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调查报告(精选15篇)
5、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各级团组织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的意义和目的,介绍基地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现代化手段和优质服务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以带动青年创业致富。
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篇2
总结过去,比较现在,基层妇联工作也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存在着社会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这也对于基层妇联工作一贯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和任务下,依据基层妇联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寻求一种与现代妇女需求相适应,与妇女发展相贴近的更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方法。更好的为妇女儿童服务。
一、新形势下我镇妇联工作存在的不足。
总体来说,由于各村妇女干部队伍的积极工作,在妇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够较好的组织开展妇联活动,得到妇女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各村妇女主任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依旧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
(一)是各村妇联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各村妇联组织的发展状况与各村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经济基础好,村委较重视,村妇女干部队伍的人员配置、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情况都落实得较好,妇联工作较有成效。反之,妇联工作就不能开展,甚至没有开展。
(二)是妇女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各村妇女干部队伍是与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妇联组织,是镇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和源泉,其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妇女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妇女儿童的切身利益。虽然近几年,妇女干部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年龄结构也逐步年轻化,但是思想观念仍然落后,工作的创新意识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三)是各村妇代会主任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待改善。妇代会主任的报酬一般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其上升空间有限,直接影响了妇联干部的活力。
(四)是妇联工作经费普遍不足。工作经费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各村妇联要在提高妇女儿童维权、开展活动等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目前,经费不足、没有奖励奖金机制是导致各村妇联无法顺利开展家庭文明建设、信访维权、培训指导等活动的重要因素,也使得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不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各村妇女干部工作职能有待改变。从整体上看,我镇的妇女干部普遍存在兼职现象。由于工作时间、精力有限,妇联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开展工作力度不够,工作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有的村妇代会主任工作成为“副业”,出现“专职不专用”的现象,导致了妇联工作职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二、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思路探索
在市妇联的帮助与指导下,在具有丰富经验的老一辈妇联主席的启发下,既要继承妇联工作优良传统,又要结合新的实际,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积累新的工作经验,有新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贴近妇女,选准定位。基层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纷繁复杂,在面对各色妇女,碰到各种状况时,我们都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妇女切身利益出发,换位思考。开展工作要顺应形势,明确方向。这个形势和方向就是时代的发展、上级的要求和妇女群众的切实需求。如果定位不准,脱离妇女的实际需求,我们的工作再有创意,也会失去意义。
(二)、抓住主要问题,选准切入点。面对千头万绪的妇联工作,遇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主要问题,选准突破口,确定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最主要和最重点的问题上,即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研究和分析问题,为积累经验做好工作打下基础。
(三)、坚持基本原则,选准创新思路。虽然我们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缺少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尚且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基本经验,寻找突破性进展,客观的做出科学决策。
(四)、做好战略部署,选准工作方法。妇联工作也如其他工作一样,需要我们做好战略部署,做好严谨的策划方案,选准工作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计划、方案至关重要,能够很好的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在战略部署中,要注意抓住三个环节:1、要认真的按计划落实,做到有条不紊;2、要积极实践,使创新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3、要及时总结经验,使新的工作不断完善。
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市三个区的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为XX年5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疾病及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0余份,回收368份。其中男性占38%,女性占62%,学生占12%,青年占46%,中年占28%,老年占14%,领导占30%,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8%。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a)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我们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78%,10节以下的只占10%,剩下的12%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在村小,有18%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比如隆兴小学十四村,地处金城山,山高路远,学生上学困难,老师更加不愿意到那去上课,整个村小就只一个老师,不上复式班,孩子又怎么办呢象这样的村小还有很多很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上课时间上,而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御史小学的李蜜老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4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4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可以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下午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案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
刻试卷,为学生出习题,做完后休息
李老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近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老师只是我们很多老师中的一个。
而且,除了这些外,老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形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