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报告(精选32篇)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专业职员配备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共性题目。本次调研发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较多,如江苏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有5-6人,但有很多高校唯一1-2人,师生比仅为1:9000-1。20xx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 20xx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定岗、定编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工作职员与全日制在校学生比例不低于1:3000-4000”。我省很多高校还没有到达此最低标准。一些高校固然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但缺少专业资历。各校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工作的专业职员在待遇、职称和培训方面各有各的情况,如职称,有的回口管理,有的回属思政,有的挂靠教师,很多并没有明确,以致这支队伍职员思想不够稳定。
(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有效,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构成各界共鸣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常常成为各方关注的热门和焦点,比例固然很小,但是影响很大,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如何规范、科学、有效完善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共性课题。另外一方面,个别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发生以后,媒体在予以关注并报导的进程中如何掌控标准和方式,以尽量的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有关方面重视研究的课题。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动求助意识普遍薄弱
由于受多种因素包括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动求助意识普遍薄弱。固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设讲座、选修课、活动体系建设、校内小报、宣传小册、广播网络等各种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和咨询知识,个别心理咨询室设置由原来在校园僻静一角进驻学生生活社区,通过拓展时空,开辟网络新阵地等手段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专职、专业、专心”服务学生的做法,基础工作比较到位,但由于受“怕被他人觉得心理有题目”、“心理题目不是大题目”等想法的影响或由于相干心理学科普知识的缺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碰到心理题目后的求助意识普遍薄弱。有的学生饱受心理题目困扰却无发觉,或意识不到是心理题目;有的对心理健康的相对性、连续性、可逆性、动态性熟悉有误区;有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熟悉不足,乃至抱有一定的偏见。
四、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进一步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情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增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建议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卫生厅、团省委等多个职能部分进一步协同配合,切实把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进步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xx年2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20xx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我省所有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到达相应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题汇报,部署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题目。所有高校都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建设,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顾领导。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分、教务工作部分、宣传部分、人事部分、安全保卫部分、后勤保障部分、校医院等单位,和学校关工委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健全相干制度,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门机构,纳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并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完善调和机制。
各高校要依照本科生很多于15元、专科生很多于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并纳进学校预算、专项单列、专款专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场地,具有完备的健康、能力、人格、职业等方面测评软件和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须的装备、器材、图书、期刊、音像等参考资料,并能够不断补充更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要依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规定的最低要求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应纳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校,也可纳进相应专业序列。专兼职教师展开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应计算相应工作量。
在专业资历和培训方面,建议省教育厅出台专业职员的专业准进制度和要求,对专职职员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成长方面要有规划和督导。对兼职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等骨干学生的专业培训有待加强。目前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很乱且用度昂贵,建议省物价管理等部分联动予以整顿并在培训资质上予以规范。
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全进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加强校园心理危机预防预警,构成咨询师全懂,党委副书记懂、辅导员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学生有心理健康意识,后勤宿舍管理职员知晓,行政管理职员、专业老师了解的全员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调研发现,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个省级基地和16个示范中心覆盖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效地整体推动了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与辐射效应,有益于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发挥5个基地和16个示范中心在提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方面的培训、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步伐
危机干预工作直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与成熟度,各校应确立危机干预的指导思想,以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建立和强化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预防方面,要畅通讯息渠道、加强信息管理,做好危机预警工作。畅通讯息渠道: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等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构成“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机制;建立以辅导员、学生干部为骨干气力的信息员队伍,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及时、正确把握并作出有效干预。加强信息管理:在普查后根据心理健康档案筛选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建立学生心理信息月报制度和突发事件即时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数据库,把临床咨询筛查出来的构故意理疾病诊断的,遭受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的,性情长时间孤僻的,学业、情感或人际关系等题目受挫的,环境适应不良的,和出现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作为危机干预的高危人群和主要对象。
出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并建立完备的危机干预体系,进步危机干预能力。建立学校、学院、学生、家长、社会医疗机构协同的危机干预网络,明确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和分级分类处理办法。强化危机干预培训工作,定期展开学生工作队伍、社区物业管理职员、学生骨干危机干预知识技能的培训,进步有关职员的危机快速反应能力,拯救个体身心,维护学校名誉,加强校园和社会稳定。展开危机后干预,处理危机事件发生后触及职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情绪反应,维护身心健康。
(四)要积极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求助意识
省内几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显现了学生求助意识的薄弱,对此学校领导、老师特别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备感痛心惋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事、善事、难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咨询工作的普及宣传,并长抓不懈,推广富有成效的特点活动和典型经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心理健康和自我调理的意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异常心理,帮助大学生自主调剂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晓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剂或心理咨询予以减缓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通过药物和住院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