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家庭事迹材料(通用33篇)
四、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我夫妻俩不管多忙,也抽时间教育孩子。我们全家统一教育思想, 不能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 辈,对人有礼貌,我夫妻俩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 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教他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的事情让他参与做。
五、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我 们四口之家中,我们都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待人热情有礼。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严格遵纪守 法,没有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是乡纪委副书记、民政办主任,带头廉洁奉公,依法行政,从 来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而收贿赂赂、用权谋私;家庭成员守廉、助廉、倡廉意识非常强。
六、邻里团结,互相帮助
我们住的楼栋有一半住户是退休干部,大多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我们都热心帮助。下水道堵塞,我们去疏通;楼梯、煤房通道肮脏,我们去打扫……由于这样,我们与邻近住户能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关系非常融洽。
七、崇尚科学,倡导文明
我 们的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学,能够勤俭持家,科学理财,合理消费。注重环保,能自觉净化、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家人根据自己的年龄、爱好、时间参加各种健康 的文体活动:,我夫妻俩晚上做好家务后就去街上和广场散步,放松心情、沟通感情、探讨工作和教育孩子的方法。节假日一家人到重庆、九龙洞、凤凰等地方游 玩,增进一家人的感情,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由于我们平时崇尚文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互相尊重、关爱,讲责任讲义务,培养良好的家风,因此,形成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老人安享晚年快乐生活、孩子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社区健康家庭事迹材料 篇20
谈起小吴,很多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这是因为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吴敏燕的家是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结婚二十多年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儿子,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周围人们的赞美。
吴敏燕的丈夫方冠成是响肠镇金山村卫生室的负责人,从医以来,一则因为医术好二来人缘好,方医生在响肠镇受到广大村民的敬重,这些聚着方冠成多年的心血,更饱含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每当看到丈夫取得成绩时,吴敏燕都会对丈夫露出会心的一笑,那笑,透着他们多年夫妻的默契,那笑,虽然平凡,但美丽而真实。
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不让丈夫因家务而分心,吴敏燕主动承担家中的大事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在工作吴敏燕也不甘落后,身为响肠镇金山村的计生专干,她平时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丈夫方冠成既是生活中的好伴侣又是事业中的好搭挡,他们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共同提高,自工作以来她几乎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村干,几乎每届都是镇人大代表。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吴敏燕家中更是表现得细致入微。吴敏燕结婚后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婆婆身体不好,患病住院,照顾婆婆的任务就落在吴敏燕一人身上,白天除了上班,家里做家务,晚上还要到医院护理,有一次因为太累,吴敏燕趴在婆婆的床头睡着了,同病房的都夸她是好媳妇,她却总说:“这是应该的”。她精心照顾公婆的饮食起居,婆媳关系十分和睦,亲如母女。同样婆婆、对他们也很好,帮他们整理家务、接送孩子等等,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
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和延续。儿子现在也已成家,儿子非常优秀,儿媳对他们也很孝顺。要求儿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用行动教育着儿子,感染着儿子。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经和睦,吴敏燕一家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我们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吴敏燕一家一定会过的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社区健康家庭事迹材料 篇21
是沈阳市沈河区大万莲社区居民,8口之家的大家庭里人人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他们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热心科普环保宣传,绿色文明环保意识在这个大家庭蔚然成风。
勤俭节约,变废为宝。
在家庭生活中,和丈夫孙多杰从80年代开始就关心环保问题。那个年代,他们把需要保存的内容从报纸上剪下来,按照环保知识、生活小妙招等进行分类,然后再粘贴到一本废弃的杂志上。边看、边学、边做,时间长了,渐渐学出了门道,总结出了一系列环保做法,如节水节电、废物利用、低碳出行、少添新衣等,且对节约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每月分析并及时改进。家庭成员常年坚持节约和修旧利废。坚持“一水”多用,用淘米的水冲厕所,把下水管与坐便管道连接在一起,不仅节水还减少了对卫生间的污染;为了避免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夫妻俩买菜时带着布兜子,坚持多走路、少乘车;坚持对废纸、玻璃瓶、易拉罐、废金属等分类积攒回收;坚持废物利用、减少废弃物,用10多年前的旧衣服改造成为时尚的服装。家中随处可见变废为宝的物件:旧床头改的.橱柜、栽种大蒜的元宵包装盒、用油桶改的花盆、传单叠的迷你垃圾盒、旧毛衫和包改制的马甲、坏雨伞“重生”而成的环保兜、瓶盖做的小灯笼……它们不仅是与小外孙互动的重要内容,更是她在环保宣讲时的给力道具。
科普环保,低碳生活。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成了查找环保资料的新阵地。20__年7月,她与丈夫在网上建立了“360个人图书馆”,和网友们分享交流环保知识。建馆至今,馆藏文章已超过15万篇、视频及文章达2万篇,点击率达21万多人次。近几年,她还利用网上的“零碳居家计算器”对家庭日常生活碳排放量进行计算,通过坚持无烟家庭、改换取暖设施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__年,由丈夫录像、儿子编辑制作、儿媳配音解说,全家出镜拍摄完成的第一部DV环保短片《我家厨房低碳生活加减法》上传到了网上。之后,他们又录制了《我家生活“碳足迹”加减法》《环保从小做起》等一个个视频,都记录着这个环保之家低碳生活的做法。家庭积极投身到环保公益活动中,小外孙和都被评为“盛京环保奖”沈阳十佳环保市民。
环保宣讲,授人以渔。
为了给居民讲解垃圾分类常识,她把枯燥的文字制作成PPT课件,并利用抖音、手势舞编成垃圾分类微视频插入课件中,详细讲解四色垃圾分类法以及四色垃圾的正确投放;垃圾袋的使用、垃圾桶的投放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分类小知识等。还把国外垃圾分类的小视频也插入到课件中,从古代讲到现代,鲜活生动,易懂、易记、接地气,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除社会公益活动和科普讲堂宣讲外,她还在沈河区百姓宣讲团、区关工委任理论宣讲员,在社区、学校和中小学进行宣讲,疫情其间利用网络微课堂宣讲。现在,每年仍要进行80场左右的环保宣讲。她总结了四句话经常与大家分享:“爱护环境,才能山青水净;保护环境,才能少生疾病;爱护生态,四季才能常在;爱护环保,才能活得更好”。
家庭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区的表彰,先后被全国妇联、全国环保总局、辽宁省妇联、沈阳市环保局、沈阳市妇联、沈阳市档案局等多部门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绿色家庭”、全国“低碳生活创新明星”及省市“绿色家庭户”等80余项荣誉称号。“节能家庭”“环保达人”大家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引领绿色、文明、低碳生活,为打造美丽辽宁、生态辽宁贡献了一份力量。
社区健康家庭事迹材料 篇22
一、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杨夫妇家庭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镇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生活当中,每当发生摩擦时,他们都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妻子既是事业的好帮手,又是家庭主妇,把家庭照顾的细致入微。长期以来,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受到邻里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