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美术教育调查报告(精选3篇)
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调查表明农村学校美术仍是薄弱环节,美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农村美术教师属于兼职教师,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和新课程培训,有的没有美术课程标准,有的缺乏必要的教学参考书,有的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驾驭教材能力普遍偏低,教学能力水平相应较差,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村美术教育发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教学设施严重缺乏
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学校没有美术活动教室,没有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配备相应的写生桌椅、画板、画架、静物器皿、石膏像等教学设备。农村大部分学校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为了压缩开支,对于美术教学必需配套的资料一概不予订购。教学条件的滞后,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
5、学科地位重视不够
美术学科是学校教育的薄弱学科,与音乐、体育一起被调侃为“小三门”、“副科”、“搭头课”。为此,在教育教学评价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科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很多学校对美术教学在计算工作量时只相当于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60%,美术教师在评优、评职、评先、住房等方面的待遇都低于其他学科教师,据调查很多具有20多年教龄的美术教师,到目前还没有评上中级职称。这些都是直接造成美术教师大量流失和教育教学随意散漫的主要原因。
三、思考与建议
1、提高认识,依法治教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按规定接受的课程教学,是最起码的权益,是教育公平的最基本表现。为此,各级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美术课程,严格按照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任何一个称职的教育管理者,校长和教师都应该树立依法治教的意识,自学执行教育教学法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教育部于1990年以文件形式出台了一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其中明确规定县级教科所(室)要配备专职艺术教研员,然而18年过去了,我州8个县市只有保靖县教科所配备了专职艺术教研员,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州艺术教研队伍配备明显滞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艺术教研员配备,对美术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及评职、评优、评先都应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尽量做到评价的公平。同时,对美术教师加强培训,不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3、改善办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中小学校长要站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学校美术教育,要在年度经费预算中保证美术教育的基本经费。积极创造条件,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展览室,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器材配备目录,配备美术教学及活动器材,确保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督导评估力度
为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教育督导部门必须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督导评估的力度。如学校常规教学检查,学校目标管理检查,各级地方政府督学检查,都应把学校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评估检查,从而不断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使学校素质教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农村学生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篇3
从初中美术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入手,寻找高一学生审美能力、绘画、手工等技能参差不齐的原因,寻求改变这一状况的途径及对策。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学科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就目前农村学校美术学科教学而言,存在着严重差异,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技能较差制约着综合能力的发展,并对此提出若干意见。
二、问题的提出
新入学的高一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美术基础技能严重参差不齐,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成了摆放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形势下,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关系着素质教育能否全面实施,关系着是否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这一责任,关系着是否能够全面实施“三个一切”,望能引起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问题形成学生水平差异的原因调查分析结果
(一)生源问题
1、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在农村各学校中,中心学校的领导老师重视程度较高,学校配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如: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中心学校每年都参加县局举办的各种竞赛,长此以往,带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较好,而其他农村学校不参加这一活动,因此与镇中心校相比会形成较大的差距。
2、有些农村中学领导往往也很重视,但由于师资配备不平衡,一般美术课都由其它学科老师代课,授课内容比较随意,不按大纲、课标要求上课,天长日久势必形成一定的差距。
3、还有些学校领导、老师、学生重视都不够,认为美术学科只是副科,乡镇教办又不统考核,老师随便“代代”,学生随便学学,这样与活动较多的中心校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二)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同一班级在同样的教学、学习条件下也会形成一定的差异。有些同学天生爱好美术,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美术素养自然会提高很快;而有些学生或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影响,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一统天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认为学美术没出息,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针对性地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美术学科教学
1、由于农村中学这种状况的出现,就高中美术教学而言,本身就和初中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缺乏一种“连续性”。初中美术教学,特别是一些师资薄弱的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训练,这些学校美术教学中只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多向思维能力,学科教学往往容易多注入表现、抽象、超现实等手法,学生绘画多姿多彩,说白了就是让学生随便画画,因而完全忽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而高中美术教学从根本上要使学生有一定的中国画、素描、色彩技能。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根据教材与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初中教材以外的技能常识方面的知识讲授,尽量填平存在的天形的“沟”这样做,其一,在面上可增强初中美术教学与高中美术教学的连贯性;其二在点上可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补课”。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因此而扼杀学生的自主与创新。高中中学生的教学毕竟不是美术专业训练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在美术教学薄弱的学校中欣赏课问题尤为突出。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应注意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方法与欣赏程序的同时,增加美术技能、技法的介绍,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审美选择,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为学生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美术学科教学中可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据初中美术教材为依托,选择一些既复习初中部分知识,又能本着针对初中教学中技能传授不够的特点选择性、过渡性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为美术学科课时少,学生易忘,再进行回顾的特点进行教学,又能对薄弱学生进行“补课”。例如:教高一学生欣赏中国画时,可穿插中国画用线的方法、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可为线造打个基础,又可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补上一课。
4、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辅导中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辅导,力量有所倾斜,让这些学生能与大家共同进步,不至于对美术失去兴趣,或作业成为负担,草草了事,应差式地完成任务,尽量能做大面积“丰收”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