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实习报告集锦(精选17篇)
4) 重力无阀滤池:构造,工艺尺寸,配水系统形式,滤料种类,级配及层数,冲洗方式、强度及历时,膨胀度,冲洗水的供给及排除,管廊布置,自动控制设备,滤池运行操作程序,处理效果等。
5) 消毒设备:消毒方法,加氯量,加氯间及氯瓶库布置。
6) 清水池及送水泵站:清水池容积、构造及尺寸,送水泵站的工作特点,水泵布置和调度方式。
5、了解水厂自动化设施及运行情况。
6、了解水厂的组织管理及运行的指标,包括人员编制、漏失水量和水厂自用水量,每吨水的电耗、药剂消耗量、制水成本和水价等。
(三)实习体会:
通过到水厂实地参观学习,首先对水厂近期的工作情况,工作任务,水源问题,生产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对水源的突变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了初步的了解。其次,实地观察制水工艺,这是一座的传统工艺,60年代建成时产水几千吨,后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经改造扩建后变成2万吨、3万吨、8万吨,其中无阀重力式滤池老系统是95年建成投产,新系统是99年建成投产,逐渐完成生产能力增大的改变,对处理工艺:絮凝—沉淀—过滤的工艺流程,以及其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将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认识到感性认识,更加深刻地掌握了以往所学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论认识不完善、不全面的地方,更发现了一些自己错误的认识,再结合书本,进一步纠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以此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水厂实习报告集锦 篇10
实习目的:
1.了解自来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2.接触不同型号的机器设备,并简单了解其功能与工作原理。
3.通过实习,初步接触工作环境,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4.通过实习,掌握所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实习单位综合概述:
德州市第三自来水厂位于德州市东郊东七里铺,始建于1982年10月,1983年投入生产,初期占地44亩。整个工程由上海市市政设计院承担设计任务,当时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日。随着总公司经济的不断发展,供水市场也不断扩大。20xx年供水总公司为满足市供水市场的需求,对第三水厂进行了扩建,20xx年9月份扩建工程正式竣工,竣工后的第三水厂,占地面积达150亩,土建、配电等按12万吨水/日设计,采用法国的V型滤池及自动加药,自动加氯系统,出厂水质采用在线仪表直接显示。第三水厂每天实际向市区供水7万吨左右,担负着城区539平方公里,55万人口的供水任务。
实习内容及进度:
(1)自来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2)实习后的体验与心得。
二.参观实习地点,了解工艺流程。
通过实习,我初步了解了德州市第三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即:
现在就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具体分析:
1.水库源水(源水检测)。
德州市第三自来水厂的水源是沟盘河水库。沟盘河水库为德州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承担着50多万城市居民的生活供水任务。水库整体呈带状,全长4.6公里,平均宽度300米,分为四个库区,占地600余亩,最高蓄水位21.00米,目前库容为550万立方米。沟盘河水库以引黄河水为供给水
源,黄河水由引黄干渠入丁东水库(库容1.2亿吨),再由丁东水库通过DN1200输水管道引入,每年调水约十余次,调入前严格把关,水质情况比较稳定,全年平均水质达到国际III类水标准,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经过近几年的围堰护坡、建绿化带、设隔离网等整治措施,使沟盘河水库成为一个全封闭式、环境幽雅的水库。为德州市区供水的水源水质安全做了有力的保障。
这一环节主要进行的是源水检测,目的是确认源水的水质达到国际标准。第三自来水厂采用PLC分级递阶控制系统,由中控室进行集中管理,自动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供水管网覆盖了河东开发区、高铁新区、运河工业区、德城区等。为德州市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可靠的发展条件。为严密监控水质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保障城区居民的用水安全,德州市沟盘河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于20xx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采用WM20xx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对水中五参数(PH、浓度、溶解氧、电导率、水温)及氨氮、高锰酸盐指数、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物毒性、叶绿素项目的实时监测,及时了解水体受有机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富氧化程度,确保在水质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发出预警信号,为应急处理赢得时间。
2.一泵房(加药、加氯)。
第三自来水厂的一泵房由四台水泵、四台离心泵组成。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即:
原水 + 水处理剂 → 混合 → 反应 → 矾花水
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德州市第三自来水公司使用的是聚合氯化铁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