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5篇)
4、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通过见习中的经历以及访谈相关老师和学生,多所学校在开设国学诵读课的前提下并没有构筑合理的诵读网络和长效的评价机制,致使不同年级、班级间没有同一的学习计划和评价结果,也就造成了课程效果的参差不齐以及教学上的秩序混乱,不利于国学诵读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针对国学诵读课的开展情况提出的相关对策
1、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开展好活动的保障,学校应该成立由相关校领导为核心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指导、安排诵读活动的各项工作同时在各班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要力量的活动小组,针对各个活动小组任务的不同分别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应提前对诵读课的诵读内容和活动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特别是国学诵读材料的深层次意义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年级的诵读内容,如一二三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等,三四年级诵读《弟子规》《笠翁对韵》《举礼常要》等,五六年级诵读《千字文》《增广贤文》等。并根据不同老师的特点进行不同年级段的科学分配,特别是教学投入上加大对低年级的投入力度。
3、让经典进校园,实施环境育人。在现有物质环境的基础上修建以经典名句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文化展示墙、文化长廊,个面墙壁悬挂、张贴以国学内容为主的师生书画作品、手抄报,各班在显眼处张贴孔子等古代贤人的画像。在诵读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篇14
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
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
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
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
对符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
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篇15
一、村基本情况
炎方乡来远村全村共有农户52户,213人,常年长期外出务工人数15人,零时务工人数40人,共有旱地520亩(其中烤烟20亩、万寿菊50亩、马铃薯90亩、玉米360亩),水田40亩,该村交通便利、有龙潭水、土地出租(种植银杏树)。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30户,共有人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国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建议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植
麒麟区经作中心以深入开展“四群”教育为契机,切实加强四项措施,帮助挂钩联系点越州镇马房村进一步调优调好产业结构,抓好抗旱促春耕工作,推动马房村农业农村工作稳步发展。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四个专业站站长为成员的“四群”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及时组织召开动员会和促进会,筛选出33名科技人员结对联系103户农户,深入开展入户调查,进一步了解民意,指导生产,加深了干群感情。
加强春备耕服务。针对旱情和当前生产,从单位工作经费中拨付5000元用于支持联系点春耕生产。中心负责人多次率技术,与村委会干部协商对策,合理安排作物茬口,帮助协调项目、种子、化肥等,因地制宜引导开展好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大春种植面积稳定。
加强科技指导。各专业站结合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根据专业特点和农户生产情况,适时开展蔬菜、水果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农户提出合理的作物抗旱技术建议8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26个,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特长,有力支持了春耕生产,彰显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加强结对帮扶。中心33名干部职工分批深入到自己结对联系的农户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填写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基本情况登记表》和《民情登记表》,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力所能及的帮助联系户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各挂钩联系户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的实情,干部职工纷纷解囊相助,共走访慰问农户103户,送出慰问金10300元,价值10815元的生产物资。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篇16
按照县委组织部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对乡镇干部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乡镇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有很多歌颂乡镇干部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荧幕里的乡镇干部大都是头顶草帽、脖子上搭条毛巾、挽着袖子、卷着裤管,在炎炎烈日下帮助群众干活的形象。他们勤勤肯肯、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可歌可泣。在现实工作中,乡镇干部大部分和荧幕形象是相符的,他们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展好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和谐农村的构建作出了贡献。然而,乡镇干部身处农村基层这种特殊环境中,处在各种问题和矛盾的焦点上,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工作难度也大,面对当前农村工作新形势,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适应的地方,因而有些干部在工作中也就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思想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
当前一些乡镇干部思想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工作的现象。通过各方面的了解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开始松懈、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