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范文(精选25篇)
2.石家庄万达广场:石家庄万达广场,是XX市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项目所属的尖岭村地块于20xx年12月29日以政府挂牌方式获取,是万达集团倾力打造的建设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体。总规划建筑面积184.3万平方米,占地25.2万平方米,总投资预计80.9亿元。按照“城市综合体”的规划理念,是集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5a写字楼、商业街区、高尚住宅、商务公寓于一体的城市商业广场。其中:购物中心20 万平米,自身拥有3万平米的万千百货,1.7万平米娱乐广场及4.85万平米商业步行街,4.3万平米五星级酒店,26.4万平方米写字楼,22万平方米公寓,10.5万平方米商业街区。项目可售住宅33万平方米,回迁面积57.7万平方米。
二、万达商业开发模式:
南京、石家庄万达广场是万达集团开发建设的“第三代商业综合体”模式。“第一代商业”主要是自然形成的街区,如北京前门商业大栅栏。“第二代商业”格局是通过对第一代商业街的改造规划而形成的,比如封闭式的步行街将车流、人流分离开来,购物环境和道路规划有较大改善,如北京的王府井。“第三代商业”模式将购物与休闲、餐饮、娱乐融为一体,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很多家庭的一种经济生活方式,是一种综合体。
万达广场第三代商业综合体开发模式:
1.选址位置:在城市副中心、城市开发区或cbd。
2.功能规划:大型城市综合体,盒子+街区+高层,以购物中心和商业街为核心规划,辅助配套星级酒店、高档公寓、高级写字楼。并且根据不同的市场细分和需求,合理分配功能的占比:
一般规律为:商业:写字楼:酒店:公寓:40%:20%:5%:35%。
3.规模:占地面积一般在10-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100万平方米,石家庄万达为全国目前最大商业综合体,近190万平方米。
4.经营方式:核心商业部分只租不售,但大型综合体中的住宅公寓与商业步行街、写字楼销售,有效解决了资金支持问题,真正实施了“房地产开发补贴商业经营”模式。
三、规划总平面布局特点:
1.功能分区明确:商业区、商务区、居住区、步行街各成一体,以街道划分,既相互联系又不干扰。
2.建筑退距适宜:充分考虑商业建筑的价值和潜力,主体商业建筑临两条主要城市道路,建筑尽量展开以争取较好的外部商业面宽,并且留有集散休闲广场,大气宽域的开合空间进退自如,建筑一般退城市红线30-40米,开敞空间在40*50米左右。
3、步行街尺度亲切:步行街长度在150米左右,周围商铺在三层以下,街区宽度在20-30米左右,给行人以亲切而不压抑的空间尺度感。
4、交通组织合理:广场地上不设停车位,保证人流的疏散和广场的完整性,在商场背面设部分非机动车位和货车停车位,机动车、非经动车停车位大都布置在地下负一层,
非机动车设一个出入口,机动车地下停车库出入口为三个,设内街留地下停车库出入口,通过交通影响评价,临主要道路出入口被设置为双向出口或双向进口。
四、考察心得:
1.尽快在桥西建设大型商业副中心,分流天一城的商购人群,并应在商业体周围提供更多的港湾式停车公共交通,提高私家车停车收费,减缓区域交通压力。
2.大型商业建筑应设置大型城市广场,广场总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结合城市主要交通道路设置,并且考虑到商业各面出入口的影响,广场应尽可能的大些,便于人群流动。小广场可结合步行街街口设置,商业广场以人流疏散和保证商业建筑的空间感为主,不宜设置停车位。
3.地下停车出入口的位置应考虑同时出入是否可能造成室外路面的交通拥堵,应做交通影响评价,以便形成便捷的车流路线,单出或单进。酒店的地面停车应考虑大巴的停车要求。
4.合理规划室外步行街,空间尺度要适宜,应满足人们购物、休闲的心理需要,街道宽度不宜过低,造成空间压抑感。
5、商业广场各面主入口尽可能减少台阶设计,以坡道设计较合理。
6、应有导视设计。例如,室外交通指示牌、指示图应设置在路口、主入口和广场四周。地下停车库应有智能化汽车停车导向设施。
考察组一行听取两市农业、国土等部门情况介绍,深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10多个考察点了解情况,并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现将学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特点
衡水、沧州都是传统农业大市和河北省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之一,两市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突破口,取得显著成效。XX市总面积8115平方公里,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62.56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33.49%,其中1000—3000亩经营主体124个,3000亩以上经营主体73个。XX市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土地流转面积153.3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15.15%。两市的主要做法如下:
1.鼓励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村土地流转。XX市在河北省率先探索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先后下发了《关于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通知》、《关于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文件,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和相关扶持政策。按照商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出台具体的注册登记办法,放宽注册登记条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免费登记,推动家庭农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xx年底,全市注册家庭农场895家,至今年7月底已达2845家,新增1950家,家庭农场注册数量、土地流转率居河北省之首。
2.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农村土地流转。两市按照运作方式市场化、流转形式多样化的要求,引导鼓励承包土地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各类经营主体流转。目前,主要有五种模式:一是家庭农场型。家庭农场代表了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是两市重点培育的新型经营主体。二是种植大户型。鼓励种田能手通过集中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业。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型。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将农民土地流转出来,或农民带地入社,实现规模经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农业公司型。以农业实体公司为主体,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发展规模农业和高效农业。五是工商资本主导型。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XX市30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典型绝大多数由工商资本兴办。
3.完善监管机制和工作规程,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两市在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化和规范化上下足功夫,形成一整套规范管理的工作制度、机制和规程。XX市建立了土地流转合同制、流转合同鉴定制、委托流转协议制、流转备案登记制等制度,对达成土地流转意向或协议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省农业厅制发的流转合同示范文本,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并由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进行鉴证。全面推广“353”保障机制,即流转前评估做到3个确定,确定受让主体资质、项目建设可行性及有无非农化倾向;流转操作中坚持5项标准,包括承包经营权确认、流转方式选择、农户权益保障、租金支付约定和就业优先保障;流转后做到3个监督审查,审查项目经营合法性、流转合同履行情况及项目建设和发展前景。XX市XX县20xx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规范土地流转报批、统一规范流转合同签订、统一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台账、统一规范土地纠纷调解和仲裁,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
4.加强工作体系和平台建设,服务农村土地流转。两市着力抓好县、乡两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建设,配齐村级土地流转信息员,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服务中心设立交易大厅,安排专业人员免费提供土地流转政策的咨询、供求信息的登记发布、土地流转价格的评估、合同签订的指导和鉴证等“一条龙”服务,形成土地流转的“有形市场”。沧州173个乡(镇)均依托农经站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XX市规模流转的合同签订率达100%,且大多经乡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鉴证。两市还依托各县农经站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妥善化解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户和受让方的合法利益。
5.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搞好农村土地流转。两市坚持把搞好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作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工程来实施。充分发挥毗邻北京、天津大市场的优势,克服区域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不利因素,大力发展以规模农业、法人农业、科技农业、节水农业和智慧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农业,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形成不少特色产业。譬如,XX市XX县设施蔬菜面积达32万亩,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两市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租金返还方式等方面给予农民更多选择权,切实维护农民利益。XX市土地流转平均价格在每亩1000元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收入,有的还将土地入股享受企业利润分红,企业还优先雇用转出土地农民务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