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实习报告汇编(精选30篇)
目前南康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南康镇中某班初一入学时62人,进入初三时只有29人;三塘中学初一100多人,初三时只剩下30人,失学率高达50—60(除去中途转学学生)。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招到一、二中附属中学,致使南康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中途转学的中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出现了南康中学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教育类实习报告汇编 篇13
3月,对于我们来说是很不寻常的一月,我们将离开校园开始我们为期3个月的实习生活,总觉得自己还小,但时间过的真的很快!
面试的第一天,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现在想想那的确是多余的,我顺利的找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的老板是一个拥有1.85高大身材的中年男子,同事们都称他为“老大”,第一眼看到他心里有种高大的感觉,但在后来日子的相处中我发现了,老大其实也是一位风趣幽默的人,时不时的玩笑让我少了对陌生环境的拘谨……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在和同事的相处之中,我学会了许多,也了解了许多,比如说一些平常的待“客“之道,当然此“客”非彼“客”。看似平常却很深奥,这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本事!
3月下旬的一天,这一天我认为是在这些日子中最开心的一天了。
上午8:30我来到学校,与班主任陈静老师和系里的周淑萍老师、谢姗姗老师一同去同学们的实习单位了解同学们的实习情况。说真的,这几天我都非常期待与你们的见面,想看看你们,看你们是否有了大变样……我和老师们问了你们实习的状况,我发现你们还是一样可爱,在你们的脸上依然有着大男孩阳光般的笑容,但却少了那份稚气。看到的是你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这是一种成熟了的表现。我看到了一位同学在线切割车间里,满手都是油渍,甚至在给老师的记录本上签名时留下了满纸的油渍指纹,这份在我看来又脏又单调的工作,但确是技术活,那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呀!我不仅对这些同学敬佩起来,我为他们骄傲。还有一个同学,学是模具精雕技术,虽然我们是计算机专业的,但模具精雕技术用的不仅有我们学过的ps,还有三维的sd软件,这是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没过的,我想即便学校给我们开了这门课,我们也未必能好好地去学。唉,书到用时方恨少呀。我们的同学跟着师傅上夜班,跟着没星期六、没星期天、没日没夜地干着、学着,感冒了发烧了也没假的,工作了,我们的同学多争气啊!还有好多同学,尽管我们在qq里常常会没头脑地随便聊一通,可是在工作上,他们的勤奋、好学,令我感到我不能再这样在电脑店做着一个管管的工作,应该象同学们一样去学一点真正的技术。
同学们,你们的表现让我倍感骄傲,这也是老师们最希望看的样子!这些日子的期待,你们没让老师们失望!我们可以大声的告诉自己我们已经长大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实习日子的就这样慢慢的做着减法,我知道你们同我一样有许多的话要说,想告诉大家一些自己的近期的境况,但那却一切尽在不言中……
教育类实习报告汇编 篇14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荣幸的到**学校为期一个半月的教育实习,在这段难忘的实习过程中,不管在知识掌握,实践体验方面我都得到很大的收获。 以下就是我实习的自我鉴定。
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试教工作开始以后,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优秀地理教师的课——写教案——试教——修改——试教,这样反复练习,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即使这样,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
我深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学生的思维,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刚刚涉及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时候,我们以何种方式将此知识点向他们表达清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于是,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我就不在象以前一样只要自己弄清楚了就了事,而是更加侧重于如何将知识的来龙去脉向学生表达清楚。我的这一举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听完课后普遍都说我讲得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