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公益事迹材料范文(通用34篇)
在任经济管理系主席期间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促使学生会成员更加团结、积极、向上。如:集体农家乐、雷锋纪念馆等。
四、生活之路:爱是前进的航标
在生活中,他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平时很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助同学,所以很多同学不管生活上还是思想方面有了困难也愿意来寻求他的帮助。在生活中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当然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在取得各方面成绩的同时,他不骄不躁,也不断地鞭策自己。进入信息学院,是他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使他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生活中,我衷心的祝愿他可以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谱写美好的明天!
热心公益事迹材料范文 篇5
潭头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始了,在一间教室里,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一会儿辅导学生弹月琴,一会儿走到另一角落给学生讲解拉二胡的基本功,看到有几位学生姿势不对,便赶紧走过去手把手地纠正,忙得不亦乐乎。这位老人就是“少年宫民乐班”的志愿者辅导员——师傅。
组建“民乐队”活跃乡村文化
今年62岁,13岁在这里读小学时,有个郑老师对民乐十分精通,课余时间经常在学校小花圃里拉琴吹笛,放学路经那里都看得痴迷,甚至忘了回家。郑老师见景,便教他练琴,这样到了小学毕业,学会了拉二胡、弹月琴、吹笛子几种乐器。随后,他不管在上山下乡劳动之余,还是参加基层工作,唯一爱好的就是民乐弹奏。每遇到重大节日,镇、村组织文化活动,他都积极参与,成为文艺活动的骨干。20__年,为了让更多人加入到民乐队伍中来,他与一些民乐爱好者一起,成立“民乐队”,成员中共有中老年人20多人,潭头镇文化站腾出一间房屋,作为他们的.活动场所。晚上,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由指导练曲,演奏水平大为提高。历年来,市委宣传部、潭头镇组织文化踩街、民俗节等活动,这支“民乐队”都特别引人注目,大大活跃乡村文化。在今年第六届民俗文化节上,“民乐队”的精湛演奏,博得观众的高度好评。现今在郑茂国先生关心下又正在彩排“文脉潭头风光好”。
执教“少年宫民乐班”传承下一代
随着“民乐队”声名远扬,参与活动的群众多了起来,但全部是上年纪的老人,没有一个年轻人。这样下去,民乐岂不是后继无人?突然,心中升起一种想法,组织一个“少年民乐班”,让宝贵的民乐文化传承下去。
20__年9月,潭头中心学校校长登门拜访来了。原来,学校根据市委文明委的要求,创建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旨在为学生,特别为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更丰富的课外活动。知道师傅民乐造诣深,请他来当“少年民乐班”的辅导员。校长的话正中下怀,喜出望外,立即答应下来,并表示不收一分钱,培育一代民乐新苗。
正当庆幸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可老伴的心却凉了半截。原来,还担任某剧团的琴师,每个月5000元,如辞职不干,仅余下他千把元的退休金,家庭生活怎么办?老伴到底是个明理人,只说了一句话:生活紧一点过没事,你就去当孩子王吧。
“少年民乐班”学员有20名,其中学二胡12名、月琴8名,同时教好这两种乐器,加上学生基础差,其难度可想而知。按照学校安排,每周一、二下午、周六上午为上课训练时间,而却在上课前天就来“民乐班”教室,检查乐器,发现断弦的给更换,并重新和声,涂上松香,所有准备妥当,就要半天时间,下午学生来就可以进行练习。通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他们已初步掌握了弹奏手法技巧,并能单独演奏简单的曲目,如《北京有个金太阳》、《上学歌》等。三年级学生刘鑫宇进步最快,她的二胡能拉8首歌曲。
学生们通过拉琴,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到了双休日,他们结伴到家里,请教师傅。这样,老伴可忙了,专门整好一间,摆上椅子,满脸堆笑,耐心地示范讲解。有的学生家长,也跟着来,看到小孩会弹乐器,也高兴地直夸:“刘师傅是个热心人,太谢谢你了!”
当被评为长乐市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时,他笑着说:“让民乐文化在青少年身上传承发扬,是我最大的心愿,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会继续做下去!”
热心公益事迹材料范文 篇6
姜崇博,一个聪明、活泼、开朗的大男孩,现担任八年级2班团支部书记,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中,他孝敬父母,懂事听话,总是想方设法为父母分忧解愁,是父母的好帮手;在学校,他勤奋好学,心系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且成绩显著,是老师的好助手和同学的好榜样;在社会,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是传递爱心的小天使。
一、尊老爱亲学做人
从小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孩提时的姜崇博就是一个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的好孩子。他懂得体贴父母工作的辛苦,每天吃完晚饭,他就主动洗碗,帮妈妈整理厨房。每到周末,他都会帮忙打扫房间,或洗衣服。父母有时因工作或生活琐事,心情烦闷,每到这时,他就用平时看到的幽默滑稽的笑话来逗父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