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报告集锦(精选26篇)
6、使用“选择”菜单中的“反选”命令选中建筑图片拖动到云天图片中。
7、使用CTRL+T对图片进行自由变换使其符合云天图片大小。
8、保存文件名为xin.psd
五、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着重应用了PHOTOSHOP中的图片反转、图层的建立、图片中的扣图、图片的自由变换,基本达到了实验目标。
六、总结
实验过程中,开始我不知道如何去除图片中的背景、经过请教摸索终于掌握了其应用方法。个人方面我觉得初次接触PHOTOSHOP很有收获。
计算机实验报告集锦 篇14
两个综合验报告字数达到3000字以上,要求涵盖以下内容:程序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图示(流程图等)辅以文字说明的形式为佳
包含哪些模块、每个模块的处理流程包含哪些文件,每个文件的`作用
阐述程序中数据结构、全局变量的用途和设计思路阐述各个函数的作用、设计思想和工作流程注意:
文档重在阐述设计思路,要用精炼的文字清楚地表述!
文档最典型的错误写法:代码+程序运行界面或结果,这样的文档打回重写或得分极低。
综合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
封面:见下页
目录:应由WORD自动生成正文
2、正文格式
⑴层次代号的格式如下:
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⑵层级字体、字形
一级标题:1.小三号宋体加粗段前段后空0.5行二级标题:1.1
四号宋体字加粗段前段后空0.5行
三级标题:1.1.1小四号宋体字加粗段前段后空0.5行正文小四号宋体1.25倍行距
计算机实验报告集锦 篇15
一、 实验目的:
(1) 理解时序产生器的原理,了解时钟和时序信号的波形。
(2) 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
(3) 掌握微指令格式和各字段功能。
(4) 掌握微指令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二、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CM3+实验系统一套。
三、 实验内容及要求:
(一) 实验原理:
微程序控制电路与微指令格式 (A) 微程序控制电路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见图10,其中控制存储器采用3片2816的EPROM,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微命令寄存器18位,用两片8D触发器(74273)和一片4D(74175)触发器组成。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三片正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7474)组成,它们带有清“0”端和预置端。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T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当T4时刻进行测试判别时,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过强置端将某一触发器置为“1”状态,完成地址修改。
在该实验电路中设有一个编程开关(位于实验板右上方),它具有三种状态:PROM (编程)、READ(校验)、RUN(运行)。当处于“编程状态”时,实验者可根据微地址和微指令格式将微指令二进制代码写入到控制存储器2816中。当处于“校验状态”时,可以对写入控制存储器中的二进制代码进行验证,从而可以判断写入的二进制代码是否正确。当处于“运行状态”时,只要给出微程序的入口微地址,则可根据微程序流程图自动执行微程序。图中微地址寄存器输出端增加了一组三态门,目的是隔离触发器的输出,增加抗干扰能力,并用来驱动微地址显示灯。
(B) 微指令格式
微指令字长共24位,其控制位顺序如图所示。
图11 微指令格式
A字段 B字段
C字段
MA5--MA0
为6位的后续微地址,A,B,C为三个译码字段,分别由三个控制位译码出多个微命令。C字段中的P(1)是测试字位。其功能是根据机器指令及相应微代码进行译码,使微程序转入相应的微地址入口,从而实现微程序的顺序、分支、循环运行,。图中I7一I2为指令寄存器的第7--2位输出,SE5—SE0为微程序控制器单元微地址锁存器的强置端输出。
(C)二进制代码表
二进制微代码表
将全部微程序按照指令格式变成二进制微代码 可得上表
(二) 实验内容
1.按照实验接线图连接好实验线路,并且检查线路,确保无误。
2. 对微控器的读写操作
(1)手动读写
(2)联机读写
3.运行微程序
(1)本机运行。
(2)联机运行
这次实验安排了四条机器指令,分别为 ADD(0000 0000)、IN(0010 0000)、OUT(0011 0000)和 HLT(0101 0000),括号中为各指令的二进制代码,指令格式如下:
助记符 机器指令 说明 R0
HLT 01010000 停机
实验中机器指令由 CON 单元的二进制开关手动给出,其余单元的控制信号均由微控制器自动产生,为此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数据通路图,见图 3-2-8 所示。 几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参考微程序流程图如图 3-2-9 所示。图中一个矩形方框表示一条微指令,方框中的内容为该指令执行的微操作,右上角的数字是该条指令的微地址,右下角的数字是该条指令的后续微地址,所有微地址均用 16 进制表示。向下的箭头指出了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P<1>为测试字,根据条件使微程序产生分支。
先手动将微指令输入到CM中,然后利用存储好的微程序验证00100011(23)自加,并输出结果。思考题:设计并修改电路,编写用微程序实现存储器中两个单字节十六进制数的加法运算,结果输出至OUT单元。 要求:操作数由IN单元MEM ALU 结果 OUT单元输出。
(三) 实验要求
(1) 按照实验步骤连接好电路,按照要求内容进行实验
(2) 记录本次实验的所有运行结果,故障现象及排除过程
(3) 在要求实验的基础上试解决思考题的问题
(4) 记录本次实验的收获和想法
四、 实验步骤、观察与思考:
(一)几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参考微程序流程图如下
1. 连接实验线路:
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如果有‘滴’报警声,说明总线有竞争现象,应关闭电源,检查接线,直到错误排除。
2.对微控器进行读写操作,分两种情况:手动读写和联机读写。
计算机实验报告集锦 篇16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节课的专业教学,教学对象为中学生,教学内容自选,学习内容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以Authorware或Flash为开发平台。课件有片头和片尾,片头展示教学主题、片尾呈现作者信息等内容,用flash等相关软件实现动画。
3、课件主控界面:以按钮或热区或下拉式菜单实现,有随时可开关的背景音乐(按钮或菜单都可以),有自定义类型的退出按钮。
4、教学内容:呈现课件的具体教学内容、过程和环节.要有页面导航系统、AW的3种以上交互技术、2种以上动画技术。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操作你所设计出来的课件。
5、课件整体评价:设计美观、实用,运行稳定、信息量要充分,知识介绍准确;多媒体素材使用尽可能要全面。
二、课件的整体设计思想
首先,我先用了一个移动片头告诉同学们我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并告诉他们我的个人信息。接着,我用一张大自然的图片引入新课,并引起他们的思考(热对象)。让他们讨论后,才告诉他们答案(热区域)。揭晓谜底之后,我会让他们看一组探究性实验(插入视频)。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图,最终得出实验结论(超文本链接)!接着,我会就实验里的相关问题对学生们提问,让他们主动去思考!等到讨论出结果后,再告诉学生们答案,并作出总结(按钮交互)。然后,我让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探究相同目的的实验!做实验不仅有助于勾起同学们的兴趣,上课会更认真;而且,还有助于让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记忆得更加深刻。接着,根据实验结果,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总结!我会做出一些实验建议!然后,我们就这个实验区探讨,交流(超文本链接)!最后,我会让学生们做几道课后习题(按钮交互)以巩固这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片尾用了和片头一样的手法(移动)!
三、实验步骤
1.课件片头:采用Authorware的动画形式,加上特效,展现课程主题,并注明作者信息。
2.课件内容:主要采用“超文本链接”、“热对象”、“热区域”、“按钮”来控制整个课件。
第一,通过片头介绍课件内容。用“热对象”的交互方式,用图片引起学生的思考。熟练使用函数Goto(iconID@""),使课件进行的更流畅。