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手机调查报告(精选31篇)

2024-04-07 08:14:50报告范文打印
手机调查报告(精选31篇) 1、您的性别是?a、 男 b、女2、您所在的系部是?a、经贸系 b、艺术系 c、文传系 d、电机系 e、农技系 f、食动系 g、计算机系3、您现在使用哪个牌子的手机?a、诺基亚 b、索尼爱立信 c、三星 d、摩托罗拉 e、西门子 f、国产 g、其他的牌子....

  3、以“阅读时间”作为坐标所反映的上海市民报纸阅读量出现下降:上海市民每天接触报纸的时间,分列前三位的是“15-30分钟”、“基本不阅读”和“15分钟以内”;接近四分之一的人(23.70%)主要是以浏览(15分钟以内)方式对于报纸进行阅读的;低于30分钟的人数超过一半(51.55%);超过30分钟的比20xx年下降了2,73个百分点;“基本不阅读”由去年的23.80%上升至25.88%,显示在传统阅读时代,以时效性见长的报纸正面临着在线阅读、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巨大挑战。

  六、阅读量调查

  60.41%的市民年均阅读图书超过4本,经加权平均,18岁以上市民年均阅读量为6.517本,7至18岁市民年均阅读量为11.165本,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纸质图书阅读量。与前两年一样,“1-3本”和“4-6本”是对于过去一年大约阅读了多少本“纸质图书”(不包括期刊和教科书)问题分居首、二位的答案,比例分别是30.97%和21.26%;20xx年位居第四的“一本也没读”今年下降至第六,其8.45%的比例比去年降低0.82个百分点,这是这一比例连续第二年的下降;分段来看,年读书量在1本至9本的比例为63.87%,接近去年的64.23%;年读书量在10本及以上的比例为27.51%,比去年提高了1.42个百分点,这也是这一比例连续第二年的提高。

  比照今年的“全国报告”中“成年国民阅读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的数据,年阅读量在4本及以上的市民比例达到了60.41%;将有关数据加权平均计算以后,上海18岁以上市民的年平均阅读量约为6.517本,7至18岁市民的年平均阅读量约为11.165本。

  七、数字阅读调查

  数字阅读稳中有升,“来源广,信息丰富”、“获取便利”、“收费少甚至不付费”、“方便信息检索”是市民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手机是市民最常使用的数字阅读设备,同时电子阅读器的使用比例逐年提高。

  “容易导致视觉疲劳”(23.33%)、“不适合精度阅读”(16.15%)、“难以筛选”(12.68%)、“学习与记录不方便”(11.14%)、“权威性不够”(11.06%)、“信息庞杂”(11.02%)和“编排质量相对粗糙”(11.01%)是数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来源广,信息丰富”、“获取便利”、“收费少甚至不付费”、“方便信息检索”连续四年成为选择数字阅读的前四项原因。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在性能上的提升与功能上的扩展在过去的四五年中造就了数字阅读特有的优势,从而形成连续几年数字阅读稳中渐升的态势;但同时亦应该看到:在相当部分的阅读者那里,数字阅读更倾向于信息的“获取”和“浏览”,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这从以下选择也能够得到证明:“可以深度阅读”在选择纸质阅读的原因中一直是第一位的,而在选择数字阅读的原因中却始终在末位。

  2、“手机”、“网络在线”、“IPAD/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连续三年成为上海市民在进行数字出版物阅读时使用最多的前四项载体。“手机”阅读(38.44%)和“网络在线阅读”(22.75%)的高选择率的在于它们的阅读低成本;而“手机”的比例连续三年居首,则还有其“方便”以及在技术方面的诸多优越性——数据流量接入网络不必受制于有线网络和wifi的空间限制,屏幕的扩大和分辨率的提高使得阅读体验更加舒适等——使得它作为与互联网结合的最为普及的移动终端设备,提升了阅读的交互性,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对于内容共享和多终端协调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电子阅读器的比例从20xx年的8.81%上升到20xx年的11.15%,增加了2.34%,比20xx年(3.60%)增加了7.55%。

  3、阅读者享受到数字阅读内容丰富、查询便捷、成本低廉这些好处,同时既要忍受“容易导致视觉疲劳”(23.33%)这种烦恼,又要忍受“不适合精度阅读”(16.15%)、“难以筛选”(12.68%)、“学习与记录不方便”(11.14%)、“权威性不够”(11.06%)、“信息庞杂”(11.02%)和“编排质量相对粗糙”(11.01%)等带来的的干扰,这个七个选项,每一个的比例都超过了百分之十一,可见这些问题导致的干扰是普遍性的;而这些问题,也正是使数字阅读在相当多的阅读者那里始终只处于“信息吸取型”状态的原因。

  4、“15-30分钟”和“0.5-1小时”是每天使用电子终端阅读时间的首、二位,这一排次已经连续三年,其比例和也从44.08%至50.04%至53.07%,逐年稳步上升;第三和第四的“1-2小时”、“15分钟以内”分别提高了3.73和1.22个百分点;“基本不阅读”比去年大幅降低了7.49个百分点,这也是连续第二年的下降。

  可见,使用电子终端阅读的市民在增加,时间段在加长,阅读总时间也在上升。三年来,电子终端移动阅读以“进取”态势逼近传统阅读导致两者距离缩小的趋势,既与上海市民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关,也与各种电子阅读终端、各种阅读APP的多样性、便捷性、舒适性提高相关,同时亦与政府政策与出版传媒业发展方向的导引、推进相关。

手机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背景

  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以及对信息的即时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手机技术不断成熟,生产手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这些因素都为手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大学生远离家乡求学需要跟家里和朋友联系,需要一个通信工具,而手机的价格便宜且方便就使它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电子产品。从另一个角度讲,手机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携带工具,它的优越性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报子、杂志等信息载体,成为快速接收新鲜事物的大学生随身必备的物品。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分析大学生购买手机的消费动机。

  二、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能够看出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机明确,消费欲望强烈,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大体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1、质量与实用的购买动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39%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9%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

  2、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

手机调查报告 篇6

  现代社会,手机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丰富。逐渐地,手机也在中学生当中出现,出于攀比心理或其它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在学校里使用手机。课堂上出现有人在发短信的现象,晚上很迟了却仍然还有人在打电话或者上网。很多学生白天都没有精神,神情疲惫不堪。于是学校制定了一些规定来组织学生带手机,但始终不奏效。为了正确认识中学生带手机这一件事,也为了使同学们意识到手机并不只有利,也有弊。我做了一个社会调查,以便更全面地看待这件事。

  一、调查目标

  (1)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现状

  (2)研究使用手机的利弊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形式,在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初三150份,高中50份。成功收回185份。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

  三、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确认(总人数:185)

  四、结果分析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调查的学生中

  1.有70.4%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这足以显示出了现在中学生正处于手机热当中。)手机成了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通讯设备,成为了学校中普遍见到的用品和谈论话题。

  2.有65.1%的同学是家长专门配置的新手机。

  3.有40.2%的人为了与家长联系,47.7%的人为了发短信、玩游戏,还有12.1%的人说:“时尚”!

  4.惊人的是,有95.5%的同学把手机带到学校来,并且大多学生把手机放在口袋里。

  5.更令人吃惊的是居然有81.1%的学生认为手机不会影响学习。

  五、中学生是用手机利与弊(评价学生带手机)

  利:

  1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评论:学校已经安装了IC卡电话,与家长及时联系汇报学习难道非用手机不可?

  2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关系;与现在的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评论:“与以前同学多交流,与现在的同学多交流”拜托,这也多交流,那也多交流,哪里有那麽多的时间。现在学生学习十分紧张,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把绝大部分时间拿来学习文化知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