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农村发展调查报告(精选21篇)

2024-04-03 07:41:24报告范文打印
农村发展调查报告(精选21篇) 一、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青年是创业就业的主体力量,推动青年创业就业是青年最具体、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有效的载体和途径。....

  三是资金到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在投入。镇党委、政府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把场镇作为商品来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大力吸引外资投入参与小城镇开发,因地制宜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吸农、加速发展”的路子。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统征统管,并着力建立场镇资本的生成机制,以政策性投入和生产要素投入为主,选择让开发商能够赚钱的项目,使无利变有利,资源变资金,让土地在流动中升值。今年1-11月,新增建设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达625万元,全部属个人投资。今年城镇建设收益约80万元,除拿出20万元用于合金会个人股金兑付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场镇建设再投入。

  四是管理到位。镇上成立了专门的`场镇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了考核管理制度,派出所、建设、工商、税务等相关单位齐抓共管,整治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效果突出。镇上购置了垃圾车,聘请了保洁工,对垃圾实行定时清运,街道随时保洁。对“乱摆、乱放、乱建、乱倒、乱停、乱贴”等现象进行坚决整治,实行“四归”,即坐商归店、行商归市、车辆归点、广告归栏。切实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反对欺诈暴利,要求经营者明码实价、亮证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在各行业中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居民中开展争做文明镇民活动,居民的思想素质、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明显增强。形成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和睦友善、尊老爱幼的良好社风。

  三、注重“四个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特色经济。在小城镇建设中,××镇党委、政府立足镇域经济特点,着重抓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确立了蔬菜、水果、竹木、畜禽四大支柱产业。各种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通过市场源源不断销往外地,特产“仁”字豆腐干更是远销重庆、达州等大中城市。随着场镇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和功能的日益完善,××镇还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场镇从事二、三产业。几年来,全镇就地安置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小城镇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开启了希望之门。村民周搞养殖业,投资20余万元养蛋鸡1万余只,年收入达15万余元;朝阳村9、10社蔬菜种植形成规模产业,今年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将增加13元。市场的吸收,利益的驱使,政策的开放,使农民不再囿于有限的土地,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纷纷告别以往传统农业单一、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进城入镇,建房经商,自觉走上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2、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工业强镇。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向场镇集中,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支撑力强的骨干支柱企业。如矸砖厂一年可生产矸砖1200万匹,原创:产值达108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该镇农民与*县业主合资70余万元新建的页岩砖厂,预计年产值可达196万元。彩瓦厂系回引工程,由打工青年周*等回乡创办,今年可初创工商税5万元左右。

  3、与商贸流通相结合,繁荣场镇经济。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发展,旺盛的人气有效地剌激了商贸流通。××镇不仅将周边乡镇的农民群众吸引了过来,连重庆的商人都云集赶来搞展销会。镇中心黄金地段的地价已攀升至每平方米3000元。以运输、餐饮、服装、文化娱乐为主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600余户,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424人。

  4、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文经互促互进。场镇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观音镇适时引导兴建中心广场等一批开放性的文化娱乐场所,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同时,活跃的场镇文化集聚了旺盛的人气,带来了商贸流通的新发展。

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篇13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