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调查报告(精选29篇)
在工作日中一星期上网的时间在4-10小时占44%,周末或节假日中10小时以下的最多占38%,从这点可以看出在节假日学生还是选择出去到同学拿玩或者旅游回家等,而在平时的工作日大家都把这些分散的时间用来上网,因为上网具有临时性,不需要有很多的准备。所以大学生的平时课余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后学习看书的时间太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上网的时间中58%的学生都是不定时的,32%的学生选择在晚上上网。我们学校没用规定上晚自习,而在高中天天上晚自习大家都很厌恶了,到了大学很少人选择自己去上晚自习,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中大家选择了上网。在我上网的经历中,晚上都是排队上网的,学生白天都要上课。
64%的同学认为父母或老师只了解一点点的网络知识,20%的人认为其父母或老师一点点都不了解网络知识,了解的只占了14%。可以看出在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是很片面的,
不具有科学性。家长和老师本身应该加深对网络知识的了解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网络。在看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同意孩子适当可以上网,禁止上网的占8%,任其自然的占24%,没有一个无条件支持上网的,说明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上网态度还是比较坚决的,都是采取保守的态度,好像怕网络会给学生造成多大的坏影响。这也是家长和老师对网络不了解而造成的。随着学生的长大,特别是高中毕业后上网问题有所放松。但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最好不要去上网。家长在反对学生上网的理由中怕学生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占68%,怕学生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的占30%,从这点来看家长更在意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时间的利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关心的较小。增加开支的只占了2%,家长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所花的钱和时间不是太在乎,一般家长认为只要学生能考上什么就是炸锅卖铁也给学生读书。但是只注重学生的时间和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上网的目的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大概就查找学习资料聊天交友和娱乐音乐。其中最多的是娱乐音乐有72%,其次是聊天交友的是70%,学习只有48%。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只局限在娱乐交友方面,而真正的利用网络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较少,这正好跟学生上网的动机打发时间相吻合,学生在网络上发掘的有用的东西太少。而阅读新闻只有24%,网络信息具有及时,准确,可用性但是学生对这点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上。
上网调查报告 篇28
20xx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发布了《20xx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突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报告》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进行了深度解读,引发广泛关注。
《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整体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安全意识较弱。
一、青少年网民规模继续上升,地区间差距缩小
截至20xx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79.6%。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为20xx万,增长率为8.1%。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继续上升,而各地区间网民规模差距缩小。从城乡差距来看,截至20xx年12月,城镇青少年网民规模为2亿人,农村青少年网民规模为7736万人。与去年相比,城镇青少年网民规模增长了2.4个百分点,而农村青少年网民则大幅上涨了26个百分点。互联网在农村青少年中使用进一步扩大。从东、中、西部地区情况来看,东部地区是互联网发展最好的地区,青少年网民中东部地区占比最高,为41.1%,网民规模为1.亿。但与去年相比,东部地区比例有所下降,各地区间网民规模差距不断缩减。
二、青少年网民偏重娱乐类应用,网络游戏使用突出
偏重网络娱乐类应用是青少年网民最重要的特点。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这四类应用的比例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其中网络游戏高出7.9个百分点,小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最高,比例达到70.9%。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网络游戏类型偏好上差异明显。小学生更偏重休闲、轻松,且具有一定社交性的游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对游戏的画面感、游戏难度、操作复杂程度、挑战性,以及游戏的.竞技乐趣等一系列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客户端游戏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和非学生群体更具吸引力,使用率较高。
三、商务交易类应用各群体表现不同,且差异明显
由于青少年群体跨越年龄从6岁至24岁,因此在商务交易类应用的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群体表现不同。大学生和非学生群体各商务交易类应用的使用率均高于青少年总体以及网民总体水平,其中大学生网民使用旅行预订的比例超过青少年总体24.4个百分点。商务交易类应用中,大学生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最高,为73.5%,比青少年总体高出16.6个百分点,较总体网民高17.8%。而中小学生商务交易类应用使用比例则较低,年龄小、购买力低是其中的原因。
四、未成年网民网吧上网比例下降,网络游戏使用率高
未成年网民家里和学校上网的比例均高于青少年网民总体水平,其中家里上网的比例为94.6%,比整体水平高4.3个百分点,学校上网的比例为26.4%,高出整体水平近4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未成年人网吧上网的比例继续下降,降至17.7%,降低了4.7个百分点。未成年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达到了67.9%,比例超过了青少年网民总体,而其他应用的使用方面则均低于青少年总体水平。从手机应用来看,未成年网民仅在手机网络游戏的使用率(54.7%)高于青少年整体手机网民,且比去年底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
五、青少年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网络安全意识弱
青少年网民分享意愿、评论意愿、网络依赖程度和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从分享意愿来看,截至20xx年12月,64.3%的青少年网民愿意在互联网上分享,其中小学生在信息分享中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非常愿意分享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从评论意愿来看,49.2%的青少年网民愿意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年龄越小,发表评论的意愿越高。从网络依赖程度来看,58.4%的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青少年群体中,年龄越高,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从互联网信任程度来看,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青少年网民年龄越大,对互联网的信任度就会越低。54.6%的青少年网民认为我国网络环境安全,比例高于网民总体水平。
上网调查报告 篇29
大学生上网状况的寒假调查报告作为新时代的生存方式,网络生活正变得普及,它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随时参与社会的变迁。而作为时代的骄子,未来社会的主人,大学生是如何运用网络,如何在寒假这段时间享受网络生活的呢?这两种新势力的碰撞又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希望与担忧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对于更加准确的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在此将其列为实践报告的主题,调查了寒假期间部分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上网频率和用途的调查
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寒假期间都会上网。上网频率一般以几天上一次网居多。上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5小时。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制作主页、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为大学生进行的常规上网任务。据有关资料显示: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分别占到66%、67%和68%;上网目的只为完成上述内容的某个单项或双项者占24%,76%的人上网为完成上述3项以上的多重任务。人均电子邮箱2。46个,每周人均收发邮件3。34封。做过版主和建有个人主页者的比率分别为10%和15%。而在调查的大学生中,男女生的上网情况又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数据:
男生女生上网人数情况百分率差异表
上网频率(天/次) 用途
0 1 2—6 7 30 30以上 了解信息 娱乐 学习 联络
男生 0。00% 17。65% 43。14% 23。53% 1。96% 0。00% 68。63% 80。39% 13。73% 49。02%
女生 0。00% 5。80% 47。10% 42。75% 10。14% 3。62% 68。12% 87。68% 28。99% 74。01%
平均 0。00% 8。99% 46。03% 37。57% 7。94% 2。65% 68。25% 85。71% 24。87% 64。55%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上网的频率普遍比女生频繁,大都集中在1—7天一次。而在用途方面,了解信息两者大体相同,虽然女生在娱乐方面比男生还多1。29%,但在学习方面却比男生高15。26%,这似乎体现了女生的自律性更高些,而在联络方面,女生的``爱嚼舌头’’与``重感情’’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百分率比男生高24。99%也在意料之中。此外,调查显示男生和女生中从未上过网的概率是零,而经常接触网络的占半数以上。这说明网络生活在大学生中已经得到相当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