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状况调查报告(通用30篇)
工余时间只能打牌聊天
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记者所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
在成贤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无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时间,这些年轻的外来建筑工人就三五成群地聚在8人一间的宿舍里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侠类的电视连续剧。一名去年高中毕业来自淮安的20岁打工者小黄说,自己其实挺想继续学习的,但家里没钱,考分相差又太多。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他出来当了建筑工人,但一看到东大学生去教室和图书馆学习,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板发的零用钱凑了200元,就跑到南图办了张图书证,在别人睡觉或打牌的时候去看看书,感觉自己还有点追求。
据小黄透露,周围的打工者闲着无事不乏光顾黄色录像厅的,有的甚至把挣的血汗钱花在街头洗头店等不正当场所。言谈间,小黄显得很担心。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挣点钱帮助家里弟妹上学,自己再学点技术到苏南找个好工作,比这样单纯卖力气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能有为务工青年服务的培训职介机构,他认为,大城市的信息和技术比农村好多了。团省委的一项调查反映,67.1%的进城务工青年认为业余文化生活枯燥无味,同时没有人关心他们,他们感觉像四处漂泊的浮萍。
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
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团组织对您提供哪些帮助”时,有30.1%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有劳动报酬。
然而,务工青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也很薄弱,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仅有3.6%的人了解《劳动法》,仅有不到9%的人知道应与用工方签订用工合同。xx市玄武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或老板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与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33.2%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
在安德门民工市场,有很多外来务工青年被私营业主看中,双方口头谈一下工资、食宿条件就算找好工作了,根本没有任何书面合同。由于缺钱,务工青年6成以上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方式找到工作的,通过正规职介找工作的少之又少。某纺织私营企业在37℃高温条件下依然没有基本的防暑设施,经常有职工中暑晕倒在车间,这些职工中大多数是外来人员和下岗女工。
在务工青年工作的单位中很少有提供条件尚可的宿舍的,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对1000多名外来务工青年建了宿舍楼,对他们实行公寓式管理。但,像这样的公司目前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务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个甚至10多个租住在城市接近农郊的边远处。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由于工作不稳定,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尽管务工青年总体法制意识不强,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训和学习一门技术的重要,他们反映,找工作时,没有技术只能出卖劳力。一般用工单位很少会对他们进行培训,都要有现成的技术才会录用他们。 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
务工青年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他们目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他们的法制意识不够。他们的生活充满艰辛,他们还是游离在城市角落的“边缘人”,但他们正代表了江苏和整个中国未来农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务工青年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有个志同道合的对象和温馨的家庭。这样的希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令人欣慰的是,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正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团委正在着手实施“千校百万”计划,为进城务工青年的就业、户口变迁、子女入学、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权益维护摇旗呐喊。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团组织正逐步建立,鼓励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的政策也逐步出台,各种各样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读书俱乐部、棋牌协会、青年文化广场等正一批批涌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外来务工青年将引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走向市民化道路。
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18
引 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此的看法和满意度也是不同的。同时,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并结合相关学术理论,着实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新的生活方式的反应与满意度是如何的,这样有利于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的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是有目共睹的,甚至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都感受到了中国经济为其带来的巨大压力,这说明,我国正在向着实现社会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大步前进。但是在最近几年国民幸福指数调查中发现,国民的幸福感指数和经济发展速度没有成正比,正在急剧的下降。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思。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决定了我国的发展程度。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居民生活日益舒适,然而,我国城镇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却有所下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目的
当前我国经济上的发展使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了解人们对此的反应如何,是否满意或适应当前的生活方式变化,故在假期做了这份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以便为国家进一步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
西安市、大同市、固原市、内江市、商洛市、怀化市、葫芦岛市等
地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四)调查方案的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几个市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和回收,共发放了600份,回收了500份,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
(五)调查问卷
居民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
欢迎参加本次答题
您的性别?
男 女
您的年龄
18岁以下18-24岁 25-29岁30-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您所在的城市是
西安 商洛怀化 葫芦岛市 内江市
大同市 固原市 其他
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初中及以下 高中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您的职业是?
农民 个体户 在校学生 企业员工
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 五固定职业或待业
您的个人月收入是
20__元及以下 20__-3000元 3001-5000元 5001-8000元
8001-12000元 12001-20000元20000元以上
您对现在的职业和收入满意吗?
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19
一、低收入家庭基本情况
人口和劳动力情况。被调查的10户样本户主平均年龄52.5岁,最大的75岁,最小38岁;总人口39人,户均3.9人,60岁以上人口9人,在校学生12人;劳动年龄内人口16人,其中因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人,临时或无固定就业人口12人,户均仅1.2人。
2.居住情况。10 户样本户户均住房面积97.2平方米,人均24.9平方米,其中城镇户均61.5平方米,农村户均121平方米,;从房屋看,自有住房8户(其中1户为兄弟赠送),租赁、安置公房各1户;从建筑年代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筑的老房屋4户,80—90年代建筑的5户,近年建筑的1户;从结构看,土坯房 3户,砖瓦结构4户,砖混结构3户。
3.经营土地情况。4户城镇居民无承包耕地和山地面积;6户农村居民承包耕地25亩,户均4.17亩,实际经营耕地的只有3户共13亩,其他因无劳动力转包他人耕作;6户经营山地81亩,户均13.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