形成了大学校园文明内涵宽广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色之二,格调高雅,创新开拓。文明是人类创造的。人的素质高低,必然影响其创造的文化格调品位的高低。由高文化、高智商的人群所创造的大学校园文明,自然具备高雅的文化格调,这首先来自于大学师生员工的平均文化素质的高起点,它是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受过长期而系统的教育训练,使得大学师生员工在思想觉悟、思维水平、知识修养、接受能力等方面更具备进化创新的优势,更有能力在原有的文化素质基础上去创造和发展更高格调、更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从而也将引导社会精神文明走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大学校园文明由于具有宽广的内涵,高雅的格调、充满活力和极富创新开拓精神,因而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产生深远的历史性影响。尤其对校园周边的社区更是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引领作用。它带领着周边的社区、团体、组织开创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成为了区域文化的先导,甚至跨省越国,走向世界。这种深远的影响的产生,首先得益于校园文明的文化品位较高,因而产生一种高屋建瓴式的魅力,使校园文明成为了社会文明的制高点,成为了社会文化体系中具有先导性的群体文明形态,它始终走在时代文明的前列,带动着其它社区和社会团体组织的群体文化向前发展,“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大学校园文明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正好是处在源头的位置,是一个生命力和创造力特强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这个源泉涌流出一股股格调高雅的文明清流,经常性地连续不断地给整个社会文化系统注入清新的信息,带动着整个社会文化健康地发展;这个源泉涌流出一股股充满活力的文化激流,经常性地连续不断地给整个社会文明注入了流量宏大的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