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文明单位自查报告(精选35篇)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文明行业创建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
中心把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作为文明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围绕“第一要务”全面增强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带动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市公路经济,中心充分发挥在公路产业开发领域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文明搭台经济唱戏”的总体思路,以文明行业创建为根本突破口,大力加强与省、市、县各级公路产业开发机构的沟通交流,协商组建资源共享、上下联动、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公路产业开发联合体,圆满实现了职工精神面貌、整体品牌形象、产业开发领域、改革改制进度、合资合作方式等全方位的新突破,××年累计实现产值近万元,利润余万元,分别同比增长%和%,为企业实现“转型增效、规模经营、集团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方针,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明显
中心从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按照“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方针,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做到了阳光操作、规范运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大力推行“协商于决策之前、监督于决策实施过程始终”的科学决策程序,凡是涉及到改革改制、重大投资、人事变动等重大事项,均采取了职工酝酿、支部扩大会或行政办公会研究、支部大会表决的民主集中制方式进行决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坚持政策性内容长期公开、经常性内容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性工作及时公开,做到了公开内容真实全面、公开时间及时有效、公开形式灵活多样,切实维护了国家、集体和职工群众的利益。
四、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先导”的方针,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
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先导,广泛组织开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xx届全会、“两个务必”学习教育活动和以“高效率运转、高要求管理、高质量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作风建设。结合“凝聚工程”的开展,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大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加强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教育,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为民、务实、清廉”、“党风廉政”教育,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教育。结合“素质工程”的开展,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大力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诚信*市”、“诚信*市公路”、“诚信富通”教育。深入扎实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而且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先后有三名同志分别获得“全省公路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个人”、“全市交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交通系统先进个人”、“全市交通系统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
五、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中心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党员干部、职工群众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以“讲文明、塑形象”为核心的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了整体文明水平的显着提升。针对工作性质的不同要求,广泛开展“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党在我心中”、“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我为公路添光彩”、“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等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形成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重视智力投资,加强对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积极举办“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法律法规培训班,全面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大文体基础设施投入,建立了职工之家、职工活动室、阅览室和电教室,定期组织参加春季运动会、。冬季运动会、“公路杯”篮球赛和各类知识竞赛,在*局组织的“庆祝建国周年职工文艺汇演”中,荣获优秀组织奖,所参赛的相声和歌舞节目分获二等奖和优秀表演奖,展示了中心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加大卫生保健工作力度,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了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的卫生室,全年诊治病人近人次。
六、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针,文明行业创建的整体水平有了新提升
中心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针,全面加强与上级文明委和兄弟单位文明创建机构的联系,多次组织人员到济邹办、曲阜公路局等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认真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集体、文明班组、文明个人的创建,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各科室、部门、单位对照创建标准,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功能,加强内部管理,发挥群团作用,不断深化创建内涵,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市富通公路产业开发交通设施公司被评为“*市青年文明号”。中心把机料安全管理作为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局机务安全工作的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组织和安全制度建设,严格机械购置、使用、维修、保养和租赁等管理程序,把管理责任、操作责任和防范措施落实到车辆使用、机械运行、工程施工等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重安全,杜绝了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安全责任事故以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事件的发生。
经对照《*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和市级文明单位的标准要求进行自查,中心已经基本具备了市级文明单位的条件。
级文明单位自查报告 篇14
通辽市救助管理站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通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将文明创建贯穿于我站各项工作之中。两年多来,干部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职工作风进一步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得顺利开展,现将我站自获得市级文明单位以来的工作情况自查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辽市救助管理站(其前身“通辽市公安民政收容遣送站”,20xx年8月1日,按国务院381号令更为现称),始建于一九六一年,一九七九年恢复建站,站址位于科尔沁大街东段,东顺路92号,曾于一九九九年迁至原社会福利院院址。20xx年迁回市东顺路92号新落成的综合大楼内,同时成立“通辽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新站址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共6层。20xx年初再次迁址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通郑公路三公里路北500米处即流浪未成年保护中心综合楼内,建筑面积共计4320平方米。
我站是全国对口中转接收站之一,隶属于通辽市民政局的正科级二级单位,四个领导职数,2正2副,下设办公室、未保中心、业务部三个部门。实有编制34人,在职职工32人。主要负责工作范围为自治区东四盟市以及本通辽市区,主要承担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其他临时生活无着的求助人员的救助管理、教育和安置;接收护送自治区流出和外省流入的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的庇救保护;便民寻人服务与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灾民的紧急避险接待的职能。
20xx年改制以来,我站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宗旨,坚持国家、社会组织及个人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能作用,依法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社会救助、扶危济困、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打击犯罪的工作力度;发扬不怕苦累、不怕脏臭、不怕危险、艰苦创业、敢于拼搏、无私奉献的开拓精神;以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弱势群体的心坎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群策群力,保障救助畅通
近年来,我站积极与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联系,突出救助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建立了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救助管理工作机制,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活动,协调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建立街面救助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对流浪乞讨病人确定了“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由我站具体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从改制后,通辽市救助管理站一直坚持派出流动救助车和流动救助小分队,上街主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发放宣传资料、食品、衣物等,得到受助对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同时又在大型商圈、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等交通要道设置救助引导牌,让无家可归的人能够尽早找到回家的路。今年又在申请购买电动救助车以便流动救助。并与交通部门积极配合,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受助人员办理车票、进站乘车及接送受助人员提供便捷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