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集合(精选34篇)
二、注重学习,锐意进取,爱岗敬业
鹏鹏出身于汕头市一个清贫的工人家庭,成长时期艰难的生活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开朗豁达的性格。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工作之余不忘“充电”。他不仅积极参加省公司的一系列相关培训,不间断的“充电”使得他成为行业中的专家;此外,他还利用工作之余,参加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学习,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执著追求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很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于工作之中;他雷厉风行,敢想敢做,对工作永远都激情四溢,他经常用“只要你愿意做、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这句话来教导广大员工,如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已经成为广大员工的座右铭。
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当中,鹏鹏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学习,鼓励员工要活到老,学到老。为了营造企业和谐的人文环境,定期开展“总经理沟通日”活动,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他还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熏陶作用,尤其重视企业文化的“显性化”,以此来提高广大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在公司里,只要提到鹏鹏总经理,大家都会发出难以言表的钦佩和赞赏。
在鹏鹏的带领下,20xx年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揭阳分公司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单位”、“广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其中揭东分公司工会获得全国“职工模范小家”之称号,公司部分室、班组获得“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鹏鹏同志以其突出的工作业绩,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连续三年被省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被评为揭阳市“十大杰出青年”,被市总工会评为“优秀职工之友”。
黄衍珊是汕头市交通局干部,在单位里也是有口皆碑的,敬业爱岗,成绩显著,连年被评为先进标兵、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鹏鹏夫妇在对启蒙儿子的教育上更是精心呵护和培育。重养更重教,在儿子两岁时就买回儿童读物,坚持给儿子讲故事,还教儿子画画。平时夫妻俩更注重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刚4岁便很懂事,经常受到幼儿园老师和邻居的表扬。
三、无私奉献,尊老爱幼,甘之若饴
鹏鹏上有老母下有小儿,老母、小儿都需要人照顾,他在揭阳上班,家安在汕头,尽管夫妻俩的工作都比较忙,但他们都会尽量抽出时间来陪老母亲和儿子。他们对母亲的孝顺是邻里皆知的。有一次,老母亲不小心扭了脚,脚肿得下不了地,他怕母亲闷得慌,他就背着母亲到公园散步,和母亲叨家常,给老人讲故事、说笑话,逗得老人开怀大笑,老人家逢人便夸自己养了个孝顺的儿子。鹏鹏和他的爱人黄衍珊分居两地,鹏鹏在揭阳上班,周末才回家。黄衍珊既要上班也要做家务、带孩子、照顾婆婆等,但她毫无怨言。有人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处。黄衍珊的言行,对此做出了最好的回答。20xx年,婆婆患了白内障,双目失明,需住院手术。手术后她为老人洗脸、梳头、洗脚、擦身子,并坚持每隔一小时给老人上一次眼药。精心服侍了老人整整2个月,终于使老人的眼睛很快恢复了视力。老人逢人就夸儿媳好,比亲生女儿还孝顺。
四、邻里团结,助人为乐,热心公益
鹏鹏的父亲去世比较早,他的母亲既当妈又当爹,靠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生活过得非常清贫。但这位善良的母亲却从不埋怨,她非常乐观、热情,还很热心助人。在闹饥荒的年代,她经常把自家仅有的一点粮食送给邻居,而自己家里经常是饿肚子。尽管她现在已80高龄了,但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仍未改变,邻居亲戚谁家遇到事情了,她仍主动去关心,经常拿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去帮助他们,远近邻里都称她为“活菩萨”。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鹏鹏喜欢助人为乐。他带领公司员工积极参加“关注未成年人成长”、“情满南粤”、“情系困难职工”等捐款活动,以此扶贫济困。
鹏鹏他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积极关注民生大计。20xx年初,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十百千万”活动,率领公司领导班子一行,亲自下乡慰问揭东县凤美村的老党员,与老党员促膝谈心,嘘寒问暖,并亲自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临别时,老党员紧紧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为了解决揭东县凤美村村民的吃水问题,20xx年7月底,鹏鹏亲自率领公司领导班子一行前往该村,为该村送去近7万元的捐款,解决该村的燃眉之急,让广大村民吃上了放心水。临别时,该村的广大村民争相握着鹏鹏的手,并称他为菩萨再世。同时,鹏鹏还一心关注教育事业。今年年初,他率领公司领导班子一行前往揭东县下径村和凤美村,看望该村几个因贫困而失学的学生,给他们送去衣服、书包、书和学费。几年来,他个人共出资8000多元扶持贫困学生返学,这些在当地都被传为美谈。
五、夫妻和睦,互帮互助,互敬互爱
鹏鹏与爱人黄衍珊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相敬如宾。他作为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揭阳分公司的总经理,其身上的重担是可想而知的。尽管他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他只要一回家,便会主动帮妻子做家务、教儿子,有时会带上母亲和妻儿一起去公园散步。黄衍珊对丈夫因工作忙而照顾家庭少从未有过怨言,一直在关心、支持丈夫,夫妻俩经常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结婚十年来,他们一直互敬互爱。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们都对他们称赞不已。
鹏鹏在事业上做出了不凡的贡献,受到了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在家庭生活中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敬佩和称颂。他可称得上事业和家庭双佳的过硬典型。
文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集合 篇25
在南谯区大柳镇曲亭村,有这样一户人家,只要当地人一提及,无不知晓,他们就是陈世荣老师一家。多年来该家庭,能够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全家和睦温馨,尊老爱幼,与邻里团结融洽,真正以“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形象,弘扬家庭美德,带动周边家庭共同创建和美环境。
一、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他的家庭成员中,有三位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们年老体弱个个患有慢性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陈老师把自己的父母和岳母接到自己家中,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老人,给老人买衣服和礼物,更从精神上关心他们,一有时间就陪陪他们散步、聊天。在老人生病期间,他们夫妻俩悉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感受幸福。
陈世荣老师的父亲其实是他的继父,今年已有84的高龄,患有肺心病,常年吃药,只要天气一变冷,吃药就不行了,需要打吊针输液治疗,年年如此,村卫生院治不好,就来到滁州二院。年老的父亲看到58岁陈老师为他治疗花去了大量的工资,为了支撑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而忙于生计时,竟然主动放弃治疗,不愿意去滁州治疗。每当这个时候,陈老师总是耐心劝导她。就在2019年的3月份,他父亲的病又加重了,在村卫生院看了十几天也不见好转,可父亲怎么也不愿意去滁城治疗。这时陈老师从亲友借了600多元,强行将老人扶上车送到滁州二院,经过治疗病情现在大有好转。看到老人又一次从死神那里回来,陈老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陈老师的母亲今年84岁,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平时直不起腰,同时她还患有严重的老年病,苦不堪言。陈老师平时到滁州第一件事就是到药房买一些筋骨方面和抗风湿的药。
他的岳母也有80多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睡觉时不知道脱衣、脱鞋,起床时不会穿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但陈老师从来没有怨言,从不对老人发脾气,而是默默地给老人换衣服,帮他洗脸、梳头、擦背、剪指甲、洗弄脏的衣裤。邻居们都说这个女婿比儿子还要亲啊。
陈老师的老伴看到他在家庭、学校、农田来回奔波这么辛苦,每每暗自流下眼泪,同时也为能嫁给这样一个孝顺父母、吃苦耐劳的好老师而感到自豪。现在陈老师夫妻俩主动挑起了赡养三位老人的重担,对待老人他们始终毫无怨言。
二、呵护子女,不离不弃
为了培养子女成长,他们夫妻俩重视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陈老师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教育子女沿着正道走,鼓励子女刻苦学习。
陈老师有个女儿,十几年前就出嫁了。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到了婆家勤劳能干、孝顺父母,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陈老师的女婿因病治疗无效,丢下了他的女儿和他的小外孙。母子二人艰难度日,由于生活的压力,去年他的女儿患上了抑郁症,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几次自杀未遂。陈老师夫妻俩心如刀绞,他含着眼泪把女儿接回家,他看着三位年迈的父母、看着女儿忧郁的眼神、听着小外孙口口声声“爸爸、妈妈”稚嫩的话语,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楚,抱着小外孙嚎啕大哭起来。是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面对困难,陈老师没有倒下,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去积极面对。从此以后,他便利用双休日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寻找偏方。大柳镇府听说陈老师家的不幸遭遇后,也积极伸出援助之手,陈老师把政府送的粮食、油送给女儿看,并告诉她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有父母的关心,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他希望女儿鼓起勇气,积极面对生活,把孩子培养长大,回报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也算的上对得起孩子的父亲了。在陈老师夫妻俩的关心爱护下,他女儿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心情也好多了,3月底,陈老师用刚到的工资加上省吃俭用的零用钱凑了2019元钱,带女儿又去巩固治疗了,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陈老师的女儿一定会好起来的。 陈老师家住在曲亭村朱咀村民组,位于皇甫山脚下,地处偏僻,当地人戏称是南谯区的大西北。陈老师任教于曲亭村校,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山区,从未有过怨言。他是曲亭小学的骨干教师,多年所带班级在南谯区教育局组织期末检测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多次荣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工作中他不甘落后,敬业爱岗,深得大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