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范文集锦(通用28篇)
这个实验的前提是要学会做移动补间动画,因为移动补间动画是表现实验效果的关键,其次要懂得遮罩层的设置,这两项都是实验的关键。背景图像的选择也很关键,如果背景图像的颜色过于单一,则不能很好地表现实验的效果,字体颜色的变化也会比较不明显。因此这个实验的技术含量比较大,因此难度也比较大,要有耐心去认真研究。
实验十:动作补间动画及声音效果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首先创建一个动作补间动画,然后在对其添加声音效果。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MX;FlashMX;Fireworks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一个动作补间动画,然后在对其添加声音效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创建图形元件在舞台中绘制一个卡通人物。
2)创建卡通人物越飞越远的动作补间动画。
3)新建一个图层,导入一幅背景图片,并置位于最下层。
4)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导入一个声音文件。新建一个图层,并选择第1帧,在帧“属性”面板中,在“声音”下拉列表中选择导入的声音文件名称,在“同步”下拉列表中选择“数据流”选项,其他选项为默认值。
5)保存文件,按下“Ctrl+Enter”组合键输出影片即可。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这个实验首先要创建图形元件,因此要求对画图工具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在实验中我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法准确地使用钢笔工具,常常画不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最后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才彻底明白它的使用方法。这个实验涉及到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和以前做的移动补间动画有一定的区别,在实验中要认真区分。导声音文件也是这个实验新涉及的内容,在各项属性的设置方面要认真把握和学习。
实验十一:ActionScript脚本程序制作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模拟播放器中音频高低显示的效果。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MX;FlashMX;Fireworks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本实例模拟播放器中音频高低显示的效果。本例是一个完全由ActionScript脚本程序制作的图形动画。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开启FlashMX20xx,新建一个空白文档,执行“修改文档”命令,开启“文档属性”对话框,修改属性参数为:宽:600px;高:300px;背景颜色#000000。
2)执行“窗口开发面板\动作”命令,为图层1添加如下动作脚本。
实验报告范文集锦 篇7
一、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药品、材料:棉线,丝线200ML烧杯两个,硬纸片一张、滤纸若干、酒精灯一个、石棉网、带铁圈的铁架台、温度计、硫酸铜粉末若干 、玻璃棒。
二、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放入100ML蒸馏水,加热到比室温高10~20℃,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 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饱和(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趁热过滤到一个已加热的烧杯中;
3.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使其缓慢降温,析出晶体;
4. 第二天杯底出现小晶体,每个约长0.5CM,取一个晶体较完整的,用丝线绑住,系在一根木棍上。
5. 将原来的硫酸铜溶液加热到比室温高5~10℃,添加少量硫酸铜,使其再次饱和。
6. 将已绑好的小硫酸铜晶体放入微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注意使其被完全浸没,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7.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6、7项的操作过程。
三、实验注意
1.控制溶液的温度,加热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2.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
3.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2)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3)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报告范文集锦 篇8
创新实验目的:
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实验仪器及用品:
1.实验仪器: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小气球、Y形管、大烧杯、温度计、试管、比色板、小烧杯、玻璃棒。
2.实验用品: 白糖(100g)、一小包干酵母(约30g)、澄清的石灰水、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试剂。0.5ml的浓硫酸溶有0.1g重铬酸钾,体积分数为95%—97%,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实验装置及说明:
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重铬酸钾溶液遇到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实验操作:
1.将(100ml)40℃温水倒入锥形瓶,再用汤匙将一大勺糖及适量干酵母加进来,搅拌均匀后,将锥形瓶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30—40 ℃左右。(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是酵母菌迅速繁殖,并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有气泡产生,塞上橡胶塞(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气体散失,影响后面实验效果,也为酒精的产生提供保障)。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3.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徐徐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原理:二氧化碳遇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将重铬酸钾试剂分别滴在比色板的凹槽内,并分别标注1号、2号(作对照)、3号。在3号试剂上滴1滴酒精,在1号试剂上滴1滴酵母菌发酵液。发现1号和3号都由橙色变成了灰绿色。
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通过上述实验,让我们对酵母菌“发酵现象”所需要的原料、
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使我们养成很好的节约意识。
实验现象:
1. 闻到了发酵后特殊的甜酒的芳香气味。
2. 详见【实验操作4】
3.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报告范文集锦 篇9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制图实践教学是学习制图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基本理论知识及基
本制图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过程。通过手工制图实训环节,使学生巩固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国家的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学会用作图方法解决一般的空间度量问题和定位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内容及要求
手工制图实训环节要求完成规定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2#图纸1张);结构平面图、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绘制(2#图纸1张)以及本实验报告内容。
学生在画图前要认真复习建筑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的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在绘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所绘制的施工图应符合“国标”有关规定,要求技术合理、投影正确、表达清楚、尺寸齐全、字体工整以及图样布置紧凑、图面要求保持整洁。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消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