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生活状况调查报告(通用30篇)

2024-04-07 08:14:20报告范文打印
生活状况调查报告(通用30篇) 大学是学子们梦想的地方,更是大学生创造永恒青春的地方,但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大学生活观进,进而不同人也就成就不同的大学生活,往往成功的人拥有着很令人激励的大学生活观,他们在大学期间往往过着积极的生活,而不是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 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样板戏,到遍地开花的卡拉OK;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健身运动;从打台球到网络游戏,从小人书到BBS……休闲娱乐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路变宽了,楼变高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悄然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们更注重健身,跑跑步、打打球。不像过去单一、被动选择,现在生活也富裕了,选择余地也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 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教会,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教会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对此 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多去关注社会,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动态,认识自身,认识社会,是一个提升自我,锻炼自我的宝贵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离开了大学这个象牙塔,来到了现实的社会中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人生;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多贴近社会,去感受最真实的社会生活,体味最真实的人生。

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27

  一、调查思路

  (一)调查目标: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释站。假期生活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大学寒暑假假期约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假期的次数是倒计时,过一个少一个。因此,作为一个有较高文化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的假期生活应该怎样度过才有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调查针对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展开大学生假期生活的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剖析现象背后的成因,找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

  (二)调查对象:广西师范大学学生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即制作一份面向大学生的假期生活安排调查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通过网络向身边的同学发放问卷。

  2、访谈法:针对身边具有典型性的学生进行深入的访谈研究,对不同个案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查,概括其特点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观察法:即通过观察身边的同学对假期生活的安排,得出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本次调查通过网络面向广西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且实际有效100份。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大一80.65%;大二12.9%;大三6.45%;大四0%。

  (二)本次调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大学生对于假期的自我观感关于假期计划,15%的同学表示有,并且很具体;48%表示有,但不具体;37%则表示没有计划安排。关于假期计划执行力度上,12.3%的同学表示一直坚持;57.9%表示实行一段时间就坚持不下去:29.8%则表示没有付诸实践。在回答如果假期里无事可做会有什么感觉的问题上,28.3%的同学表示会觉得日子很逍遥自在,很舒服;25.2%表示很自责,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40%则表示觉得自己很颓废,但也很无奈。关于假期生活规律性的问题上,22.5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规律;58.06%认为比较规律,无太大变动;19.35%则表示不太规律,尤其是饮食和睡眠。从以上三个问题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假期安排还是比较有规划,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假期时间,超半数的学生在计划的执行力度和坚持时间上还是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中也能看出一部分同学对于自己的假期生活感到颓废,却也没有想办法改变现状,怨天尤人,最终假期也会在他们得过且过中消逝。,每天的生活多是随心所欲,晚上不睡,白天不醒,生活规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的同学假期完全没计划或者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计划只是空置。我觉得这也折射出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对未来规划意识不强,自控能力不够,行动力不足。

  2、学习方面关于制定假期计划,24.5%的学生选择了学习或参加培训班;20%选择了与亲朋好友聚会;15%选择了外出旅游;22.5%选择了打工或参加社会实践;18%则选择宅在家。在学习态度方面,36.8%的学生表示在假期也要抓紧学习;27.5%表示假期就应最大程度的放松,暂时不学;29.2%表示在假期中无考试压力,不想学。从以上两个问题的数据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都有重视假期学习的意识。通过访谈和观察我们也了解到有一部分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打算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提升自我。比如,参加英语培训班,为四六级考试做准备;多看书,补充精神食粮;利用假期成块的时间,学习驾驶这种需要他人、驾校教授的技能,考取驾照;还有学习某项技能或为考取各种证书做准备,提升未来就业竞争力。但有一部分学生却存在这样的意识:只要逃离了学校,逃离了考试,就不用学习。在漫长的假期中,无上进心无紧张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屈指可数。

  3、社会实践方面在假期计划上,22.5%的学生选择了打工或社会实践。在做何种暑假工上,47.3%的学生表示选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12.5%表示做工厂里的工人;7.4%表示选择销售员或餐饮服务员;13.6%选择家教;8%选择志愿者;关于假期实践目的,26.38%的学生是为了挣钱,增加收入;35.46%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38.26%是为了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从以上三个问题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找兼职是为了锻炼自己,并希望与自己的专业对口或以后的工作接轨,对以后步入工作岗位起一个过渡作用。也有一部分的学生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假期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也日益丰富。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是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中不断磨练自我、提升自我的体现。

  三、相关建议

  (一)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可行的计划对学生来说,假期是一个难得的可以由自己完全掌控的时间。在学校时,学生由于上课或其他事情的阻碍,有许多想做却又没能做的事,但在假期,大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实现这些事情,首先得有一个详尽的计划。这个计划应尽可能的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具体性,还要突出重点,而不能过于片面性和抽象。计划赶不上变化,应根据情况随时修改计划,这样才能确保在假期里也能有条不紊,过的充实丰富。

  (二)学习不能松懈只要还是学生,学习永远是第一位。市场人才需求日新月异,本科学历已不被看好,许多企业岗位更青睐学历高一层的研究生,准备考研的同学则应该充分利用假期做准备。现在大学生当中,考证、过级之风渐浓,但也体现出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利用假期集中的时间,考过了自己感兴趣的认证,既多了一技之长,也能提升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