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自查报告(精选32篇)
三是结合实际,开展“个性化”特色和“精准化”服务。根据街道辖区各社区的需求情况和资源特点,引入社会资源,统筹开办了14个“爱心食堂”、9类老人可享受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开展“真情七送”、“爱心服务八到家”等活动,为老年人、特殊困难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定期组织开展“为民服务日”、“流动办公桌”等活动,20xx年,服务受益居民群众超过22万人次,实现了“服务内容全覆盖、服务对象全方位、服务过程全参与”。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近年来,虽然盘龙区在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社区治理主体职责不清、社区自治机制不健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与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新形势、社会治理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和基层政权建设,在区委、区政府将高度重视,深入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一)实现目标
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目标,到20xx年,基本形成社区(村)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村)委会为主导,社区(村)各类服务机构、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等社会力量和社区居民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作体系,构建起以“五级治理”为基础纵向到底、共商共治为主要内容横向无限的立体工作模式,形成盘龙区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新格局。
(二)具体措施
1、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健全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各街道指导社区(村)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到20xx年基本形成社区重大事项、难点问题商议制度化;二是加强党建工作阵地建设。20xx年,建成区级红色教育基地1个,20xx年指导有条件的街道、社区村逐步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三是推进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开展机关在职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到社区(村)报到,定期参与社区(村)活动,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2、创新社区规范准入机制,发挥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推进特色社区打造。20xx年,将特色社区、村打造列入区委目督工作,打造一批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社区、村;二是实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制定《盘龙区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盘龙区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盘龙区社区印章管理使用办法》,制定社区工作正面和负面清单,清理社区考核、检查,精简工作台帐;三是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结合“数字盘龙”建设,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上下有序的业务受理,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跨部门业务协同,20xx年在17个试点社区运行,20xx年,逐步拓展试点范围及业务种类,并建设绩效考核系统、电子行政监察系统;四是开展社区形象规范化建设。制定《盘龙区社区办公用房及活动场所使用管理办法》,分类、分级、规范设置标识标牌,从社区标识、导向标识、人员标识、机构挂牌、服务站牌、功能室门牌等方面进行规范。
3、创新共商共治民主协商机制,发挥群众自治基础作用。
一是健全社区民主协商机制。
二是*老旧小区各类难点问题。
三是深化村民自治试点。
四是健全预防和解决矛盾机制。
4、创新多元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居(村)委会主导作用。20xx年,健全“五级治理”工作机制,规范居(村)民会议制度、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事务议事制度,有序引导居民全程参与自治事务;20xx年,深化居(村)民参与社区(村)公共事务工作机制;20xx年,在条件成熟的城市社区试行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二是整合社区公共资源。20xx年,联盟街道金江路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试点,龙泉街道盘江社区开展文化服务试点,20xx年,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机制基本建立。三是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促进“三社联动”。20xx年,制定《盘龙区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社会组织实施意见》和《盘龙区社区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在区级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联盟街道建立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xx年内试点街道各社区发展、备案社区社会组织不得少于每社区10个,其他街道社区发展、备案社区社会组织不得少于每社区5个,20xx年,构建“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专业社工引领、项目化运作、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服务新途径,各街道发展、备案社区社会组织不得少于每社区15个。
(三)强化盘龙区创新社区治理工作的组织保障
1、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2、保障经费投入。
3、加强队伍建设。
4、建立督查、评价机制。
5、完善激励宣传机制。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篇18
为了构建终身制教育体系及和谐有序的运行机制,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形成,我们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社区教育工作就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一项有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系统工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和塑造一代新人。一年来,在镇政府领导下,我们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形势、突出重点、讲究实效,以建立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构建终身教育为目标,促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下面将一年来社区教育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教育工作现状:
1、社区概况
我社区是由齐南安、车南安、杨家堡3个村组成,居民1500余人。
2、社区教育组织机构主任:齐金金副主任;车春海杨瑞龙
3、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及专兼职教师情况
我们挖掘社区资源,成立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和党员、青少年、妇女24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
4、社区教育场地及设施
建有80平方米的社区学校。社区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学习手段,分别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社区建有乒乓球室、棋类室、舞蹈活动场地,供社区成员进行学习、交流和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促使社区成员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二、办好社区科普大学及家长学校,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形成。
我们在挖掘社区外部资源,创建学习型社区,拓宽教育渠道,实现终身教育的工作中,努力办好不同于学校,为各类人员服务。针对青少年特点创办的"三一"大课堂,构建起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创办“母亲课堂”、“父亲课堂”,有200多人次家长参加学习,提高了母亲、父亲们的自身素质。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学习;社区还组织开展了“颂伟人,话改革”演讲,“平安健康、守法向上”主题宣誓活动,组织学生宣传文明出行活动等有意义的活动,使青少年的思想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开办各种家长学校的同时,还树立许多各方面的典型,目前创建学习和谐社区的典型有3人,最近还评出了争做和谐十佳评选活动,用典型的力量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以提升全民素质。我街还举行“文明家庭”竞赛,以及“文明祭祀”、“文明出行”等丰富多彩的创新载体活动,通过寓教于乐,文化先导,达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品位。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培养和塑造一代新人。
教育是一项全民工程,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大的效应。如何引领中小学生参与社区教育,我们从文化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面向中小学教育过程中,通过社区教育,把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两假期间,本着“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告别网吧“签字仪式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今年暑假,我们还请来交警队警官为100多名中小学生及家长宣讲《交通安全法》及相关常识。使孩子和家长懂得快乐是在安全中产生的。
利用老干部资源,创办了青年活动基地,学雷锋基地及少年之家。还采取了社校挂钩、对口联谊,使学校和社区拧成一个教育网、改变过去只由学校单一教育管理的方式,从多方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做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特别是每到寒暑假期间,社区能主动到学校与学校领导沟通、征求意见、制定假期活动计划,学生把每人一份参加社会活动的反馈意见单交到社区,积极配合学校在社区内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组织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学校教育是书本教育,而社区教育则是让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不同的侧重点,但如果做好,对学生的发展则起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