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文明社区工作自查报告(精选30篇)
二是创新“五级治理”,构建社区自治平台。20xx年10月起,盘龙区构建“区-街道-社区-居(村)民小组-楼栋”的工作模式,截止到现在共有51个社区、村开展了“五级治理”工作,全区共有社区治理理事会理事长37人,理事会成员223名、居(村)民小组长508名、楼栋长(十户长、居民代表、村民代表)1106名,共入户走访辖区居(村)民65042人次。“五级治理”体制确立了以区级为主导、街道为主体、社区(村)为依托、居(村)民小组为支撑、楼栋(户长、居民代表)为基础的“五级治理”架构,发挥社区居(村)委会自治功能,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二)从赋权入手,确保居民群众参与决策
一是实行“多元合治”,让多元主体找到参与通道。成立了“盘龙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对社区社会组织,放宽登记条件,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备案、后登记,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的办法,依法纳入监管;在社区开展“五级治理”工作中,下拨专项经费支持社区发展社会组织,各社区均备案登记了居民自治、为老服务、文体活动等类型的社会组织。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社会组织的384个,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294个,其他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类的社会组织800余个。
二是采取“协商共治”,让民主决策得到充分落实。结合社区“五级治理”工作,制定下发了《盘龙区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实施意见》,明确了社区民主协商的内容,创新了社区民主协商的载体,规范了社区民主协商的程序,积极指导各街道以社区居委会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居民民主权利为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主实践活动,调动了居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积极性。涌现出社区论坛、民情恳谈等新的自治方式,建立了党员在社区登记、人大代表进社区,政协委员联系居民制度,制定了社区居民反馈问题处理流程,规范了社区居委会会议制度和居民代表提案制度,完善居务公开,创新了社区QQ群、社区报、社区论坛、微信平台等协商渠道,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开展了”邻居有话对我说”、“幸福圆桌会”等活动,采取定时定点接待、民情恳谈、入户走访、电话听取、意见箱等形式,由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居民小组长、楼栋长面对面听取并收集居民意见或建议,促进社区民主协商制度化。
(三)从规范入手,制度建设不断优化
一是明确制度,让社区治理有据可依。在工作推进中,各街道、各社区人员队伍健全,并在小区、庭院、楼栋设立“五级治理”管理人员公示牌,制定了居务公开制度、居民代表提案制度、工作人员选聘调整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入户走访登记制度、志愿服务制度等十几项工作制度,规范了社区居委会、社区治理理事会成员、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的工作,开展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了社区居委会、社区治理理事会成员、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了“五级治理”工作开展。
二是自主创新,特色创建推动品牌亮点。开展社区治理工作以来,各社区均呈现了一大批亮点特色,如:拓东街道结合网格化大服务管理机制,着力打造社区“五级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将网格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楼栋;鼓楼街道细化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化管理和“一岗多责”工作制度,形成了“日检查、周小结、月考核、季讲评”的工作模式;东华街道基础工作扎实,规范“五级治理”工作台账,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居民反映的各种问题,社区治理工作稳步推进;联盟街道不断优化“五级治理”工作人员队伍,安排社区专职副主任到工作亮点比较突出的社区跟班学习,设立了“名站长工作室”,对优秀小组长、楼栋长定期开展评优评先;金辰街道依托网络积极开展工作,将“五级治理”与平安创建相结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青云街道金沙社区建立的“数字盘龙”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了三级业务闭环,职能部门下沉网格;龙泉街道以举办文化活动为突破,建立了社区微信公众交流账号;茨坝街道在开展“五级治理”工作中组织了“巧手行、美食行、健康行、读书行”等主题活动。
(四)从精细入手,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夯实基础,强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盘龙区制定了《城市社区办公用房及活动场所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规范社区办公用房及活动场所装修经费的通知》,明确了从20xx年起区级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建设。从20__年至20__年,区财政共拨付5750余万元为4个街道10个社区购置5271。5平方米社区办公用房,拨付258万元为7个街道11个社区装修了社区办公用房。
二是“智慧助治”,更加注重信息化支撑。盘龙区开展“数字盘龙”建设,“数字盘龙”构建了覆盖区、街道、社区纵向互联,多部门横向互动的智能信息化网络,以数字化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优化了采集上报、指挥派遣、处理反馈、任务核查、结案归档、考核评价六步闭环工作流程;形成区级“小循环”、街道“微循环”、社区“自循环”的三级闭环分类处置机制;把辖区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复杂信息关联到电子地图,形成“一图一网络”,实现由平面向立体三维的转变,达到多层共治的精细化关联。“数字盘龙”设置了1个区级指挥中心、12个街道分中心、610个网络,按照专职力量一格一员,专业力量一员多格,兼职力量一格多员的原则,将单元网络力量配置为1+1+1+N模式,1为区级巡查员、街道监督员、社区网格员,N为志愿者、庭院长、楼栋长等,下沉到单元网格,对涉及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六步闭环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突击型”向“长效型”、由“经验型”向“法治型”、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逐步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善政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