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单位自查报告(通用4篇)
五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严打整治机制。打击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也是促进治安防范的重要举措。我们把打击刑事犯罪与加强治安防范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我们在建立严打整治长效机制方面,一是形成了治安形势分析制度。党工委每季度都召开一次分析评估治安形势会,社区(村)每一个月都召开一次治安通报会,我们还结合每季度的公众安全感调查,及时对治安和犯罪问题适时预警,畅通治安信息渠道,提高群众防范意识。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行动,如我们在全街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打击“两抢一盗”为主要内容的严打整治集中行动,通过强有力的持续打击,刑事案件上升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三是抓好重点部位的整治工作。我们对青洲外口公寓进行重点整治,制定了整治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整治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
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区政法委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经过全街上下的共同努力,我街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街道”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仍然感到与上级的要求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
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得到一定的遏制,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但目前困扰着我们治安问题的“入室盗窃”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仍很薄弱;在公众安全感的调查中,群众的“知晓率、满意率、参与率”虽然有一定的上升,但上升幅度并不大。我们一定会正视这些问题,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为建设“平安马尾”,构建和谐安全的罗星街道做出新的贡献。
平安单位自查报告 篇2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开展平安创建,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实现了“八个不发生”的目标要求,确保了社会稳定,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创建“平安”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平安防范新体系
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安居乐业。创建“平安”既是实现新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今年以来,局党委一班人从加强思想认识、完善组织网络、落实各项制度方面下工夫,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经贸局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来抓,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工作人员和辖区单位共同抓。经贸局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分管书记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平安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的协调、检查指导和考核验收等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创建工作,制订了创建“平安”的总体计划,加强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落实了各项综合防范措施。
(二)组织网络到位。为了增强地区防控功能,我们重点从完善组织网络方面下工夫。在局平安创建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各所属单位也相应建立了创建组织,设立专职综合治理工作人员,并明确各级“创安”工作目标,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创建工作网络。目前,辖区群防群治力量有专业治保人员20多名,非正规就业安全人员20多名,义务巡逻队员近50名。由此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网络。
(三)管理制度到位。为了促进全局综合治理工作,健全制度建设,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平安建设力度。局党委班子对综合治理工作做到“思想上有位置,组织上有班子、工作上有布置,经济上给票子”。我们多方筹措资金,两年来,在社会安全防范上投入资金达1多万元,为构筑“平安”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同时,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如《突发、重大事件事前预警制度》、《治保调解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有效保证地区安全防范工作。
二、深化安全防范,完善平安建设新机制
搞好平安建设,机制是重点。平安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创新机制,才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居住在职工、居民才能具有充分的安全感,为此,我们从“四个坚持”入手,积极做好各种防范工作。
坚持发挥基层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做好事前防范和预警机制建设工作。在维护局域稳定过程中,我局道始终以构筑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为重点,聘请基层信息员9名,不断健全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队伍。全局以居住地为重点,单位为依托,每月一次对所属企业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摸,实行“零报告”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排查认真、信息畅通、职责分明、处置及时。有时个别人员由于不理解有关政策心理预期过高,一度采取了联名信访、上访等过激行为,局党委和有关单位一道,及时进行疏通调解,通过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有关工作人员经常深入职工家中,扎实做好群众基层基础工作,及时收集、排摸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通过疏导、化解工作,使一些事态平息在萌芽阶段。一年来,我们共排查调处各项纠纷、矛盾5起,调解成功5起,成功率达100%以上。受理各类信、访、电12件,办结率、反馈率均达100%。
平安单位自查报告 篇3
一、加强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工作,落实各项创建措施
自监督所成立以来,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把创建文明单位的规划纳入单位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落实所领导、工会、共青团及各科室主任创建工作责任。坚持精神文明目标管理,将制度建设、环境面貌、思想政治学习、职业道德、行业作风、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综合治理等十个方面的创建内容量化成27个项目,共100分进行考核,并与年终奖金、评优、晋升等挂钩,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全所的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实行月查制度,直接同月底奖金挂钩,促进职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极性。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党政工团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性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争创文明科室”、“两个效益劳动竞赛”、“青年文明号”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文明风气日渐昌盛。连续两年开展职业道德、行业作风状况社会问卷调查,被监督单位对我所卫生执法工作、行业作风、职业道德三方面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
我所领导班子以“四好”要求为目标,加强自身建设,订立了《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关于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的.规定》等内部规定,实施党风廉政责任制度,坚持加强职工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建立所务公开制度和所务公开栏,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民主。班子团结进取,勤政务实、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得到群众的肯定和好评,所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区、局先进党组织,监督所去年被评为局先进和区抗击非典先进集体。
二、抓好“两改”工作,保持单位稳定与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精神,结合单位具体情况,稳步推进,不断深化,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依靠广大干部群众,顺利完成了两项改革。
在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依法办事,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按需设岗,按岗定酬,择优聘用,定期考核,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起“上岗靠竞争、分配靠贡献、管理靠合同”以及单位自主用人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的人事管理体制,充分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通过改革,理顺了单位卫生监督执法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为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道德风尚
组织全所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和落实,寓教于乐,组织开展各种“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运用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取得的效果明显好于说教式、填鸭式的刻板的说理教育。
抓好职工青少年子女的教育工作,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所职工子女取得的政治、思想、学习方面的进步,均由单位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督促职工加强子女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本,培养下一代独立、进取、敢于竞争、意志坚定的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