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自查报告(精选31篇)
四、实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在实验教学中,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也有相应的问题。如: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待于提高;专职教师数量太少;教学班额过大,实验仪器不足等。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应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高实验人员的各方面能力,扎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
实验室自查报告 篇25
为深入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江西省卫生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根据县卫生局安排,对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行自查整改,自查整改情况如下:
一、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检验科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江西省卫生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并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及运输
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菌(毒)种在进行销毁时,灭菌指示标志,灭菌效果,同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在此次自检中,我院实验室对以前制订的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进一步进行了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时,我们制定了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其处理原则。同时规范了菌(毒)种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实验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消防、医院、水、电气维修部门电话。
四、 医疗垃圾废物处理工作
为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规范医疗垃圾废物的安全管理,我科对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自查了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对医疗垃圾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物、容器是否符合标准,警示物是否醒目,是否存在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的情况,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是否按照感染废物进行销毁、消毒管理;医疗废物再医疗卫生机构内暂时存储是否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废物转运交接是否完整。通过检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基本达到,存在少数交接签字记录不完整的情况
五、提高意识,加强学习
组织检验人员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加强了实验室的准入制度的管理,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加强了个人安全防护,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为加强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确保微生物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晋中市卫生局文件要求,对照检查内容,对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工作,检查结果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具有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所有实验活动均有实验记录并进行归档。
二、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
微生物实验室分区明确,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实验室配备有生物安全柜并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在实验室的出口处配备有洗手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在工作区配备有洗眼装置等,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实验室所有设备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并进行定期维护,每天早晨均监测室内环境参数,且参数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相关要求。
三、人员与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均经过职业技术的职称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资质,HIV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制定了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规范了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五、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六、废物处置
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分类收集,并有内部交接记录,实验室内供感染性材料、废物暂存及运送容器有明显标志、防渗漏、防穿刺,并存放在指定位置,实验室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株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废弃前均在室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实验室设备维护、修理、报废移出实验室前均经过清洁、消毒灭菌,实验设备末端排出液均经过消毒处理,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符合国家规定。
实验室自查报告 篇26
xx初中建校于1958年,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生3000人,教职工217人。所有教学班都开理化生实验课。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校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文件,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基本要求, “功能与要求”、“面积与间数”、“建筑要求”、“环境要求”、“固定设施”、“布置”和“实验室设备”等7个方面。创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室,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多年来,我校按照建、配、管、用、研的实验教学目标,把实验室建设做为学校重要建设之一,不仅增加投入,而且在管用上下功夫,以用促管,以用促建、以用促研。全面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水平,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实验室建设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为全面加强实验工作,学校对原有实验室进行了清查,对原有实验员和主管主任进行了调整,对实验室加强了管理,由主管教学的校长和主管主任具体负责实验工作。使实验室工作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高层次、创造新特色。
实验教学工作有核心领导。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关注实验室的教学、管理、研究、创新。不仅学校计划里有实验工作,学校领导及主管主任还经常深入实验课堂听课、并组织实验观摩课、评比课。同时要求实验员对实验教师的日常实验教学有考核记录,对实验的秩序、课堂过程、实验效果进行考核。使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注重实验人员的选择和培养。认为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实验教学的关键,是高水平,实验教师的选择,因此在研究确定实验人员时,把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熟悉业务、具有一定自学和动手能力的教师放在了实验岗位,为了鼓励实验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效果,学校从多方面关心实验人员的生活与工作。明确规定,实验教师按教学人员对待,享有实验教师劳动保护待遇,化学实验教师享有保健津贴,还积极为实验教师创造到本地外地学习业务的条件。实践证明,我们的实验教师作到了“二强”、“一多”、“一勤”、。二强: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一多:教学经验多;一勤: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实验教师多次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