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1篇)

2024-08-25 19:43:09报告范文打印
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1篇) (一)自觉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支持扩大内需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行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具体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就是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持续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

  (三)建立多种形式担保机构,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当前贷款担保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和贫困户借贷的瓶颈。因此,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扶持各类基金组织发展,促成农村成立区域性担保基金组织;要培育和催生各类协会组织,引导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借助行业协会的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同时,要扩大抵押、担保的范围,在已开办的抵押、担保品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抵押、担保方式,开办所有权、仓单等抵押担保品种;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信贷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四)积极推进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在保证贷款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制定政策和兑现考核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调查不细或违规放贷等原因形成不良贷款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免除信贷人员的责任,消除部分信贷人员的惜贷、恐贷心理,发挥出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有的作用。

建设调研报告 篇11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依法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代表活动方案”的安排,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8月19-20日由常委会杨红军副主任带队,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大路街道、七塘镇、河边镇、福禄镇、大兴镇和高新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调研工作座谈会。除调研组成员外,部分区人大代表,区有关部门,镇街人大(工委)、政府(办事处)的领导应邀参加了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开展前我们还通过向社会各方面人员发放调查表、在璧山网上征集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委托镇街人大(工委)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成效

  按照区委“三区一美”战略部署,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任务,从治河、治污、创模到生态创建不断探索实践,在成功创建“市级生态区”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生态区建设,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优势也在不断延续、巩固和提升。1002份民意调查表反映,对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表示“满意”的952份占95%,“基本满意”的48份占4.8%,“不满意”的2份占0.2%;从246名受访网民反映的情况看,认为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很好”的126人占51.2%,认为“好”的111人占45.1%,认为“较好”的6名占2.4%,认为“较差”的3名占1.2%。

  调研组认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重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xx年就成立了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又进行了调整充实并进一步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考核机制等。20xx年制定了《璧山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并报人大常委会审议,20xx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还制定《实施方案》,将工作指标细化分解,较好地落实了相关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同时制定下发了年度创建工作《考核办法》,量化考核。通过严格的考核奖惩,倒逼了各责任单位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形成了分层管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创新机制,推动创建

  1.建立治污防污机制。区政府建立了治污防污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完善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山坪塘整治工作验收要求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洗车场新增条件的通知》、《关于20xx年生态创建考核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执行标准以及水库、山坪塘、精养鱼池验收执行标准的通知》等系列环保监管的配套协作机制,进一步落实了环保主体责任,同时加强督查、巡查,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区政府从群众关注的事入手,结合区人大常委会代表主题活动,积极开展了环保知识“进企业、进村居、进校园”的“三进”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8万份,开展专题培训4次,开设知识讲座4次;区环保局参与承办“生态文明绿色梦想”征文和演讲比赛活动;精心谋划生态文明摄影大赛,收到摄影作品200余幅;结合“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举行“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主题公益健步走等活动;在大型多媒体阅读器、学校和社区的电子显示屏、广播等电视阵地进行生态文明视频和宣传标语的播放,由于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各级媒体竞相聚焦璧山绿色发展,在区内取景,制作MV30首,报道了璧山从打造“深绿城市”,建设“绿色水城”、坚持以人为本,走快速城市化与生态宜居相融共生道路的好做法;“音乐与城市营销”获评20xx年重庆十大年度营销事件。上述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全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健全环保分级监管机制。以市环保局三级监管网络为基础,进一步延伸打造“市环保局—区环保局—镇街—村(社区)”四级监管网络。区环保指挥调度中心与31名区级环境监察人员、59名镇街、高新区管委会环保专职人员和201名村社专兼职环保员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全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显著提升,环保分级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实现污染源的网格化管控。

  4.建立环保准入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环保负面清单,禁止或限制高污染企业入驻;强化节能、节地、节约资源导向,坚持“四个不批”、“三个严格”,严把项目准入关口。

  (三)统筹兼顾,重点突出

  1.狠抓污染源治理。区政府始终紧扣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突出工作重点,解决存在的问题,生态创建成效显著。以“四清四治”为依托,对1026家企业进行整治,完善了环保审批手续,督促其规范整治,并建立电子档案台账,20xx余个工业企业已纳入区级和镇街监管,“智慧环保”提升监管水平。一方面,将全区500头生猪当量以上的56家畜禽养殖户、231家工业企业、经营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43家餐饮店作为监管重点。另一方面,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视频监控工程。实施环保物联网试点建设项目,为全区环保规范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共安装电子标签1894个,视频监控设施41套,在线监测设施46套,工况监控设施35套。三是实现数据共享。区环保物联网平台与市局数据中心、12369系统和移动执法等系统实现数据信息同享,初步实现管理与技术有效融合。

  2.开展专项行动关注重点污染源。在“利剑一号”严厉打击环保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办理了两起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0xx年,关停污染企业10家、采石场15家,1家养殖场已进入司法程序。截止到目前,全区累计关停污染源985个,其中,工业污染源512个、养殖等其它污染源473个,规范整治污染源2890个。

  3.依托工程治水整治水污染。实施生态水利工程。整合中央、市、区各级资金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惠及全区142个村、37.9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雪山、大岚等6座水库。实施全域水体严管。对全区3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库水质进行加密监测和日常巡查监管,对91座水库和571口山坪塘、126个精养鱼池进行了集中整治,对剩余的2551口山坪塘和590个精养鱼池进行了自然修复或生态养殖改造。实施污水处理厂(站)改造。已完成10个场镇污水处理厂(站)的升级改造,完成18个场镇污水处理厂(站)的新建并投运。投入资金,加强了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建设,12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建成,有效提高镇街污水收集率。在此基础上,通过福禄、大兴、三合、马坊、保家等中水回用点,大力推进了中水回用工程,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加强河流整治工作。加强了河外截污、河面清漂,进一步巩固了“三河”污染整治成果,整治后的河段防洪、泄洪、水质、两岸绿化都有了较大的改观。

  4.打造智慧环保。在全市环保物联网试点工作基础上,升级实施了智慧环保工程。一是分级智能监管。将工业污染源监管巡查责任分为区、镇街、村社三级并设置差异化的分级巡查标准,通过企业电子标签识别系统规范环保巡查程序,将全过程监管信息通过手机环保通和电脑方式直接适时传入璧山环保物联网信息中心,逐步实现辖区工业污染源的智能化规范管理全覆盖。二是大力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视频监控工程。分类安装在线监测、视频监控、工况监控和电子标签四类探头,将全区所有国控、市控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全部接入物联网。 (四)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区政府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田园、宁静”五大行动为抓手,突出办好民生实事,统筹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工作,收到显著效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