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养德文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30篇)
二、她温柔贤惠,勤劳大方,展示“咪”的魅力
丈夫工作成绩出众,而妻子也毫不逊色。福利院的工作性质让温柔大方的妻子工作如鱼得水,许多老人小孩都喜欢这个亲切爱笑的大妹子和阿姨。当然喜欢她的不仅仅只福利院的老人孩子,公公婆婆及他们的乡里乡亲、邻里邻居都喜欢她,每个月回安乡老家时,都是大包小包地给村里的困难老人们带一些衣服食品等,大家都喜欢叫她“芳儿”。
三、他们家庭和谐,比翼双飞,共奏美丽五线谱
何纯祖是一位78岁的老人,体弱多病,无劳动收入,生活不能自理。而正是这位老人,几年前一直靠在街头乞讨生活。两口子知道他的情况后,多方衔接,将他安置在福利院中。当然,他们更是儿女的榜样。儿子在常德市一中读书期间,他们给儿子在学校里面租了房子,但无论工作多忙,他们每天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儿子,与儿子谈心聊天。现在儿子备考中南大学研究生,在学校也是优秀志愿者,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贡献社会。
清廉养德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篇26
说起刘,很多人都会流露出羡慕赞扬的眼神,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那个媳妇很能干,她是大家公认的好媳妇。”这不仅是因为她在群众中口碑好,更主要的是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她的家夫妻相敬如宾,孩子礼貌诚实。结婚以来,他们夫妻恩爱、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热心公益、宣传科普,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什么是文明家庭。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结婚以来,刘夫妇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闲暇时间常在家里召开家庭小会议,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向老人请教,听取老人的意见。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挂齿,但它就像催化剂使他们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乐。许多人问她:“为什么你的家庭如此融洽?”她说:“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在日常生活中,她和丈夫还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常言道:“成功人士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人支持”,而他们应该是“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在支持。在她家里,虽然家庭成员性格、爱好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为教育好孩子,刘夫妻二人付出了很多艰辛。无论工作再忙,回到家,总要抽出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刘和爱人虽然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但他们从来不搞“家长专制”,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长空间,从没对孩子制定过任何强制学习目标,也没强迫孩子学习过任何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在才艺学习上也都是给予他参考意见,最终还是由孩子依据自己兴趣爱好做出决定。
在丰收厂小区,刘夫妻俩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处的很好,每当谁家庭有困难,或吵架什么的,他们夫妻俩总能热心帮忙,为别人解决矛盾,自觉当起了义务调解员。左领右舍有什么困难或是心里话也都愿意与刘沟通,与她无话不说,不管别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热心帮助,邻居都非常尊敬他们,跟兄弟姐们一样,从未红过脸。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关心、遇事有商量,居民们都说刘一家是真正的好人。真心待人是他们家庭的处事态度。平日里,夫妻俩特别乐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哪家有个大事小事,都有他们夫妇忙前忙后的身影,用一腔热情为他人解决实际的困难。
她的家庭还很热心公益事业,每次都能带头做好各项公益事业,主动的投身劳动,以身作则。对于贫困家庭户也常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贫困的家庭解决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提高群众的科学普及,社区制定了科普活动站、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宣传栏)等。刘积极参与社区科普事业发展,她时常组织丰收厂家属院的居民群众来到社区、辖区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开展科普活动。他带领大家来到社区活动室,浏览报纸、阅读书籍;在广场给大家宣讲科学文化知识;使小区科普及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达到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由于小区面积大、人口多的特点,刘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提高辖区科普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社区组织了秦腔自乐班,喜洋洋健身队等活动队伍。刘有效利用了这些队伍,宣传了科学文化知识。小区居民通过观看精彩演出、阅览科普展板增长科普知识,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科普活动寓教于乐,深受居民群众的喜爱。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和谐。
清廉养德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篇27
她叫小丁,发热门诊的一名医生。
20__年岁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横空而降。20__年1月17号晚7时,医务部紧急通知开会,会上通报了省卫健委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要求与安排。1月23号就是除夕,情况紧急,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犹豫和多想,于她是主动请缨,和另外四名主任轮流24小时值班。经过协商,先从1月18号(农历二十四)开始至1月30号(农历正月初六)迅速认真学习下发的有关材料,各种防护物资协调准备,诊治流程梳理清楚,筛查发热患者,做好登记与上报,确保春节安全、平稳度过。
做为一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60后医务工作者,她因为以前参加过20__年SARS一线防控、20__年H1N1甲流防控,从一线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知识与经验;即便深知这项工作的危险与困难,但强烈的使命感还是促使她毫不犹豫、毅然决然的报了名,继续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抗战,并同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幸被选中,并且从1.18号成为发热门诊第一梯队一线接诊大夫,一直到现在依然坚守在发热门诊,坚持在抗疫一线。从最开始新冠肺炎防治草案,一直到现在新冠肺炎试行第八版,以及医院下发的各种防控培训,并经常参加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疾控大培训”学术会议,不断学习,确保不出现任何漏洞、差错,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确保患者、员工零传染,对每一位接诊的`发热患者按照规范,耐心登记,仔细询问,详细诊查,认真治疗,爱心疏导。到目前为止,她一共接诊发热患者共计800余人,新型冠状肺炎疑似病例1人,无1例误诊、漏诊,无1例医护及患者被传染。得到领导、同事、患者的一致认可与称赞。她能无畏艰险,第一时间冲在一线,并一直坚持在抗疫一线,一方面与祖国的培养、领导的鼓励、同事的支持分不开,另一方面,与她家人的大力支持、守望相助分不开。她的父亲是一位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母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他们恩爱和睦,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从小经常给她讲抗美援朝的故事,告诉她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讲解仁义礼智信的立身之本;上学时经常写信鼓励她,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怕困难,任何困难都是纸老虎;结婚后经常来电话告诉他们夫妻一定要相互理解,互相包容、互相鼓励,恩恩爱爱,齐心协力;工作后时时告诉她,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要拈轻怕重、不要挑肥拣瘦,人的能力有大小,你尽力了、你认真了,就无怨无悔;由于疫情,今年春节一直到5.1以后,都没能回去看望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而他过完春节就罹患了带状疱疹,听哥哥打电话说父亲疼得吃饭都有些吃不下,晚上更是疼得难以入睡,可当打电话问他情况时,总是告诉她没事,这点小病不可能带他见马克思,让她安心工作;当父亲终于得知她在发热门诊工作时,对她说,别害怕,做好防护,这病能有美帝的钢枪大炮厉害……今年伊始,她第一时间来到发热门诊,当回去告诉她爱人时,他说”我就猜到你会去,让你去武汉你肯定也会义无反顾的,这个时候就是责任担当的时候,绝不能逃避,此时不去,更待何时?我支持你,不过,你一定要做好防范,严格按规范执行!”他在网上买来紫外线灯、来苏儿、酒精等,她一下班回家,总是用酒精给我从上到下喷洒一遍,然后把换下的衣服用紫外线照射,最后放至洗衣机内清洗干净,从始至终,未有半句怨言,还总是嘘寒问暖,为她担忧,包括捐献到科室的微波炉,也是她爱人得知她们没法按时吃饭时,偷偷从网上买的…….她的女儿,抗疫期间,作为一名考研学生,正好在家,当突然得知她去了发热门诊时,哭了起来,让她一定注意安全,不断的上网了解新冠肺炎的情况…她下班回到家,总能吃到可口的饭菜,香甜的水果!她有热爱的事业,有依恋的单位,有温暖的家庭,人生圆满如是,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